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岩溶地基稳定性分析及处理方法

2015-08-25 12:54南昌铁路局龙岩工务段
海峡科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溶洞岩层岩溶

南昌铁路局龙岩工务段 肖 军

桥梁岩溶地基稳定性分析及处理方法

南昌铁路局龙岩工务段肖军

岩溶地基对桥梁的危害性非常大,设计时应引起高度重视。该文根据岩溶的分布及特征,对桥梁岩溶地基稳定性的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根据经验总结了桥梁基础遇到岩溶时常用的处理方法,对岩溶区的桥梁设计具有一定的工程参考意义。

岩溶地基稳定性分析桥梁基础设计

岩溶是可溶性岩层,因常年受水流侵蚀作用,逐渐溶蚀形成溶槽、溶沟或溶洞。我国西南、中南、华东等地区岩溶现象分布比较普遍,它一般以隐蔽的形式存在,现有勘探手段难于事先查明它的准确位置及大小,这给桥梁基础构成了极大的危害性,因而在岩溶区修建桥梁,处理不当将严重威胁桥梁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本文结合笔者在岩溶区桥梁基础的一些设计实践,介绍地基稳定性分析的几种方法和处理措施。

1 岩溶区桥梁基础稳定性分析

岩溶区的桥梁基础设计一般要考虑岩溶的分布情况,溶洞顶板的厚度、跨度、岩石发育程度及物理力学指标、洞内水的破坏作用和荷载大小等,采取相应的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稳定性评价,以便必要时采取措施处理。但如果基础底面下土层的厚度大于地基压缩层的厚度,且不具备形成土洞的条件,可不考虑岩溶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或者基础底面下土层的厚度虽小于地基压缩层的厚度,但溶洞内已被密实的沉积物填满而又无被水冲蚀的可能时;或洞体较小,基础尺寸大于溶洞的平面尺寸,又有足够支承时;或洞体顶板岩石坚固完整,其顶板具有一定的安全厚度时,也可不考虑岩溶对地基稳定的影响。至于溶洞顶板安全厚度的验算,目前一般采用传统经验半定量分析方法和有限元方法。

1.1完整顶板安全厚度的估算

完整顶板系指未被节理裂隙切割或虽被切割但胶结良好,可视为整体的溶洞顶板。完整顶板安全厚度的估算方法有如下几种:

1.1.1荷载传递线交汇法

对于完整的水平顶板,参照《铁路桥梁设计规范》,假定由顶板中心按与竖直线成30°~35°扩散角向下传递,此传递线位于顶板与洞壁的交点以外时,即认为溶洞直接支承顶板上的外荷与自重,顶板是安全的。

1.1.2厚跨比法

影响溶洞顶板的稳定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即顶板的完整程度、顶板形态(水平或拱形)、顶板的厚度(h)及基础跨过溶洞的长度(l)。根据多年来的调查统计分析及现场试验得出结论:当溶洞顶板为完整顶板时,其顶板的厚度与基础跨越溶洞的长度之比(h/l)大于2时,顶板厚度是安全的。

1.1.3剪切概念估算法

当溶洞顶板岩层完整,岩体强度高但洞跨较小时(小于3倍桩径),剪力是主要控制条件。如图1,根据极限平衡条件而,得

图1 溶洞示意图

式中:Q1——溶洞顶板自重加上覆盖土层自重,kN;Q2——桩基对溶洞顶板的集中力,kN;τ——岩体的抗剪强度,石灰岩一般为其允许抗压强度的1/12,kPa;L——溶洞平面周长,m;所得H再加适当的安全系数,即为顶板的安全厚度。

1.1.4弯矩概念估算法

当溶洞顶板岩层完整,岩体强度高但洞跨较大时(大于3倍桩径),弯矩是主要控制条件。根据抗弯验算

式中,[σ]——岩体的抗弯强度,石灰岩一般为其允许抗压强度的1/8,kPa;b——桥梁基础的影响宽度,m;M——弯矩,kN·m。根据顶板岩石的完整性,分别按简支梁、悬臂梁和固定梁三种情况计算。

(1)当溶洞顶板四周有裂缝,桩基基底(即溶洞顶板跨中)完整时,按简支梁计算

(2)当溶洞顶板四周完整,桩基基底(即溶洞顶板跨中)有裂缝时,按悬臂梁计算

其中,q——溶洞顶板自重加上覆盖土层均布荷载,kN/m2;p——桩基对溶洞顶板的集中力,kN;l——溶洞宽度,m。所得H再加适当安全系数,即为顶板的安全厚度。

1.2不完整顶板安全厚度的估算

1.2.1溶洞顶板坍塌堵塞估算法

洞内无地下水搬运的情况下,溶洞顶板坍塌后,塌落体体积会增大,当坍塌至一定高度,溶洞将被完全堵塞,顶板不再坍塌,坍落高度H再加适当的安全系数便为顶板安全厚度,坍塌高度H可采用下式估算:

式中,V——可能坍塌岩体体积,m3;V0——溶洞体积,m3;K——岩石的胀余系数,一般石炭岩K=1.2。

在坍塌前,溶洞可视为柱体,顶板坍塌后,可能形成棱锥体,也可能形成柱体。当为棱锥体坍塌时,所需坍塌高度大于柱体坍塌高度,但其顶板受力条件比柱体坍塌的顶板有利。柱体坍塌时,顶板坍塌高度为:

