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王湘蓉
追寻教育的远方
——李沧区域推进课程建设之实践
本刊记者王湘蓉
作为青岛市城乡结合部的李沧区,随迁就读子女约占全区学生数的50%,部分学校高达96%。区域内混合了后工业城市文化、现代商业文化、农耕区文化等众多文化类型,如此复杂的区域文化背景,也形成了差异明显的学生生源状况。
青岛李沧路小学 毕元敏
要改变以往学校在课程发展中被动的执行者角色,更好地行使作为学校主体的权利,这就离不开校长对课程的领导。这一前所未有的权利,让习惯了亦步亦趋的一校之长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新的思考:“多彩课程”已成为学校特色发展中最为亮丽的一道风景线,引领着师生在多彩的世界里自由呼吸,快乐成长。教师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课程,让学生受益,让自己在学校课程的开发中体现自身价值、体味教师职业幸福。如何在学校自主发展核心文化的推进下,让学校文化引领管理、教学和服务等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带领教师加入了青岛市合作教学实验学校联盟。这个平台很大,可以为我们的老师在专业发展上提供很多机会,同时,它与我们学校“自主发展”的办学理念相吻合。我们希望通过研究学习,最终由“合作学习”改革到“合作教育”——创建学校的教育品牌。
越来越多的实践表明:学校的自主发展,校长以及师生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力。课程领导力是校长的核心能力,也是校长各种能力建设的第一要务。我秉承着这样的理念去追求自己的价值目标,并付诸行动。
总之,课程文化构建过程也是一个开放、变化、调整、丰富的动态过程,我要不断总结,适应时代变迁,吸纳有利于学校课程建设的各种积极因素,及时调整实施策略和方案,以期在课程建设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课程领导力,带来全新的发展理念,构建教育发展的新平台。
教育走过了茫茫的历史长河,发展至今,也没有月到风来的豁然,难以避免会有云遮雾绕的时候,仿若走进了万山圈子里,这山放过那山拦。而区域教育的发展,道路似乎也并不平坦,自是有车尘马迹的喧嚣。从素质教育的“汩罗经验”,到课改的“山东现象”,再到上海教育的“二期课改”,我们的探索实践始终行走在时代变迁的路上。区域教育改革或不应是云海苍茫的飘渺,不应是秋霜一至肃杀百草的索条, 而应是静水深流的从容姿态,但这似乎更考量我们的勇气和智慧。若我们把区域教育改革定位为“理路上事”,那么所持态度就该为毋惮其难而稍为退步,恐一退步便会远隔千山了。今我笔下的李沧教育改革,不能谈有十分的经验成果,但其脚踏实地的质朴,还是给人留下了匪浅的记忆。其改革虽没有波澜壮阔的大刀阔斧,却有着小桥流水的恬静自然。
在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当下,面对眼前的种种雾障,区域教育改革的道路惟有用步实地丈量,方能拨云见日,走出符合实际的探索之路。那么,区域教育的改革之路究竟又该如何去行进?面对这个“时代之问”,也许教育会时有繁复和眼花缭乱的不知所措,不管为何,我们都应朝着远方,追寻教育原有的方向。李沧区教育体育局局长韩川德心中的“远方”就是为学生的成长提供适切的教育需求,而他明白,区域推进学校课程建设正是可以实现以上价值需求的改革切入点。因为课程影响着学校的结构形态,只有建设丰富的课程来适应学生的成长需求,才能让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充满灵动的希望。循着这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绳索,李沧区的教育改革小步走、不折腾,怀着对教育如履薄冰的敬畏之心,通过采取“一横一纵一课题”的课程改革方式,构建了符合李沧复杂区情的“多彩学校课程”体系。
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自然化的“多彩学校课程”体系的建立,使李沧的教育情景渐变为融融春意。东川路小学基于农耕区地域文化的“绿蕴东川”课程体系,永安路小学的“艺韵永安”多彩学校课程体系等,李沧开发并持续开展的“多彩课程”近千门,涉及民族文化、生命教育、自然探究、社会探究、艺术探究、体育与健康等多个领域,不断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学校多元、多样、多彩的特色课程如雨后破土而出的新竹,带着芬芳的泥土味,温润了学生成长的心灵路途,让学校成为孩子们在晨阳中最向往的地方。李沧的改革实践,也如其他区域一样,遇到了诸多问题和困惑,但是怀揣远方的信念不曾中断。我想,我们教育应该如此,应创造属于自己的“理想国”,有时远方并不遥远,那是我们内心深处希望升腾的地方,是我们弥漫朗朗书声的美丽校园,亦是我们教育应该坚守的“一方池塘”。
青岛李沧区第二实验小学相蔚
近年来,实验二小师生的变化令人欣喜,这得益于在区教体局“多彩教育”理念支撑下,学校研发并不断优化的多彩课程,成就了每一名师生的幸福梦想。
