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倩
[摘 要]
书面考试依然是检查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考试最主要的要素——命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低年级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情境性强,目的性差。教师要从儿童的认知规律以及语文课程的本质出发,命题时内容上要理顺关系,形式上要力求创意,让孩子在轻松、自由的情境中历炼心智、提升能力、愉悦身心,从而快乐地踏上学习的文化旅程。
[关键词]
低年级;命题;快乐
虽然当前的教育理念在不断更新,评价的手段、方式也丰富多样。但不可否认的是,纸笔考试依然是检查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那么,作为最主要的因素——命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命题要讲究科学性、要符合儿童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等理念已深入人心。然而,纵观小学低年级命题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命题题型呆板、僵化,内容机械、单一,甚至超标,大多命题仅仅着眼于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这些命题真的适合学生吗?真的针对学生学习的现状吗?真的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吗?如何才能出一份符合低年级儿童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的高质量试题,需要做很多方面的思考。比如,什么样的题目形式更能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心理?题目的难易程度如何确定?怎样满足不同层次学习水平学生的需要?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思考,笔者认为,低年级语文命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理顺关系——给命题“镀金”
试卷命题不仅要发挥其检测功能,更要促进孩子的成长。低年级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情境性强,目的性差,教师更要从儿童的认知规律以及语文课程的本质出发,理顺关系,让孩子在轻松的情境中感受快乐,在整体的建构中经历探索。
(一)明确“积累和运用”的关系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理解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也就是说,积累是基础,运用是终极目标,是学生能力的体现。所以,积累词语的目的是运用,要看积累的词语是否能灵活运用。空洞地、抽象地按要求写词语,是为积累而积累,而不是为学习。只有清楚认识到这一点,命题时才能正确处理积累与运用的关系。
如一年级下册《补充习题》第三课《小池塘》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太阳倒映在池塘里,像鲜红的气球;柳树倒映在池塘里,像____________________;飞行的燕子倒映在池塘里,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这道题目时,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有的写柳树倒映在池塘里,像长头发的小姑娘,有的写像妈妈的手一样温柔,还有的写像一头凶猛的狮子;飞行的燕子倒映在池塘里,有的说像剪刀,有的说像飞机……孩子们的答案精彩纷呈。题目在有效地补充文本内容的同时,也促进了孩子们的想象力,让他们积累的语言得到很好的运用。这样既有积累又有运用的命题才能全面考查孩子们的语文素养。
(二)分清“知识和能力”的关系
考试不仅检查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情况,更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手段。教师在命题的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贯穿其中。命题绝不能照搬书本、考查学生的死记硬背,而是要将课文中的内容融会贯通。如一年级学习了通过太阳辨别方向,语文书上的儿歌是这样的:早上起床,登上山岗。面对太阳,辨别方向。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在教学辨别方向时,笔者通过画简笔画、孩子亲自实践等方式让孩子们体会了方向的关系,并且拓展了傍晚面对太阳如何辨别方向,孩子也通过尝试总结了傍晚辨别方向歌。但是,在不同命题的考查中,笔者发现,看似类似的题目,孩子完成的结果却截然不同。且看这两道题目:
(1)早上起床,登上山岗,面对太阳,辨别方向。前面是_________,后面是_________,左面是__________,右面是__________。
(2)早上起床,登上山岗,背对太阳,辨别方向。前面是_________,后面是_________,左面是__________,右面是__________。
