李相如,鹿志海
(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191)
体育人文社会学
我国职工体育协会发展的历史回望与研究
李相如,鹿志海
(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191)
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转型,很大程度地影响了职工体育协会的发展。为给中国职工体育协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中国职工体育的再度辉煌提供建设性意见,力争为中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做出贡献,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职工体育协会发展的历程以及中国职工体育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认为:1)中国职工体育协会大致经历了破土萌芽期、曲折成长期、倒退荒废期、重生蹉跎期、黄金发展期、变革彷徨期和稳步发展期共7个不同的发展阶段;2)职工体育协会发展境况不容乐观,难以满足职工体育发展的需求;3)影响职工体育协会发展的因素既有管理体制、政策法规、经济条件、单位制度、文化氛围等外部因素,也有职工体育协会性质和地位异化、自身的建设与管理不善等内部因素;4)中国职工体育多为单位工会管理并以行政手段为主,领导层的喜好关系到职工体育开展得好坏,部分单位职工体育管理走向市场化,并且多数单位拥有完备的体育管理制度;5)职工体育活动在企事业单位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得到认同,但各职工体育协会开展体育活动的频度与规模受多种因素制约且各不相同;6)各行业职工体育协会职工体育开展项目呈现多样化,但领导对职工体育发展的重视程度、职工体育协会组织管理完善程度、职工体育经费问题、职工体育意识的养成、体育场地与设施的完善程度成为制约职工体育协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和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职工体育协会未来发展的对策。
职工体育;职工体育协会;社会转型;体育大国;体育强国
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已经迈进一个崭新发展阶段,社会转型已经成为当今不可回避的发展问题,我国职工体育协会的发展与转型也是如此。职工体育一般是指在厂矿、企事业和政府机关等单位的职工中所开展的体育活动。职工体育也是城市社会体育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群众体育中占有重大的价值比重。职工体育协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工体育协会组织,与国外的体育社团又有较大的区别。
体育协会简称体协,按自愿原则建立起来的群众性业余体育组织[1],职工体育协会是领导职工体育活动的群众性组织,是体育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2]。在中国,职工体育协会的任务是组织协调本系统或本单位的广大职工,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组织小型多样的体育赛事与活动,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组织较高水平的运动队伍,开展运动训练、竞赛和参加上一级的重大竞赛活动。
自新中国建立起,政府一直重视职工体育运动的开展,建国初期,尤其是50、60年代还曾掀起过职工体育活动的高潮。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对职工体育发展现状和职工体质问题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也是体育工作的重点之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区概念开始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据。在这种背景下,社区体育在社区建设中成为社区文化和社区服务的组成部分,开展社区体育活动,在把“单位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工体育的发展,中国职工体育的发展也一度陷入低谷。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现代生产方式和人文环境等客观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推进中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进程中,对现阶段中国职工体育发展现状和职工体质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规划与制定现阶段以及未来中国职工体育协会发展和增强职工体质健康的对策与建议,为中国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出台职工体育的新政策、明确发展方向等都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
1.1研究对象 我国职工体育协会的发展。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国家图书馆查阅社会体育、职工体育等相关文献30余篇和书籍10余部,为本文的撰写提供理论依据。
1.2.2访谈法 就职工体育协会发展的相关问题访谈了国家体育总局、职工体育协会的部分专家、学者,并就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征求了他们的意见。
1.2.3问卷调查法 联合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向中国19个职工体育协会共发放调查问卷19份,回收18份,问卷回收率为94.74%,其中有效问卷16份,问卷有效率为88.89%。为了确保问卷调查所获数据的真实,请10位从事群众体育研究的专家(教授5人、副教授5人)对本次调查问卷进行了效度检验(表1),并根据专家的观点和建议对问卷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同时还采用“重复信度法”对各系统问卷分别进行了重测信度检验,即在第1次问卷调查结束后2周再将16份问卷交给同一批填问卷的人作答。结果表明,2次回答之间的相关系数r=0.93,高度相关P <0.01,证明了本次问卷调查的可信程度。