1.2.2成拱概念估算法

适用于溶洞顶板风化破碎的岩层,如图2所示,溶洞未坍塌时,相当于天然拱处于平衡状态,如发生坍塌则形成破裂拱,破裂拱高度H为H=0.5b+H0tgφ。

图2 破裂拱估算顶板厚度示意图

破裂拱以上的岩体重量由拱承担,故溶洞顶板的安全厚度为破裂拱高加上上部荷载作用所需的厚度,再加适当的安全系数。

2 岩溶区桥梁基础的处理方法

岩溶区桥梁基础的设计,应根据岩溶形态的具体情况,结合桥梁跨度和桥墩台荷载的大小,以及岩面以上覆盖层的土质、厚度和稳定性等加以考虑,选择合理的桥梁基础型式。

2.1明挖基础

具备以下条件时可采用明挖基础:

(1)地基表层的溶沟、溶槽等在查明下无溶洞或虽有溶洞,但其完整顶板厚度与溶洞跨长之比大于2.0,且厚度大于6m,基础类型均可采用明挖基础。

(2)浅层较小溶洞,基底局部有溶槽,深度不深且呈收敛状态,则清除槽内填充物,并探明槽底以下2.0~3.0m内无溶洞时,以与基础同等级砼回填,其上增设一层钢筋网,再灌注基础砼。

(3)对溶洞埋藏不深,洞中有较厚的碎块石堆积物,可采用压浆的方法使其固结。

(4)溶洞若在基底设计高程附近或以上时,可采取换填方法处理,并要符合下式要求:

H≥(Q/[σ]-b)/2tgβ

式中,H——换填层厚度,m;Q——换算荷载,kN/m;β——换填材料的压力分布角,度;[σ]——溶洞充填物的基本承载力,kPa;b——换填材料顶面宽度(基础侧面加0.3m),m。

同时,要求换填厚度不得小于2m,基底至换填层底部距离要大于2倍冻结深度。

2.2桩基础

对于岩溶较发育,基底局部有溶洞或多层溶洞时,桩基础是处理桥梁岩溶地基最有效的方法。

(1)当桥梁地基上的溶洞较大,埋藏较深,但又不满足顶板厚度检算要求时,或当岩面溶蚀高差大于1m或溶洞洞穴平面、剖面尺寸大于1m者,可溶性岩层埋深在8m以上,基底岩层部分缺角且无法嵌补,明挖或水下施工压浆有困难等情况均可采用桩基础处理。

(2)岩溶发育,溶洞埋藏不深,溶洞高度在3m以上,或多层溶洞总深度在15m以内,且地下水不发育,则可采用挖孔桩基础穿透溶洞,并探明桩底下2.0~3.0m内应确无溶洞。挖孔桩桩身与基岩相接的侧面上应加打牵钉。

(3)当桩基穿过多层岩溶层支立于坚固的岩层上时,不应考虑多层岩溶层对桩侧起摩阻作用,因为岩溶层与桩侧之间的摩阻作用,在本质上不同于一般土与桩侧之间的摩阻作用。可采取隔离措施,将多层岩溶层与桩壁之间分隔开,使桩基承受的轴向荷载全部作用于桩底的坚固岩层上,按柱桩设计。

(4)置于岩溶区溶槽或溶沟处的桩基,当桩穿过溶槽、溶沟内的填充土支立于溶槽或溶沟底面的岩层上时,可按支立于一般岩层上的柱桩分析方法进行桩的内力分析。桩的轴向容许承载力应根据溶槽或溶沟底面岩层的好坏(包括强度和缝隙等情况)来确定。如果溶洞顶板很薄,而溶洞内的底面很深,且洞内填充土属于密实稳定,具有足够强度,则桩底可穿过溶洞的顶板置于溶洞内的填充土层内,而不置于溶洞的底板上时,可按摩擦桩进行设计。

(5)对于桩尖下伏溶洞,是采取穿过溶洞还是桩尖立于溶洞顶,需根据检算和经验设计。一般情况,若完整基岩顶板厚大于6m且顶板厚与溶洞孔径之比大于2时,基底以下溶洞可以不处理,否则应采用桩基穿过溶洞。当钻探深度达到40~50m仍找不到6m以上厚度的顶板时,要求桩侧累计顶板厚度不小于5m且桩尖置于下层岩层上,支承顶板厚度不小于3m,嵌入岩层0.5m。

3 结束语

我国岩溶地基特别是多层岩溶地基分布很广,对于岩溶地基上如何合理选择基础类型,是比较复杂的课题。本文根据岩溶的分布、形态及发育规律,探讨了岩溶区桥梁基础的稳定性评价方法,提出了安全、经济、可行的处理方案,对岩溶区桥梁基础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工程参考意义。

[1]铁道部第三勘察设计院.桥梁地基和基础[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1.

[2]铁道部第二勘察设计院.岩溶工程地质[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4.

[3]李聪林.桥梁岩溶地基的处理方法[J].铁道标准设计,2003(1):17-18.

[4]丘斌.岩溶地区桥梁桩基设计[J].铁道建筑,2004(5):13-14.

猜你喜欢
溶洞岩层岩溶
穿越岩溶
某石灰岩矿区岩溶涌水治理处理方法
高应力岩层巷道钻孔爆破卸压技术
出发吧,去溶洞
地球故事之复理石岩层
探讨岩溶区高速公路勘察技术方法
妙梦巴王国历险记 七.中保村和百丈山溶洞24
神秘的溶洞
隧道特大溶洞处理施工技术
可溶岩隧道基底岩溶水处理方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