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玉东/ 江苏省泰兴市西城初级中学教师
信息技术里的幸福完整生活
邱玉东/ 江苏省泰兴市西城初级中学教师
Qiu Yudong
孩子们终于在没有强迫、没有威吓、没有吼叫的情况下,怀着友好、热爱的心情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
20世纪70年代,我出生于苏中一个普通的生产队。毕业后,我教数学5年,教务1年,电教10年,随赛课老师走了不少地方,观摩了大量赛课实况,却始终不能解决我自己的教学问题:信息课堂混乱、设备损坏严重、卫生一塌糊涂。
2001年,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开始,我带着改善课堂的强烈愿望阅读了“新课程改革培训丛书”。或许是我知识基础太过薄弱,这一次的学习和实践几乎没有任何效果。我试着从专业杂志寻求答案,在论坛和QQ群与各地老师交流时,学到了一些硬件管理方法,机房“脏乱坏”的痼疾未能解决。2012年2月16日,我在互联网“偶遇”新教育实验官方网站——教育在线。从这里,我开始走上了一条不同的路。
在网师共同体学习一年,我掌握了“把内容与自身联系”的阅读方法,磨掉了一些为人处世的顾虑,变成一个日益自信、敢于表达的人。我试着对照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中对课程的要求,创建了“润泽的信息技术教室”,在教室里营造平等、友爱、尊重、互助、放松的家一般的氛围,尽一切可能避免让孩子们产生紧张的任何行为,用“希望孩子们好”的真爱,温暖孩子们的心,师生关系大为改善,课堂纪律好转,破坏设备和乱扔垃圾的现象大为减少,教育教学管理渐显成效。
这样的改变绝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它首先来源于网师给我个人带来的改变。一年的学习中,大量的童书阅读,引起我对人生的反思与回顾:《一百条裙子》再现了我少年求学时期的种种不安;《木偶奇遇记》、《苹果树上的外婆》、《绿野仙踪》抚慰了我童年生活中的失落;《伊索寓言》、《世界经典寓言故事印度卷》、《中国寓言》帮助我反思个人的人格特征和为人处世方式;《特别的女生萨哈拉》、《彼得潘》,教会我如何对待调皮的孩子,增加了我与“捣蛋鬼”相处的信心;《安房直子童话:银孔雀》启发我:新教育之路没有终点,需要一生的求索……任何一个人,唯有活出真正的自己,才可能远离平庸,走向卓越。
2012年12月20日,我幸运地与“新教育种子教师项目”结缘,成为一名“种子教师”,并在新教育的路上越走越远。在这个团队中,我有机会接触到新教育课程实践的方方面面,开始摸索着解决课堂问题的真正症结:电脑使用习惯与信息技术课程之间的矛盾。
或许是社会和家庭使用电脑的方式影响了孩子们的习惯,他们打开电脑后首先想到的是“玩游戏、看视频、QQ聊天以及无目的地浏览互联网”,对电脑的看法也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这直接导致他们上信息技术课时“心系娱乐”,无法专心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内容。
“新教育种子教师项目”建立了“以先行者引领成长”的教师成长模式,着重于在个人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用新教育先行者的行动示范引领种子们快速成长。我积极参加了项目组织的网上培训。这样的培训,每一次都带给我惊喜。“缔造完美教室”的培训,让我看到了完全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校园生态;“学校集体活动仪式”的培训,让我看到了仪式对生命刻写的重要性,适时合理的仪式,可提高课程的庄重感,使看似平凡的日常教育活动变得深入人心;“整本书共读”的培训告诉我:特定的新教育书籍,能够丰富孩子们的生命,催生多彩的生命花朵。与孩子单独一个人阅读一本书相比,师生、亲子共读长篇童书,不仅可以融洽师生、亲子关系,更能极大促进孩子们精神的成长与成熟;“卓越课程”培训,使我对课程有了新的认识:“我们真正要关注的,不是一堂课,而是整个课程。课程,就是我们穿越这段旅程中的全部:意愿、计划、资源、行动、反思、建构下的经验。课程就是‘道’,就是被我们用脚走出来的道路。课程,就是通过这条路,走到道路终端的那个人。他就是我们思考的课程。”