1.2.4数理统计法 通过对调查问卷与文献资料整理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数理统计,根据体育统计学的相关理论与处理方法,最后选用计算机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
1.2.5逻辑分析法 对问卷调查和访谈所得的数据与第一手资料,运用逻辑学的知识与方法,进行比较与分类,
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从而进入更深入的探讨,得出准确的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
表1 问卷专家效度检验情况 (n=10人)
2.1中国职工体育协会基本情况分析
2.1.1中国职工体育协会的发展历程回顾 参照1989年《中国百年年鉴》[3]、1996年《中国体育年鉴》及孙葆丽等《中国群众体育发展的历史回顾》[4],新中国群众体育发展以第1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调整国民经济任务的完成、“10年动乱”的结束、“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和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标志,大致分为破土萌芽期、曲折成长期、倒退荒废期、重生蹉跎期、黄金发展期、变革彷徨期和稳步发展期等7个时期,各职工体育协会的发展历程基本相同。
2.1.1.1破土萌芽期(1949-1957年)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为了改造我国国民羸弱的民族体质,适应新中国的国家建设和国防发展以及改善民生的需要,发展群众体育、增强人民体质成为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个背景下,我国政府就此初步建立起相关群众体育制度。1951年我国政府出台了《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体育制度》,并开始试行;1955年,《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体育制度(以下简称“劳卫制”)》正式在全国推行。1951年,由国家机关九部委发出了《关于推行广播体操的联合通知》,在全国掀起了全民开展广播操的热潮,并形成了国家锻炼的制度。1952年,中国借鉴前苏联模式,铁路系统率先成立了火车头体育协会,从而开创了职工体育协会来发展群众体育的先河。1955年10月,中华全国总工会设立了体育部,并举办首届全国工人运动会,全国各地开始按行业系统建立群众性体育组织。到1957年,煤矿、冶金、公安等20个系统建立了职工体育协会,成立了近4万个基层体育协会,全国职工体协拥有400多万会员。1957年,全国农村已建立起3万多个基层体育协会,拥有90多万会员[5]。职工体育和农村体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景象。职工体育协会作为群众体育的新载体,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为摘掉贫穷落后和“孱弱民族”的帽子,为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为保卫新中国积极开展体育运动,展现了新中国人民的新面貌。
2.1.1.2曲折成长期 (1958-1965年) 5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进入全面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职工体育协会的发展进入曲折成长时期。1958年,由于“左”倾思想的泛滥,职工体育也开始了“大跃进”,群众体育活动开始脱离实际,违背体育的客观规律。后来又由于错误地进行“大跃进”和“反右倾”等运动,并与“三年自然灾害”重叠,使得行业职工体协工作发展进入了低谷期。1960年后,国务院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新方针,我国体委系统开始纠正了工作中的错误,对群众体育也提出“业余、自愿、小型、多样,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使群众体育出现了新的发展势头。1965年,第2届全运会的成功举办,全国出现了群众体育活动的高潮,近亿人参加各种体育活动[6],群众体育重新步入新的发展轨道,职工体育协会也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2.1.1.3倒退荒废期(1966-1975年) 1966年开始了历时10年的“动乱”,使新中国的群众体育陷入了空前低谷荒废阶段。“文化大革命”不仅造成国民经济巨大损失,也使我国体育战线陷入瘫痪状态,群众参加体育锻炼的制度、传统被破坏,大量体育运动场地设施荒废或被破坏,群众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体系停滞,职工体育协会解散,群众体育活动停止。
2.1.1.4重生蹉跎期(1976-1990年) 1976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各行各业进入恢复并逐渐走向繁荣,代表体育事业发展的职工体育协会获得全面重生。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转型,向职工体育和职工体协提出了新的挑战。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重大变革,在这一时期,企事业单位为提高单位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严重忽视职工体育工作,职工体育协会工作人员在这一时期遭到人员精简,大量体育活动场地被占用,有的单位甚至取消了工会体育部门,以致体育组织机构不健全,单位行政控制力度减弱。职工难以利用工间时间参加体育锻炼活动,极大地挫伤了职工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经济体制改革与转型在这一时期处于起步阶段,职工体育的法规政策还有待完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业余体育活动的热潮开始回升。但总体来看,这一时期我国职工体育锻炼意识较为淡薄。在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依托,高度集中、封闭的职工体育的体制难以适应新时期职工体育的发展潮流与时代的需求。与此同时,自1979年我国恢复在国际奥委会上的合法席位后,竞技体育政治化较严重,体育的政治功能非常明显,都造成了相关行业或企业落实工作时注重竞技体育而忽视群众体育发展,以致严重阻碍了职工体育的发展。因此,转变职工体育机制迫在眉睫。
