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学科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

2015-08-24 09:04:55任瑞荣董政娥陈惠兰
关键词:东华大学上海市竞争力

任瑞荣, 董政娥, 陈惠兰

(东华大学 图书馆, 上海 201620)

东华大学学科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

任瑞荣, 董政娥, 陈惠兰

(东华大学 图书馆, 上海 201620)

以ESI (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为统计源,对2005—2015年东华大学发表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 从东华大学入围ESI全球前1%学科情况及发展趋势、东华大学潜力学科预测及东华大学与上海市其他高校学科国际竞争力对比分析3个方面出发,全面、客观与系统地对东华大学学科国际竞争力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为东华大学的学科布局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东华大学; 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 学科发展; 潜力学科; 国际竞争力

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核心是学科的竞争.学科是承载高校教学、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基石,其发展水平对于高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1].通过学科国际竞争力评价工作,引导学科建设资金的分配、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明确学科建设的努力方向以及促进学科建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已经被各高校乃至整个教育界提到了相当的高度.

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推出的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用以衡量科研绩效、跟踪学科发展趋势、判断学科发展水平、评价研究机构国际学术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工具之一[2].ESI是基于汤森路透Web of Science所收录的文献记录及其所引用参考文献而建立的计量分析数据库[3],主要从引文分析的角度,针对22个学科领域,对全球所有科研机构进行统计和比较,排名进入全球前1%学科,意味着这些学科进入了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

东华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大学,本文基于ESI数据库,根据ESI数据库2015年5月7日的更新数据(覆盖2005-01-01—2015-02-28的数据),对东华大学学科国际竞争力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

1 东华大学入围ESI全球前1%学科情况及发展趋势分析

1.1东华大学入围ESI全球前1%学科情况

ESI对全球所有高校及科研机构最近10年的论文数据进行统计,按“总被引次数”的高低确定衡量研究绩效的阈值,计算出居全球前1%的研究机构.本期(2015-05-07更新数据)全球共有4678个机构入围ESI全球前1%, 其中,中国共有153个机构入围此排行榜.在ESI的22个学科门类中,东华大学有3个学科入围了全球前1%学科领域,分别是材料科学、工程和化学.3个入围学科的排名及详细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东华大学入围ESI全球前1%学科情况Table 1 Current condition of Donghua University discipline in ESI global top 1%

由表1可见,本期“材料科学”学科全球共有705个机构入围ESI排名前1%,东华大学排名251,其中,中国共有68个机构入围,东华大学位于第35位.值得注意的是,东华大学“材料科学”学科论文数量排名117,但其篇均被引次数则为第630位,表明在今后的学科发展中,“材料科学”应该在保持一定论文数量和总引用量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论文质量.

全球入围ESI“工程”学科领域前 1%的机构共有1151个,东华大学排名345,中国共有85个机构入围,东华大学位于第34位.东华大学“工程”学科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全球排名第70位,但其论文数量仅位列第556位,可见东华大学在工程学科领域,尽管论文数量需要提升,但总被引次数和篇均被引次数已经具备一定的优势,表明东华大学在“工程”学科领域的论文质量已经跻身国内前列,步入良性发展期.

“化学”学科入围全球前1%的机构共有1052个,东华大学排名453,中国共有94个机构入围,东华大学位于第38位.该学科论文数量全球排名307,但其篇均被引次数仅为第830位,表明东华大学在“化学”学科领域的论文数量和总被引次数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但论文质量亟待提高.

1.2东华大学入围ESI全球前1%学科发展趋势分析

1.2.1入围ESI全球前1%学科数量变化趋势

东华大学入围ESI全球前1%学科数量变化情况如表2所示.由表2可见,2009年年初,东华大学只有“工程”学科排名进入ESI全球前1%,随着学校对学科建设工作的重视,从2010—2012年的3年间,“材料科学”“化学”“物理”学科陆续成为新增学科入围ESI全球前1%,说明东华大学的学科具有一定的爆发力.

