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磊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高中物理教学实际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有些教师采取的仍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实验操作活动很少,学生不感兴趣。客观来讲,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新课程改革提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方式要多样化,教学内容要联系社会、联系生活,这就对我们广大物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在学科知识、教学水平方面,还是在班级管理、设备使用、资源共享等方面,都应有一个较大的提高。目前,高中物理教学中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如何开展物理课堂教学?笔者在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高中 物理 教学 初探
一、教师要具备扎实的学科功底
在新的教学方式下,课堂氛围宽松了,学生的思维灵活了,那么提出的问题就会多一些。如果教师的物理学科功底不够扎实,就可能驾驭不了新课堂。应该说课程改革给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下,我们所看到的那些探究式教学开展得好的课堂,多数是教师的学科功底扎实,对物理学有着深刻的理解,在授课中有充分的说服力。现在尽管中学物理教师的学历达标率较高,甚至还有许多物理教师具有硕士、博士学位,但是确有很多教师将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如何解题、压题上,根本没有时间仔细去思考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没有时间看一些对提高物理素养有关的专业书。只有自己的专业知识扎实了,业务素质提高了,在课堂上的教学水平才能提高,才能带领学生取得好成绩。
二、处理好物理学中过程与结果的辩证关系
首先,我们来看物理学中所说的“结果”的含义究竟是什么。现在很多教师将物理教学的高效率单一地看成“会解题”“押中题”,使得物理教学沦为了“解题教学”。在解题教学中,教师关注的重点是“题型”及其解答技巧,往往会把技巧直接告诉学生,然后再让学生模仿同类型题目,目的是让学生记住技巧。至于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技巧,以及技巧中都包含了哪些物理意义及思想,则由于“麻烦”“费时”往往避口不谈。这些机械训练的结果导致学生没见过的题不会解,对一些解过的题稍有变动又不会答。那么,物理教学中什么是我们所应该要的“结果”呢?其实物理教学中的结果就应该是教学的“目标”,会解题只是我们教学目标中的一个方面,千万不能将物理教学异化为解题教学。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过程和结果应该是怎样的关系。对新课程强调“过程”的做法,有些教师抱怨:“光讲知识、做题,时间还不够呢,哪有时间经历过程呀?”还有的教师认为:“经历过程没必要,不如把时间用在多解几道习题上。”新课程强调“过程”,实际就是要让学生知道知识产生的来龙去脉,知道为什么要引入相应的概念,主要的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等。也就是不仅要知道“是什么”,更要知道“为什么”。而有些教师只知道解题的做法,实际上是短视的,是对学生不负责的。且不说教学中只重“解题”这一结果,会对学生掌握科学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全面的科学素养不利,就单单对解题这一块也不会有太好的促进作用。现实中我们常发现有些教师试图“穷尽”见过的所有习题,令学生整个高中都是忙着做题,有些问题做过后看似明白了,但其实在学生心理并没有真正理解问题的实质,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还是不会解。
例如,学生在处理某些变化的物理问题时,也做过类似“通过气垫导轨上两个挡光板的宽度及物体通过挡光板的时间,求物体在气垫导轨上运动的加速度”这样的题,这其实是用求物体通过两个挡光板的平均速度来代替通过两个挡板的瞬时速度,这里包含着“以不变处理变化问题”的思想。但是尽管许多学生做过类似的题,却没有很好地领会其中的物理本质,以至于遇到类似2004年高考题“一个接近光速的带电粒子,通过一个220伏、50赫兹交变的偏转电场”求相应的问题时,许多学生还是一筹莫展。其实这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以光速运动的粒子,通过每秒方向改变仅100次的交变电场,当粒子进入偏转电场时遇到的电场在通过这小段偏转电场时,可以认为电场是不变的。为了加强“以不变处理变化问题”的思想,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物理教材在这方面做了一系列的安排。比如在平均速度與瞬时速度、变速运动的位移、弹力的功、重力势能等处都对如何处理不同的变化问题,怎么考虑解决变化的问题,做了讨论和学习。
三、重视重要规律的教学
物理概念是理解物理规律的基础,而物理规律则是理解现实世界的法则,所以对于规律的教学也非常重要。在规律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规律的不同层次、重要程度。比如牛顿第二定律和气体实验定律就不在同一个层次上,一个是牛顿力学的基础,一个只是某一范围内的实验定律。对那些重要的物理规律,要让学生理解它的内含和运用规律的方法。比如说在“曲线运动”教学中,有的教师往往把注意力过于放在什么样的运动要用什么样的公式上,而忽略了运用规律的根本大法——在垂直的两个方向上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有的教师让学生记住:自由落体时,用哪些公式;平抛时用哪几个公式;垂直上抛时,用什么公式;斜上抛时,用什么公式;斜下抛时,用什么公式等,而忽略了物体做一般性的曲线运动时,应该怎样去考虑问题。教材在如何应用规律上做了很好的设计,强调了应用规律的根本思路。
参考文献:
[1]李爱民.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探讨[J].成功.2009(09).
[2]陈小英.高中物理教学方法浅谈[J].新课程:中学版,2010(01).
[3]江刚.关于高中物理教学策略的思考[J].考试周刊,2009(26).
[4]彭耀.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8.
[5]凌光运.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初探[J].百色学院学报,2006(01).
[6]陈士军.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