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杰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对初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以学生为主体,重塑地理课堂;以教师为主导,引领地理课堂;以兴趣为前提,激活地理课堂;以地图为灵魂,回归地理课堂。
【关键词】地理课堂 主体 主导 兴趣 地图
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地理课堂?教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到底该怎样教地理?什么样的地理课堂才能达到减负、快乐、高效?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尝试地理课堂的改革,感触颇多。
一、以学生为主体,重塑地理课堂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据此,新的地理课堂要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取缔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时空和交流平台,更是学生人生展示和成长的舞台。
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堂,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中心,成为所有人充分互动、相互感召的“学习共同体”。这样,教师作为学习组织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得到准确的回归,学生的学习天性和主体性也得到了最充分的实现。
二、以教师为主导,引领地理课堂
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教师无所作为,而是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毕竟是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绝对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人们总是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对立的。事实上,在课堂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才能得到真正的爱护和正确的培养;只有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地理教学才能有效地开展,小组间才能实现有效的合作探究,学生们的才华、合作成果才能得到更好地展示;只有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学生才能学会分析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习地理的能力。
三、以兴趣为前提,激活地理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所以,新的地理课堂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新颖的教学设计、有效的合作学习、激烈的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滚滚长江》一课的学习中,我充分利用了PPT,课堂中既有歌曲欣赏,又有图片判断;既有文字介绍,又有地图涉猎;既有自主学习,又有小组展示。另外在学习中,我把全班原有的六个小组重新分为三个大组,且根据情境的引入分别命名为:南京大学组、武汉大学组、重庆大学组。三所学校均在长江沿岸的重要城市,也代表长江的三个河段,同时又是不少学生向往的全国著名学府。分组后,学生既产生了学习的激情,又凝聚了学习的动力。
四、以地图为灵魂,回归地理课堂
曾有人说过“没有地图的地理课不能称其为地理课”,地理课堂教学离不开地图,因此,地理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地图意识,让学生真正学会用图、用好地图。
学生要学会看图、分析、归纳。例如: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想一想,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有什么规律?我会先找一位同学说一说看图分析主要看什么,学生会回答结合不同的纬线看图中等温线的分布并观察其变化,然后再小组合作探究。这样学生很快就能找出不同纬线地区的气温,进而归纳出世界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学生要学会指图、说图,真正参与到学习之中。例如:学习“中国主要铁路干线分布”时,要求学生在图中学习了解的内容太多,且错综复杂,于是我依次设计了四个活动环节。活动一,认识主要铁路干线。自己先找一找我国有哪些主要的铁路干线,然后同位合作互相补充,一个同学指图,一个同学说出铁路线的名称,然后每组委派两名同学到讲台前,一人板书名称,一人再指图介绍,看看哪组认识的铁路干线最多。活动二,认识铁路干线的走向。小组合作按走向列举铁路干线的名称,然后在班内展示,要求在屏幕上指图并按走向再次说出铁路干线的名称。活动三,找出铁路干线起止点所在的城市,并了解我国铁路线是如何命名的。同位合作,一人指图找图,一人负责纪录,小组交流、订正、补充,然后每组再请一位同学到屏幕前指图先说出铁路干线的名称,再指出起止点所在的城市,比一比哪组同学记得清楚、指得准确。活动四,填表写出铁路干线交会的铁路枢纽名称。小组合作完成表格,然后每组请部分同学到屏幕前指图先说出铁路线的名称,再指出相交的铁路枢纽名称。相信通过这四个环节,学生不仅能掌握相关铁路干线的知识,也能提高其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和胆量,又培养了一定的识图技能技巧。
五、以合作为桥梁,优化地理课堂
创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课堂合作的关键,在教学中我采取的是异质分组,即小组成员的成绩不同、能力不同、性别不同、个性不同。这样的异质分组能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有自己的短处;能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让学生在心中树立以勤奋学习的学生为榜样,进而去努力学习;还有助于成绩好的同学帮助低水平的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要有明确的纪律要求。小组是一个学习共同体或利益共同体,在达成共同目标中人人都有责任,都要尽力。面对共同的学习任务,小组成员要彼此帮助、分享、解释、鼓励,既要有学习能力方面的支持,也要有人际交往方面的支持。另外,小组要经常分析达标的效率以及成员之间相处的如何,总结经验,提出措施,并制定计划以不断改进小组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达到集体力量总是大于个人力量的学习境界。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西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