2.1.1.5黄金发展期(1991-1996年)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职工体育协会(见表2)的群众体育活动的内容从过去以生产操、广播操、球类、武术为主,开始向健美操、体育舞蹈、气功、网球、门球、保龄球等时尚体育项目扩展,还有相当部分人参与了登山、攀岩、高尔夫球、赛车、热气球等新潮运动。随着行业体育组织领导机构的恢复,全国性的职工体育协会进入到了新的发展期,在鼎盛时期总数达27个,职工体育组织机构10万余个,全国工会系统专职体育干部有2万余人,各种运动队55万余个,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增至5 000余万人[7]。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企业运行机制的转换,行业职工体育由单纯的行政命令式向多渠道、多形式的方向发展,职工体育的管理也由集约型向多元化过渡,职工体育的价值取向进入到了由单纯健身转向健身与娱乐、消遣有机结合的新阶段,活动形式也向职工自愿参与、休闲为主、突出个人兴趣、多方筹办、公益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使我国职工体育协会的发展步入健康、可持续发展新阶段。
表2 20世纪90年代初全国职工体育协会一览[8]
1990年原国家体委发出《关于1990年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的通知》,大大推动了职工体育的发展;1992 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从此进入了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转型的过程;1993年原国家体委群体司和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在南京共同举办了第一届全国职工体育论文报告会;1994年6月开始实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从组织上更好的保证了职工体育的健康发展;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先后出台与实施,从战略高度和法治角度促进和保障了群众体育的发展[9]。《体育法》第十三条又明确规定:“国家机关、企事业组织应当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举办群众性体育竞赛”[10]。在这一时期内,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关于群众体育、职工体育的政策被再次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政策的支持与保障对职工体育黄金发展阶段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职工体育呈现出休闲性、业余化、多样化、个性化特征,充分反映职工体育理念的转变和体育锻炼意识的增强,这也是在这一时期职工体育协会大步发展的重要原因。
2.1.1.6变革彷徨期(1997-2007年) 据中国2次群众体育发展现状调查结果表明,2000年中国职工体育人口下滑较为严重,比1996年减少了6%[11]。社区体育的快速发展中,一定程度上对我国职工体育造成了较大的冲击,有些学者也认为社区体育必将替代职工体育。但我国企事业单位职工大都是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工作的时间较为固定,职工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基本上都在8小时之外,已基本趋向自主化、业余化;参加体育锻炼的场所大都是以离常驻的居住地较近的公园和小区的活动场地为首选;在活动的形式上职工则以和亲朋好友一起锻炼为主要组织活动形式,另外,还会选择参加单位组织的集体体育活动,许多职工认为当前企事业内部体育发展状况不理想,表示了不同程度的不满意。
社区体育的出现对职工体育的延续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职工体育除了具有社会属性外还具有单位属性,除了是社会的人还是单位的人,具有独立支配余暇时间自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权利。由于职工体育在由单位体育向社区体育转移的过程中没有找到顺畅的衔接手段,造成职工体育的第2次“低迷”发展,加之这一时期对职工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关系理解欠妥,有些学者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12],即社区体育的出现必然会替代职工体育原有的职能和作用的论断。但从目前的实践结果来看,这一观点是不够全面和正确的。
2.1.1.7稳步发展期(2008年至今) 2008年的奥运会之年是中国体育腾飞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行,既为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为中国群众体育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契机。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北京奥运会不仅激发了国人的爱国情怀,更掀起了亿万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职工体育作为群众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其重要作用也不可忽视。社区体育的出现虽然对职工体育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是,实践证明职工体育对企事业单位和社会都具有社区体育无法取代的特殊功能和作用[13]。
