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弟/上海市浦东新区进才实验小学校长
学校城市少年宫的乐与忧
赵国弟/上海市浦东新区进才实验小学校长
我从小就知道少年宫这个名字,也知道少年宫里可以学画画、学舞蹈,但当上老师后,只带学生去过一次少年宫,对少年宫的职能也没有过多的思索。
对城市少年宫的进一步思考,缘于上海浦东文明办、教育局要在我校创建学校城市少年宫。将少年宫创建到学校的做法,起于山东省淄博市的农村,后被中央文明办发现、总结并向全国推广。经国务院批准,“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将安排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24.5亿元,在全国建设八千所乡村学校少年宫。
2013年,上海浦东区进行“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浦东区文明办、教育局决定大胆尝试在我校创建学校城市少年宫。作为一校之长,我犹豫了,原因之一,我不清楚学校城市少年宫该如何做;原因之二,孩子有了更多的学习平台是好事,但我担心老师们的工作负担会加重。
虽然有些顾虑,但为了全国文明城区的创建,作为浦东最好的小学之一的我们,应该做点贡献。于是,上海市首批学校城市少年宫——浦东新区进才实验小学城市少年宫诞生了。
随着城市少年宫的诞生,孩子放学后多了一个去处,多了一个选择,也多了一个快乐成长的机会。每天放学后,城市少年宫开始运转,周一到周五有不同的课程:地方课程方面有“学说上海话”,让地方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音乐方面有管弦乐、口琴、葫芦丝、芭蕾舞、合唱团等,让孩子有了更多的学习艺术的机会;科学方面有机器人、船模制作,点燃了孩子们的科技梦想;棋牌方面有桥牌、国际象棋、围棋,让孩子有了当大师的梦想;体育方面有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激发了孩子们健身、运动的兴趣;传统文化方面有国学、书法与茶艺,让孩子享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三十多门课程,初期就有八百多名孩子参与。
不得不说,学校城市少年宫给“少年宫”这一概念注入了许多新的内涵与活力:
惠及更多的孩子。过去的少年宫,一个县、一个市只有一两所,能去少年宫学习的孩子只占适龄孩子中很少的一部分。而现在,学校里就有少年宫,这让到少年宫学习的孩子的人数成几何级数增加。上海创建学校城市少年宫的做法,扩大了少年宫的数量,惠及更多的孩子。
到少年宫学习更便捷。由于少年宫就在学校中,且活动时间都以每天放学后为主,因此更契合孩子们的时间。同时,免去家长的舟车劳顿,也减轻社会交通的压力,更好地保障学生的安全。
少年宫的任教者身份更广泛。学校城市少年宫的任教者,不再是专职的少年宫教师,而主要是学校有一技之长的教师,还有学校聘请的社会能人志士。让孩子接触到不同的教学形式,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和适应性。
俱乐部走进校园。作为艺体见长的小学,平时的常规课程如“阳光体育”活动、艺术和体育课程,虽能让全校的孩子“动”起来,但部分有兴趣有潜质的学生若要得到进一步发展,还需要更专业的力量来指导他们。因此,我校引进了更为专业的体育俱乐部,如乒乓球俱乐部、篮球俱乐部、足球俱乐部等。这些俱乐部的拓展活动走进校园,使我校的孩子在更为熟悉和安心的场地进行活动,也让不少家长减少了后顾之忧。
购买优质课程,让社会优质教育资源进入学校。开放的时代讲求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学校的办学也应走向这条优化资源的道路。我校城市少年宫开设的课程,以拓展型和探究型为主,有别于常规的基础型课程。为了丰富城市少年宫的内容,我校向社会团体购买了“生命教育”、“小小建筑师”等课程,让孩子们在艺术修养、动手能力以及社会认同感上有所提升,拥有更广的视野。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校城市少年宫在给予学生和家长便利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挑战。部分校本课程既没有现成的教材,也没有相关的课程标准,需要教师自己去查资料、编教材、研究教学方法,对教师整合资源、驾驭教材和创新课堂的能力是极大的挑战。这有利于教师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有效促进自身专业发展,让他们在磨砺中成长得更为优秀。
城市少年宫给师生、家长和学校带来了诸多裨益,然而,运行中也遇到了许多瓶颈:
师资力量不足。按照城市少年宫的课程特点、学校提供的教师资源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例如,管弦乐的教学并非所有的音乐老师都能胜任。再如,前面提到的“小小建筑师”课程,我校并没有相关的教师,学校原有的科技类教师也不能满足大量学生对机器人和船模课程的需求。虽然可以向社会非营利性组织购买相关的课程服务,但学校的经费并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因此,这让我们现行的城市少年宫在扩大规模和扩充课程内容时遇到了阻力。
不能满足更多学生学习的需求。目前我校的城市少年宫课程涵盖了社会人文、艺术审美、科技自然和体育活动四大板块,开设了三十多门课程,看似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对于我校两千七百多名学生而言,仍然是杯水车薪。现在的课程设置,仅能满足学校约三分之一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不能让每个孩子都能选择到心仪的课程。
教师的利益无法保障。在现行城市少年宫的运作中,公立学校的教师任教属于义务性教学,除回家后备课找资料的工作时间外,大多数教师在学校的时间已超过八小时。放学后的城市少年宫让教师再次延长了工作时间,然而却没有任何规章制度来确保教师获得恰当的待遇,即使教师的理想信念再高,也并非长久之计。在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下,会让人身心俱疲,这也是我校在是否继续扩大城市少年宫这个问题上踌躇不前的原因。
因此,学校城市少年宫若要健康运行,我认为地方政府需要从制度设计上有所创新。
给予财政专项补助。教学秩序的正常维持,需要人力和物质的投入,城市少年宫的运作也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作为一项利于孩子、益于教育的事务,政府应给予一定的财政拨款,这一方面是对育人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是教育公平的体现。
同时,也可以让社会力量——办学机构进入学校,补充学校师资,丰富课程。在学校提供场地的情况下,社会教育机构直接操作运行,以非营利为原则收取基本的维持经费。
保障教师收入权益。城市少年宫的开办并不能以牺牲教师切身利益来解决问题,应当尊重教师的劳动,在其加班后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在城市少年宫的维持经费中,应该有一部分用于教师的人力补贴。对于任教城市少年宫的教师应当按照加班处理,在劳动法的合理范围内,算入工作绩效或者直接提供加班费。
社区内资源共建。一所学校的人力、财力毕竟有限,仅仅依靠一所学校的力量来办好城市少年宫,或许只是一隅之兴。要让城市少年宫办得好,少不了合作。现在的不少社区都向社会团体购买相关服务,在社区也有专门的社工驻扎点,学校可以和社区联合起来,让社工的能量渗透到基层的学校中。
另外,每个社区都有几所不同层次的学校,学校和学校之间的优势又各不相同。城市少年宫可以进行区域联动,使地理位置较近的几所学校形成一个教学联合体,进行资源整合,让城市少年宫的课程得以共享,降低维持成本。
学校城市少年宫是一个积极的新生事物,如能走出相关瓶颈,必能迎来发展的春天。它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综合素养发展的平台,又减轻了学生家庭经济上的负担,同时还保障了学生的安全,减轻了城市交通的压力;既充分挖掘了学校的教育资源,也有效利用了社会的教育资源;既满足了家长的需求,又推动了学校的发展。这是一项共赢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