表2 东华大学入围ESI全球前1%学科数量发展趋势Table 2 Quantity developing trend of Donghua University discipline in ESI global top 1%

值得关注的是,2014 年5 月,东华大学入围ESI全球前1%的学科数量由原来的4个学科下降为3个学科,其中“物理”学科未能入围ESI 全球前1%学科领域.

1.2.2入围ESI学科的国际排名、国际百分位位置变化趋势

东华大学近两年来入围ESI全球前1%学科的国际排名情况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物理”学科于2014年5月退出ESI全球前1%;而“工程”“化学”“材料科学”“所有学科”的国际排名自2014年5月以来均有小幅度提升.

图1 东华大学入围ESI全球前1%学科的国际排名Fig.1 International ranking of Donghua University discipline in ESI global top 1%

为了更直观反映东华大学入围ESI全球前1%学科在世界相应学科领域中所处的地位,在“百分位数”指标[4]的基础上,引入“学科国际百分位位置”,具体计算方法如式(1)所示.“学科国际百分位位置”数值越小,表明排名越靠前,使用这一指标对高校学科进行评价,可以消除不同学科入围ESI全球前1%的机构数量不同而带来的影响.

(1)

东华大学入围ESI全球前1%学科的国际百分位位置如图2所示.由图2可见,自2014年5月以来,东华大学“材料科学”“化学”学科在国际排名有小幅度提升的同时,其“国际百分位位置” 也有逐渐靠前的趋势;“工程”“所有学科”的国际排名虽然有小幅度提升,但其“学科国际百分位位置”基本保持平稳.

图2 东华大学入围ESI全球前1%学科的国际百分位位置Fig.2 The percentile location of Donghua University discipline in ESI global top 1%

1.2.3入围ESI学科的国内排名变化趋势

东华大学入围ESI全球前1%学科的国内排名如图3所示.由图3可见,东华大学“所有学科”的国内排名有小幅后退的趋势,“工程”“化学”学科的国内排名比较稳定,“材料科学”学科在国内的排名有轻微波动.

图3 东华大学入围ESI全球前1%学科的国内排名Fig.3 Domestic ranking of Donghua University discipline in ESI global top 1%

1.2.4入围ESI学科的论文数量、篇均被引次数变化趋势

东华大学入围ESI全球前1%学科的论文数量如图4所示.由图4可见,东华大学所有学科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呈明显递增趋势,态势较好,而入围ESI全球前1%学科的论文数量也逐年增长,但增长幅度较平缓.

图4 东华大学入围ESI全球前1%学科的论文数量Fig.4 Papers quantity of Donghua University discipline in ESI global top 1%

论文数量的增长固然重要,但论文质量的提升更值得关注.学科的科研生产力可以由论文数量反映出来,但学科的影响力则需要通过论文“被引次数”“篇均被引次数”等指标来体现,论文被引次数越高说明机构的学术影响力越大,学术成果的辐射区域越广,所受同行关注越多.东华大学近两年入围ESI全球前1%学科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发展趋势如表3所示.

表3 东华大学入围ESI全球前1%学科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Table 3 Citations per paper of Donghua University discipline in ESI global top 1%

由表3可知,东华大学入围ESI全球前1%学科的论文“篇均被引次数”逐期增加,表明东华大学在这3个学科领域科学研究的自主创新能力、基础研究水平和国际学术影响力正在不断提升.

1.2.5入围ESI全球前1%学科的Top Papers

“Top Papers”是指某一学者、机构、国家以及期刊在特定领域和年限内总被引次数排名全球前1%的论文,是某一学科“Highly Cited Papers ”与“Hot Papers”之和[5].Top Papers揭示科技发展前沿,说明其研究内容在该学科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受到的关注度很高,且关注者也由地域性学者扩展至世界性学者.

东华大学入围ESI全球前1%学科的Top Papers数量如表4所示.由表4可见,东华大学 “材料科学”“化学”学科的Top Papers数量基本呈递增趋势,但递增幅度自2015年以来有所下降;“工程”学科的Top Papers数量有轻微波动.