我明白了:对没有“走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孩子而言,再好的内容也等于零。怎么把孩子们的注意力从游戏、视频、聊天等吸引到信息技术课程中来?我持续留意种子教师们新教育实践的分享,意识到了阅读课程对孩子们成长的重大作用,我开始带着孩子们用电脑共读《苏菲的杰作》、《花婆婆》、《犟龟》等世界名著。
我被这些小书深深地感染了,孩子们在我充满激情的引导下,也被故事深深地打动。一节节阅读课下来,孩子们慢慢从应试教育的藩篱中苏醒,从“唯成绩论”的舆论氛围中解脱,桀骜不驯的性情有所变化,愿意合作的孩子越来越多。为了让孩子们感受校园教育生活的美好,读完三本书后,我选择在信息技术课前五至十分钟内,和孩子们一起诵读狄金森诗歌。一次次诵读开启了孩子们沉睡的生命,他们的心态日益开放,开始以新奇的目光审视信息技术课程,开始以探索者的姿态,潜心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孩子们终于在没有强迫、没有威吓、没有吼叫的情况下,怀着友好、热爱的心情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
我一直期盼的现象出现了:孩子们饱含欣赏美、创作美、感恩等情感,全心投入信息技术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参与度、作业质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依靠师生共读,激发生命活力,我终于找到了激发美好情感、避免“高分低能”的方法,向解决机房“脏、乱、坏”迈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
然而,好景不长。到了初二下学期,中考的压力骤然增大,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开始回落,上课漫不经心,课堂死气沉沉。想到孩子们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我试着用《我等待》、《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失落的一角》、《夏洛的网》等与人生、生命有关的书,引导孩子们思考“人到底为什么活着”这样的人生重大问题。
习惯于为“读记背默”而读书的孩子们,还不懂得怎样阅读伟大感人的著作。我告诉那些未投入阅读的孩子:真正的阅读不是读文本,也不是读情节;真正的阅读,读的是感情!阅读时要把自己放入书中,投入真挚的感情体验书中的温馨、热烈、失落、沮丧等情感,与作者和角色对话。我告诉孩子们,在阅读中没有成绩好坏之分,凡是认真阅读的都是好孩子。
在这样的疏导下,孩子们慢慢地沉入阅读的美妙境界,开始享受阅读的乐趣。而我也再一次发现了投入阅读的孩子的美好。
2013年8月20日,我荣幸地被安排到北京新教育实验学校参加免费培训。一个个优秀种子教师的成绩,触发了我在教室持续不断地践行新教育思想的愿望。新学期来临,我按照“新教育种子教师项目”的要求,每月书写月度叙事,像翻阅“病历”一样回顾某一个孩子、某一个班级的成长轨迹,一次次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的提炼,经历了从“懵懂的实践者”到“理性的思考者”的蜕变。
2013年11月,在种子计划项目组的安排下,我又参加了在成都举行的“阅读的力量——第三届新教育国际研讨会”,聆听了国际同行和新教育的榜样们有关阅读的理论和实践的分享,深刻认识到了阅读对师生成长的重大作用。我被济济一堂的新教育阅读者的成长经历所感染,回到学校即向领导介绍新教育的美好,不知不觉间,我打开了一扇与校领导沟通的新大门。从此以后,我常用新教育研训心得向校长汇报学习体会。领导两次安排我对全校青年教师举行讲座,介绍自己的成长经验。
在这些行动的综合作用下,我开始变得自信、大度、从容起来,对新教育也开始有了不一样的认知。回望这一段新教育的旅程,它不仅解决了教育工作中困扰我多年的“素质养成”问题,让我在教育生活中做得从容不迫得心应手,还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让我与家人、亲朋的相处都得到了改善。我想我可以说:我正在过着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