随着人们对职工体育认识的加深,职工体育呈现出旺盛的发展势头。虽然在奥运会后,受利于国家发展群众体育,搞活群众体育文化生活的大好形势,乘着国家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东风,职工体育有了很大的起色,但是职工体育协会仍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职工体育协会应深层发掘企业体育文化,盘活职工体育活动热情,将职工体育发展带向更加成熟、更加繁荣的新阶段。
2.1.2中国职工体育协会的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的转型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各行业只重视提高生产力,发展经济,而对职工的体育需求关注不够。随着各行业大量精简机构,全面瘦身,职工体育协会的人员编制自然随之缩水。另外,在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程度还不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还没有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体育健身”、“花钱买健康”的观念还未完全形成,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职工体育健身意识更是较为淡薄。由于各行业对职工体育的不重视,甚至觉得职工体育协会没有存在的必要,导致我国职工体育协会的数量逐渐减少,而目前仍正常运转,与国家体育总局有业务来往的只有19个(见表3),这些体协的规模越来越小,人员、编制都有继续减少的情况,有的职工体育协会甚至只有1个正式在编人员,根本无法正常运转。据1项对职工体育协会的人员和编制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职工体育协会在编人员7~9个的占28.61%,4~6个的占48.22%,1~3个的占23.17%[14],职工体育协会的人员编制与规模,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目前职工体育协会的发展境况不容乐观,难以满足职工体育发展的需求。
中国职工体育协会机构最初的设置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参照原苏联的模式设置,各个行业分级成立国家级、省级、市级、区县级职工体育协会,使用垂直的管理模式开展职工体育活动。根据调查,中国职工体育协会的主管部门是其所属的各个部、集团总公司,人员、编制是由其主管部门决定,业务方面由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主管,但在实际管理业务方面的是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
2.1.3影响中国职工体育协会发展的因素
2.1.3.1影响职工体育协会发展的外部环境
1)管理体制因素:随着中国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各体协的管理手段和内容也随之发生变化,由原来带有浓厚人文色彩的“人治”行政管理手段向以经济手段为主、多种方法相结合转变;在人力资源的配置上引入了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在财物资源的配置上引入了优胜劣汰的风险机制和相应的保障机制,形成了国家与社会共同办体育的新体制。这些对中国职工体育协会的发展也产生深远的影响,为职工体育协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契机。但各职工体育协会改革的步伐不一,在对职工体育协会调查结果中表明,大多还是以行政管理手段为主,看上级领导的脸色行事,没有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这些都制约了职工体育协会的发展。
2)政策法规因素: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体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等法规文件为我国职工体育协会的工作指明方向,为职工体育协会的发展提供依据。《全民健身条例》出台对形成全民健身计划工作的舆论导向进一步指出了发展方向,也增强了全民健身的意识,提高各行业领导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视程度。《全民健身条例》出台使全社会认识到,身体素质是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重要内容,一个国家体育发展水平也是社会进步与人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这为更多的职工参与到职工体育协会所举行的各项体育活动奠定了重要基石。
3)经济条件因素: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职工体育协会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各行业体育事业的经费投入和体育场地建设两个方面。首先,经济水平制约着行业体育资金投入水平,一个行业(系统)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相对而言投向职工体育的资金就越多,反之亦然。因此,一个职工体育协会的发展,取决于这个行业的经济实力。其次,经济的发展水平也制约了职工体育协会体育场馆与运动设施的建设。例如,在经济发达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体育场馆与运动设施远高于中、西部城市。因此职工体育活动的发展必须要加大对职工体育协会经费的投入,同时也要最大限度的整合和利用体育资源,增强职工体育协会的自身造血功能,促进职工体育的有序发展。
表3 目前中国各职工体育协会一览[15]
4)单位制度因素: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和社会的转型,原来单位体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有些行业的经济有较大的影响,大多数行业完全置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单位领导只重视经济建设,忽略职工体育的健身需求,压缩职工体育协会的人员编制和资金的投入,导致职工体育协会形同虚设,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不及时转变这种状况,职工体育协会的功能和作用逐渐弱化,最终其发展会陷入困境,将影响中国群众体育的发展及实现体育社会化进程。