表4 东华大学入围ESI全球前1%学科的Top PapersTable 4 Top Papers of Donghua University discipline in ESI global top 1%

2 东华大学潜力学科预测

结合ESI数据,计算了东华大学其他学科入围ESI全球前1%学科领域的 “学科潜力值”(即各学科与ESI全球前1%学科的相对接近程度),其计算式如式(2)所示,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

(2)

表5 东华大学其他学科的“学科潜力值”Table 5 The potential value of other disciplines in Donghua University

东华大学目前有4个学科相对其他学科更有潜力入围ESI全球前1%,平均“学科潜力值”都超过0.5(达到1可入围全球前1%),分别是物理、数学、生物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

由表5所示的“学科潜力值”发展趋势可以看出,东华大学最有潜力的“物理”“数学”学科发展平稳;“生物与生物化学”等学科的潜力值也呈逐期递增趋势.预计近期东华大学可能会有1~2个学科入围ESI全球前1%,特别是“物理”学科重新返回ESI全球前1%学科领域的概率很大.

3 东华大学与上海市高校学科国际竞争力对比分析

本期(2015-05-07更新数据)全国共有23个省市有高校入围ESI全球前1%学科领域,其中,上海市有10所高校.

3.1上海市高校入围ESI全球前1%学科数量对比

上海市高校入围ESI全球前1%学科数量如表6所示.由表6可知,上海市高校入围ESI全球前1%学科数量排名第1位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入围学科数量为16个,仅比第2位的复旦大学多1个学科,两者的入围学科数量分别是东华大学的5.33倍和5倍.华东师范大学和同济大学入围ESI全球前1%的学科数量分别为8个和7个,上海中医药大学有2个学科入围ESI全球前1%,这与其自身学科特色有一定关系.

表6 上海市高校入围ESI全球前1%学科数量Table 6 Quantity of disciplines in ESI global top 1% of universities in Shanghai

3.2上海市高校学科竞争力国际、国内排名

上海市高校学科竞争力国际与国内排名如图5所示.由图5可见,上海市高校ESI国际排名最靠前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居ESI全球前1%机构排行榜的第195位,其次是复旦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分别排在第214位和第591位,东华大学位列第1087 名.

(a) 国际排名

(b) 国内排名

从ESI国内排名情况来看,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和同济大学依旧占据着上海市高校入围ESI全球前1%机构排行榜榜单的前4位.上海交通大学国内排名第4位依旧稳居上海市首位,复旦大学国内排名第5紧随其后,上海市排名第3位的华东理工大学国内排名为第22位,同济大学上海市排名第4位,居国内排行榜第28位,东华大学位列国内第48位.

4 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东华大学入围ESI全球前1%学科数量、国内外排名、论文数量、篇均被引次数、Top Papers等的分析、潜力学科预测,以及与上海市其他高校国际竞争力的对比,可得到如下结论:

(1) 按照ESI的学科分类体系,在东华大学的19个学科中,具有竞争优势的学科有7个(“学科潜力值”>0.5),平均“学科潜力值”低于0.2的学科有12个.由此可见,东华大学的学科发展不均衡,这也与ESI数据库所使用的学科分类有一定关系,ESI以期刊作为学科归属的依据,这种划分方法与国内现行的学科体系有一定差别.