这两道题目虽然仅一字之差,但结果却出人意料。统计数据发现,第一题的正确率为98%,第二题的正确率仅为46%。为什么结果会这么大相径庭?研究发现,第二题做错的孩子只会单纯地背诵儿歌,他们只是被动地学习。而正确完成第二题的孩子,他们已经理解了辨别方向的方法。再如,二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查字典之后,教师命题时总是习惯考查学生某个字查什么偏旁,再查几画。要真正考查学生是否会运用字典,应该让孩子把字典摆在面前,真正地查出这个字,达到命题所要达到的要求,这才算完成会查字典这项命题。
(三)把握“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师的命题也应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平台和解读方式,让孩子答题的过程不再枯燥,而是与一个个鲜活人物、一个个经典故事、一句句名人名言对话的过程,更是孩子不断与自己原有知识经验碰撞的过程。命题者命题时应摒弃“唯一答案”的要求,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某地区二年级的期末练习卷上有这样一道题目: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们认识了( )的梅兰芳,知道了( )和( )的故事。我最喜欢( ),因为( )。
在一年级下册的《练习册》上出现了这样一道题目:
桃花+春风+小草=春天,爸爸+妈妈+我=( )
有的孩子填“家”,有的孩子填“幸福”。读着孩子们自己写出的独特体验,教育的成功感油然而生,语文真的不再机械枯燥。这样的命题给孩子一个自由发挥、个性张扬的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升。
二、力求创意——命题形式要“化妆”
语文是非常富有情趣的学科,对于低年级孩子而言,语文考试应该是一个充满乐趣、彰显快乐的学习过程。在理顺了“积累与运用”“知识与能力”“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之后,教师还需要对命题形式进行“化妆”,从试卷的版面设计、题目形式的设计等方面要富于变化,以适应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更大程度激发学生的答题兴趣。
(一)注重命题的游戏性
游戏,不仅意味着让孩子们“玩”,它实际上是儿童存在的一种形式、生存的一种状态,游戏精神是儿童文化的主要特征。在小学,尤其是低年级语文评价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设置儿童喜欢的“闯关”游戏形式,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完成测试。如考查一年级孩子的拼音学习情况,可以设计“拼音对对碰”的游戏,老师说一个生词,孩子们从一堆拼音卡片中找到对应的音节词,正确率达到老师指定的要求就算成功。再如,考查一年级孩子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可以设置“字形小魔术”的游戏,孩子们扮演小小魔术师,将老师给出的字变换偏旁,变出一个个汉字来。这些游戏活动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能够综合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表达力,从而激发其创造力。孩子们经历的完全不是考试评价,而是一次独特的体验和美好的回忆。
(二)力求命题的情境化
低年级学生往往形象思维较强,抽象逻辑思维尚不够成熟,他们所认识的事物常常是直观的、形象的、可直接感知的外部特征或属性,空洞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强。他们对词的概念理解的程度如何,既决定于词句本身的难易程度,又决定于词的概念与学生生活经验的一致性。这样看来,能真正考查孩子语文能力的命题必须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问题情境、图片情境或描述情境的创设,帮助孩子发挥其形象思维的优势。低年级正常用“看拼音写词语”的命题考查学生生字词掌握得如何,且看下面这道一年级看拼音写词语命题:
huí shēng
粗略统计下,孩子们写“回升”“回声”的约占90%,还有约10%的孩子写“回生”。显然,在一定的语境中,这3个答案都是正确的。应该怎样评价孩子们是否真正掌握了“Huí shēng”这个生词呢?这样的命题真的无从评价。我们不妨加上一定的情境,重新设置命题:
(1)前些天,气温有点低,这几天有所huí shēng( )。
(2)山谷中,传来了爷爷的huí shēng( )。
(3)为了让生重病的孩子起死huí shēng( ),他去了很多医院。
新设计的命题给了孩子们一定的情境,掌握了这些生词的孩子不再茫然,未掌握词义的孩子通过这次练习,一定也会联系情境,将意思牢记于心。需要情境创设命题的题目还有很多,如考查字词的近义词、反义词,还有连线题、写话等。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情境丰富的看图写话、语境精彩的续写都能让孩子们有话可写、有情可抒。由此可见,真正有效的命题应注重情境,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提高孩子学习和考试的积极性。
教育专家佐藤学认为,新的课程观要求教师作为“旅游的向导”,成为孩子学习和成长的共鸣性理解者和帮助者。立足于低年级学生的试卷命题,教师应力争成为引路人,引领儿童踏上充满愉悦的文化旅途。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佐藤学(日)著,钟启泉等译.教师与课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符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