5)文化氛围因素:文化氛围对职工体育协会影响主要是对职工体育价值观的影响。体育价值观控制着体育的发展方向。价值观通常是充满感情的,它决定人们赞赏什么,追求什么,选择什么样的生活目标和生活方式。因此,体育价值观主要通过学校和大众传播媒介的体育传播,影响人们对体育的认识,改变人们的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有力地促进广大职工及家属主动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在体育锻炼中不断塑造自我。
2.1.3.2影响职工体育协会发展的内部环境
1)性质、地位异化:我国职工体育协会主要产生于计划经济时期,职工体育协会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与单位的行政级别挂钩,主要领导人是由上级委派或任命;经费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因此,我国行业协会具有“官办”或“半官办”的管理色彩。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各级政府在精简机构,裁减人员等方面,首先就会对这些机构进行裁剪。有的单位领导缺失职工健康与发展生产力的正相关作用,没有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放在重要位置,没有意识到职工体育协会的重要性,认为职工体育协会可有可无,从而使职工体育协会的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严重影响了其体育工作的开展。
2)自身的建设与管理:职工体育协会是以行业或单位为主体组织职工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是为职工的身体健康和休闲娱乐服务的行业体育组织。加强职工体育协会的自身建设对于提高职工体育协会的工作效率,保证协会各项职能的充分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职工体育协会的自身建设主要包括2个方面:即内部管理机构和经费管理机制。合理的内部管理机构是保证协会正常运作,完善协会正常运转的关键;职工体育协会的经费是由行业或企业的行政预算构成,协会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财务制度对协会的各项经费进行管理,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和严格的自律机制。
2.2中国各职工体育协会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2.1各体协职工体育管理体制调查 职工体育管理体制是企业职工体育文化得以发展的重要保障,如果没有良好的管理体制,企业的职工体育发展就会受到阻碍,也就直接影响企业的体育文化建设,所以我们有必要从促进生产力发展和实现企业战略的高度重新认识和界定职工体育的管理机制。
通过对16个体协的调查表明(表4),各体协基本上都是由本单位工会领导和组织管理本单位的体育活动,占受调查总数的93.75%,只有1个单位交由体育公司代管理。
表4 职工体育活动管理机构统计 (n=16)
图1 职工体育管理制度统计图
由图1可以看出,87.5%的职工体协具有较完善的体育管理制度。究其原因,与单位一直比较重视职工体育发展有关,也与职工体育发展比较久远,曾经发展相对较好有关。
通过调查研究得知,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各体协的职工体育已经不再是过去那种毫无目的、毫无计划的状态。现在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会经常组织职工进行一些体育活动,这些活动也不再是随意的行为,因为大多数企业单位已经把职工体育纳入到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当中,也正因为如此,各体协的体育管理者已经为职工体育活动的开展制定了相应规章制度和活动计划方案。
2.2.2各体协职工对体育活动认知情况调查 由表5可以看出,体协管理者对于职工体育活动认知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工体育发展的好坏。职工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中坚力量,职工只有身体健康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随着企业的发展,职工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很容易引起各种心理疾病,进而影响职工的生活和工作,所以为其提供一个愉悦的心情是非常重要的。而职工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利于企业宣扬企业文化,对提升企业生产力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表5 职工体育活动作用认知情况统计(多选)(n=16)
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落实情况的调查中(表6),《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各体协基本得到落实,但仍有18.75%的体协没有落实。
表6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落实情况统计 (n=16)
在职工体育活动对国民经济发展重要性的调查中(见表7),选择“非常重要”的占68.75%,选择“重要”的占31.25%。
表7 职工体育活动对国民经济发展重要性统计(n=16)
可见,各体协已经意识到职工体育活动对于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但在对职工体育活动开展最好的年代的调查中(表8),因为各体协依托的各系统在不同时期对于职工体育发展重视和支持程度不同,导致选择比较分散。
表8 职工体育活动开展最好的年代统计(n=16)