(2) 从发展趋势来看,东华大学论文数量和总被引次数逐年递增,但存在论文篇均被引次数偏少的问题,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学校主管部门应积极引导,鼓励学科团队从追求论文数量的粗放式发展逐步转向重视论文质量的内涵式发展.一方面,继续在业界最具影响力的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另一方面,重点关注和跟踪位于国际前沿的学术问题和热点问题,提高论文新颖性,增加学科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优势.但是必须看到,由于某些学科自身的原因,其引用具有“发酵”的过程,关注度在短期内不会有很大提高,研究成果的真正影响力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3) 与上海市其他高校相比,东华大学入围ESI全球前1%的学科数量较少,“学科潜力值”较大的2个学科物理、数学可能率先入围ESI全球前1%,而环境生态学等学科缺乏竞争优势.东华大学在今后的学科规划中,要优先发展工程、化学、材料科学等优势学科,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科格局,重点发展“学科潜力值”较大的物理、数学等学科,可以尝试将科学研究作为促进学科建设的内在动力,通过重大科研项目的组织,进行科学技术的交叉渗透,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同时,组织科研团队集中攻关,力争在一些重大科研项目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对于一些“学科潜力值”较小的学科,学校应该加大扶植力度,促进学科交叉,在边缘学科上寻找突破口,捕捉学科发展的机遇,还可以通过培养或引进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完善人才可持续发展体系等方法来促进学科的发展.

(4) 近两年来,东华大学学科竞争力国际排名基本稳定,但国内排名略微有所波动,表明国内高校呈争先恐后的发展态势.众所周知,任何学科的良性发展都离不开基础研究,薄弱的基础研究势必影响学科乃至整个学校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学校要引导并创造良好的学科基础研究环境、氛围,避免急功近利学术作风的蔓延,建设高水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基础研究实验基地,争取获得原始性创新成果和重大科学发现.只有基础研究学科发展的“基石”稳固了,学科的发展才有后劲与动力,学校的综合竞争力才能得以提升.

(5) 在国际学科领域,东华大学的学科竞争力与国际顶尖水平还存在很大差距.学校应该加强产学研结合,推动学科与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与此同时,还应该高度重视学科的国际化建设,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拓展学科的国际视野,增强学科的国际竞争力.

[1] 陈晶.高校学科建设绩效评价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2010.

[2] 李茂茂,史丽文,陈仕吉,等.基于ESI的国内外机构农业科学学科评价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1(S2):280-283.

[3] 周晓鸥,陈惠兰.基于ESI的学科数据计量分析:以东华大学入围ESI学科为案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7):38-40.

[4] 陈仕吉,史丽文,左文革.基于ESI的学术影响力指标测度方法与实证[J].图书情报工作,2013(2):97-102,123.

[5] 董政娥,陈惠兰.基于ESI和InCites数据库的东华大学学科发展预测[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9(5):689-694.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Research of Donghua University Discipline

RENRui-rong,DONGZheng-e,CHENHui-lan

(Library, Donghua University, Shanghai 201620, China)

Papers published with affiliation of Donghua University from 2005 to 2015 are analyzed from statistic source of 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 database. With aspects of current condition and developing trend of disciplines in ESI global top 1%, prediction of potential disciplines in Donghua University and analysis of disciplin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compared with other universities of Shanghai, quantificational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about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re achieved with comprehensiveness, objectivity and systematicness. Therefore, both statistic and theoretical basis are provided for development of subject arrangement in Donghua University.

Donghua University; 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 discipline development; potential disciplin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1671-0444(2015)06-0851-06

2015-04-2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资助项目(13YJA87000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4D123702);2014年度长三角地区高校图书馆联盟资助项目(15Q23701);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资助项目(ZCG307-15)

任瑞荣(1984—),女,山西吕梁人,馆员,硕士,研究方向为数据挖掘、情报分析. E-mail:renruirong@dhu.edu.cn

陈惠兰(联系人),女,研究馆员,E-mail:hlch@dhu.edu.cn

G 353.1

A

猜你喜欢
东华大学上海市竞争力
募集52万件物资驰援东华大学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中小学校长(2021年7期)2021-08-21 06:49:52
东华大学研发出可体内吸收型蚕丝导线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东华大学开发出全纤维结构智能电子皮肤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32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
车迷(2017年12期)2018-01-18 02:16:12
日本竞争力
上海市制冷学会四专“双·阳”行
制冷技术(2016年6期)2016-03-08 11:07:48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南风窗(2015年11期)2015-09-10 07: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