2.2.3各体协职工体育开展频率调查 职工体协组织的体育活动是职工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途径。通过表9可以看出,在接受调查的16个体协中,组织职工体育活动比赛的频率为2次/年的占到50%,组织职工体育活动的频率还是非常高的;没有单位从没有组织大型体育活动,即使是4年组织一次对于职工体育发展和职工身体素质的提升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看出,各个系统对于大型的体育活动的组织还是很重视的。
表9 组织职工大型体育比赛频率统计 (n=16)
2.2.4各体协开展活动主要方式调查 在职工体育活动开展方式的选择上(表10),各行业系统因为自己的特色和传统不一样,选择上可能比较分散,但是对于单项联赛和系统运动会大家还是比较认可,分别占到被调查频数的93.75%和68.75%。另外,随着全民健身的热潮,趣味比赛和俱乐部的活动形式也逐渐被大众所接受。
表10 职工体育活动的主要方式选择统计(多选)(n=16)
2.2.5各体协倡导职工体育活动项目与倡导原因调查 由表11可以看出,各职工体协对于羽毛球、篮球、乒乓球、棋牌这四个项目的选择比较多,分别占100%、81.25%、81.25%和81.25%,这主要由于职工体育管理部门为解决职工体育活动,普及体育设施有关。这些项目适合各个年龄的人员参与,对人的身体素质要求不高,而且适合这些项目的场地较多。除此之外,健步走项目在其中的比例也相对较高。而瑜伽/普拉提、自行车、踢毽子等倡导较少,限制了职工对它们的选择。
表11 倡导职工体育活动项目统计(多选) (n=16)
在对倡导职工体育活动项目的原因的统计中(见表12),可以体现体协对于倡导这些活动的意图。选择“大多数职工喜欢”的频数是100%,可见大多数单位还是以职工兴趣为倡导项目的主要原因;选择“领导喜欢参加”和“适合单位文化”的均占56.25%,可见在倡导的项目上领导喜欢的程度和适合单位文化发展占有很大的比重。
2.2.6各体协组建业余运动队情况调查
表12 倡导职工体育活动项目的原因统计(多选) (n=16)
图2 各体协组建运动队情况统计
通过图2可知,87.5%的体协均组建自己的业余运动队,这对于单位体育活动的开展与推广,对于提升单位职工体育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引领与带动作用。其中,组建的业余运动队有足球队,篮球队,武术队,田径队、羽毛球队、航模队、乒乓球队、排球队、健身操、健身跑、健步走、拔河、门球等队伍。
2.2.7各体协体育活动经费与场地器材调查 在对职工体育活动是否有专项经费的调查中(表13),回答“有”的占87.5%,只有2个单位没有专项经费。
而在有专项经费的14个体协中(表14),情况又略有不同。有一半的单位认为“充裕”,选择“刚好够用”的占28.57%,选择“紧缺”的占21.43%。可见各单位的经费情况还是大相径庭的,这需要各体协根据自身情况,对自己单位系统中的经费尽量争取,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职工体育活动开展的好坏。
表13 职工体育活动是否配备专项经费统计 (n=16)
表14 职工体育专项经费配备情况统计 (n=14)
在对各体协体育场地、器材的调查中(表15),有13个单位有自己的场地、器材,即使没有,也会经常租用。可见,各体协对于职工体育活动上还是给予很大的支持的。
表15 各体协是否有自己的体育场地、器材统计(n=16)
2.2.8各体协职工体质测定频率调查 各单位对于职工体质监测的频率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单位对于职工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在对组织职工体质测定频率的调查中(表16),有规律地组织职工体质测定的单位有13个,占81.25%,有3个单位从没有进行过体质测定。
表16 组织职工体质测定频率统计 (n=16)
2.2.9各体协职工体质健康状况调查 在当前职工体质健康状况与10年前比较的调查中(表17),认为比10年前“下降了”的占56.25%,认为“上升了”的占25%,认为“基本持平”的占18.75%。
表17 当前职工体质健康状况与10年前比较统计 (n=16)
在职工患常见病是否趋向年轻化的调查中(表18),认为“年轻化”的占87.5%。
表18 职工患常见病是否趋向年轻化统计 (n=16)
而在职工医疗费用是否逐年递增的调查中(表19),认为“逐年递增”的占62.5%。
表19 职工医疗费用是否逐年递增 (n=16)
可见,职工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而职工的身体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所以提高职工的健康状况是中国职工体协目前的首要任务。
2.2.10各体协职工体育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从职工体育领导层面讲,影响职工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主要来自4个方面(表20):单位经济发展的情况;单位领导对体育的重视程度;职工自身的体育意识与参与程度;职工体育的管理模式不合理。在对16个体协进行的调查统计中可以很明显地发现当前职工体育活动面临的最大挑战。可见,各单位经济发展程度以及领导对单位的重视程度对职工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表20 职工体育活动面临的最大挑战统计表(多选)(n=16)
在对职工体育健身活动亟待解决的问题的调查中(表21),职工体育活动开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次是领导的重视程度(68.75%)、职工体育组织管理问题(68.75%)、职工的体育健身意识(62.5%)、职工体育活动场地问题(56.25%)、体育活动经费问题(50%)、职工体育相关制度问题(43.75%)。
表21 职工体育活动亟待解决的问题统计(多选)(n=16)
3.1加强单位领导的重视,完善体育协会组织机构 单位领导的重视程度对职工体育协会发展与体育活动的开展很重要。领导重视职工体育的开展,职工体育协会发展的空间与氛围更好。100%的受调查单位认为职工体育协会工作管理的关键的是“领导重视”,可见当前中国的职工体育协会受到行政干预比较多,行政手段的运用是当前职工体育协会发挥作用以及职工体育活动开展的主要管理方式。职工体育协会组织机构的完善有利于职工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职工体育协会应注重长期发展,要将培养职工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作为一项长期不懈的工作,加强对职工体育活动工作的管理,促使职工体育不断向规范化、制度化发展是新时期职工体育协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3.2加大专项经费支持力度,完善体育硬件设施建设 专项经费的多寡是职工体育活动开展的物质基础。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单位,体育活动开展规模比较大,活动开展呈现常态化,有利于职工体育习惯的养成,更能吸引更多的员工的加入。体育场地设施和体育器材是职工能够参加体育活动的先决条件,是一切职工体育活动的根本基础,因此单位一定要在这上面下足工夫。在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中,应把体育硬件设施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将职工进行体育活动的首要条件安排好,以便职工毫无顾虑地开展活动。另外,与相邻的学校、体育馆加强联系与互动,也可解决体育场地、设施的问题。
3.3加大职工体育宣传力度,普及科学健身知识,促进职工体育意识的养成 近几年来,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过程中, 许多地方和企业事业单位运用广播、电视、网络、板报以及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向职工宣传科学健身理念,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培养科学健身习惯,提高职工体育素养,使职工体育充分融入大众生活,收到了较好效果,企业职工的体育意识有很大提升。另外,还要培养职工科学的健身习惯,用科学合理的手段积极引导职工进行体育锻炼活动,使他们培养体育健身的意识,养成体育健身的习惯。
3.4大力开展体质监测工作,使职工充分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 健康问题是一切社会问题的基础,尤其是在以追求经济效益为宗旨的企业单位中,职工的健康问题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决定性作用。因此,企业要积极开展体质测试工作,为广大职工的健康服务,同时用科学方法指导职工进行锻炼,使他们认识到体育健身的重要意义、价值和作用。开展体质健康监测工作,能很好的了解企事业单位国民体质现状和变化规律,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推进国民体质监测,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们了解自身的体质状况,促进他们有针对性地锻炼健身,增强体质,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国民整体素质。
3.5重视社会体育指导员在职工体育发展中的作用 中国的体育工作指导人员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热情和体育需求。所以,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确定体育指导员的规模,有计划地引进一大批社会体育指导员,并在企业内部培养自己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同时加强职工体育骨干队伍的业务技能培训,注重体育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训,注意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严格执行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充分发挥体育指导员在职工健身意识培养、活动组织、知识传播、技术指导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用更优质的服务为广大职工的体育活动服务,真正发挥他们在开展群众体育中的作用。
3.6采用多种措施与手段,提高职工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有了新的认识,体育健身活动已经成为许多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职工参与体育活动的项目较为单一,无法满足职工健身娱乐的需求,因此有必要采用多种措施与手段(表22)来满足职工参与体育活动的现实需求,提高职工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表22 鼓励职工体育健身较好的形式统计(多选)(n=16)
1)中国职工体育协会发展历程曲折,大致经过破土萌芽期、曲折成长期、倒退荒废期、重生蹉跎期、黄金发展期、变革彷徨期和稳步发展期等七个时期,各职工体育协会的发展历程基本相同。
2)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目前中国体协数量缩减至19个,在编人员数量在减少,职工体育协会的发展境况不容乐观,难以满足职工体育发展的需求。
3)影响中国职工体育协会发展的外部因素有管理体制因素、政策法规因素、经济条件因素、单位制度因素、文化氛围因素;内部因素有职工体育协会性质和地位异化、自身的建设与管理不善等。
4)中国职工体育的领导手段多以行政手段为主,领导层的喜好关系到职工体育开展的好坏;职工体育多还是以单位工会管理,已有部分单位将其推向市场化;多数单位拥有完备的体育管理制度。
5)职工体协还是认同职工体育活动在企事业单位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但各体协职工体育活动开展的频度因为其经费、场地、领导重视程度不一等原因,开展活动的频度与规模各不相同。
6)各行业职工体协职工体育开展的项目呈现多样化,但领导对职工体育发展的重视程度、职工体育协会组织管理完善程度、职工体育经费问题、职工体育意识的养成、体育场地与设施的完善程度成为制约开展职工体育协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1] 陈荫生,陈安槐.体育大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5-9.
[2] 陈荫生.中国百年年鉴[M].1988.
[3] 陈萌生等. 体育大词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2000.
[4] 孙葆丽,孙葆洁,潘建林.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历史回顾[J].体育科学,2006,20(1):13-16.
[5] 刘次琴.我国职工体育协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以火车头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6] 徐晖.对我国三次体育消费浪潮的理论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06.
[7] 刘志敏,凌青东.转型期辽宁省特大型国有企业职工体育管理机制创新研究[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4.
[8] 中国体育年鉴[M].北京:中国体育年鉴社,1996:203-204.
[9] 张雪莲等.社会转型期我国职工体育发展面临的问题[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4):98-100.
[10] 段健芝,彭健民.新时期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对策[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18(4):28-29.
[11] 仇军,高峰,马启伟.我国体育人口活动项目的参与及其变动趋势[J].体育科学,2000,(4):10-14.
[12] 朱永国,杨献南.我国职工体育的发展趋势[J].体育文化导刊,2013 (11):28-31.
[13] 赵霞,王帅.我国职工体育的兴衰剖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6(2):16-18.
[14] 刘次琴,金育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行业体育协会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4):452-454.
[15] 国家体育总局.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J].体育科学,2006, 21(3):1-6.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Staff Sports Association
LI Xiang-ru,LU Zhi-hai
(Capit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Beijing 100191,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has great implications for Chinese Staff Sports Association to a large extent. In order to provid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ports associations and prosperity of Chinese Staff’sports and contribute to transition from “a major sports country” to “a world sports power”,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current status of Chinese Staff Sports Association through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expert interview,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logical analysis. It also offered 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taff Sports Association This study reveals that: 1) Staff Sports Association of China has generally experienced seven different stages of development; 2)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Staff Sports Association is not optimistic,it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needs of staffs; 3) There are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aff Sports Association of China; 4) Chinese staff sports are mostly administrated by the union. Most of the units have a complete sports management system; 5) the active role of staff sports in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have been recognized, but each staff sports associations are constrained by various factors; 6) Each Staff Sports Association carries out diverse projects,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major problems to be solved.
staff sports; staff sports association; social transformation; a major sports country; a world sports power
G812
A
1004-7662(2015 )07-0001-11
2015-07-05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工体育活动发展与增强体质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0BTY033)。
李相如,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社会体育、休闲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