我校于2012年正式推行多彩课程,基于培养有德行、有智慧、有情趣、有气质的现代文明少年的核心素养,我校将原本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全面梳理与架构,逐渐形成八大课程板块:国际理解课程、经典阅读课程、创意科学课程、艺术体验课程、阳光体育课程、实践探究课程、家社拓展课程和教师研修课程。经过一年的运行,为满足师生发展需求,我们从完善活动类、开发兴趣类、拓展实践类、挖掘历史人文类课程入手,形成了四大类自主性多元课程体系。为实现“人人有舞台,个个有表现,时时可学习”的理念。2014年,我们启动了院长负责制,组建了四大学院:少年科学院、创意学院、艺术学院和传统文化学院。实行院长聘任、抱团发展、捆绑评价的管理模式,在选课结束后,由学校和老师双向选择,确立学院的院长,各学院会根据学校总的育人目标,确立每个学院的子目标并为每个孩子量身打造不同的评价方式,促进孩子的个性成长、全面发展。
改革需守护好一方区域教育的生态,单有美好的信念不是教育改革的全部,希望的远方惟有躬行方能到达,而行走若没有合脚鞋履的保障,终将行路艰难。有人说,兴致来时,芳草中亦可撒履闲行,但教育却不是“兴逐”之事,而是有规律可循的万世之基。制度亦如同鞋履,制定符合区域实际的制度可助教育远行,不适反之。故李沧教育在面对实际问题时,研讨制定了科学、人文的制度体系来保障区域改革顺利进行,成立了以局长韩川德为组长,督导室、教育科、教科室、教研室、师训科全面参与的领导小组和建设保障小组,将“多彩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纳入到对学校的督导评估中去,用有温度的制度来保障一线教师和校长办学。李沧区教体局一改往昔管理者形象,变为引导者、服务者、支持者,从一线的教育改革需求出发,力求提供给教师、校长们的方便多一些,自由空间大一些。出于这种对教育的人文追寻,从技术服务上作保障,李沧区成立课程专家团队为学校提供专业指导,及时帮助学校形成正确的课程理念和科学的课程规划,并定期邀请专业人士作培训,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和教师的课程建设力;从资源服务上作保障,根据学校需要及时提供有效的资源,建立公共课程资源库,并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外聘专业教师服务于学校的课程建设;从政策支持上作保障,通过机制、评价标准的建立,鼓励学校立足自身特色,积极进行个性化学校课程建设;从制定规则上作保障,通过制定校长职级制答辩规则,把校长对课程建设的理论理解及实践探索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校长职级的考核评定和干部的选拔中去。通过以上制度的保障,使教师、校长们于微小的细节处都能找到真实的存在感,这种存在感的价值无疑是广博的,为的是生命在自然中自由、独立地成长。
教育需要走向现代化,但是现代性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图景,需要理性工具不断地修补,以期能达到这个时代所需的美好。这正是教育科研的价值和生命力所在。区域教育应该使用科研的力量,将先进、科学的理念作用在实践层面,推动实践层面发生良性的改变。众所周之,当景色与心灵相融时,会有“白云无语漫相留”的意境,这是寻求“改变”的教育所向。基于以上思考,李沧区的课程改革依托青岛市重点课题《区域推进多彩学校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由韩川德亲任课题组长,分三项内容,即区域推进“多彩学校课程” 的研究、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的研究和提高教师课程建设和实施能力的研究;九个子课题,即《区域推进“多彩学校课程”制约因素及解决策略的调查研究》、《基于学校育人目标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多彩学校课程”促进教师专业特长发展的研究》等,科学、有效地引领区域内中、小学进行学校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在“多彩学校课程”推进初期,学校对课程建设需要什么样的环境和支持,如何界定课程是否成熟等一系列问题缺少制度规范,课题组在引领区域内的中小学完善相关课程制度的同时,始终坚持以标准引领学校,加强对学校课程申报、评审、实施、评价等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在“课题研究”的微风轻拂下,学校的生态正悄悄发生改变。
青岛大枣园小学王慧莉
走进青岛大枣园小学“绿色生命”长廊,一股浓郁的自然艺术气息扑面而来,两面墙上挂满了植物标本、标本创意画、树叶拓画,作品展室里那一幅幅惟妙惟肖的树叶刻画、叶脉画作品,更是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灵动之美。这些富有自然生命气息的作品,全部出自该校学生之手。这起源于学校的一门特色校本课程《花言叶语大自然》。
王慧莉老师是《花言叶语大自然》课程的主要开发和实施者,她多年来致力于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是学校校本课程首席教师,也是学校自然生命科学院的主要负责教师。据她介绍,这门课程是基于学校“自然生命科学教育特色”研发出来的,它以孩子们喜爱的大自然为出发点,以主题活动结构的方式,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以认识植物、采集制作植物标本及标本画、叶脉画、树叶刻画的创作等一系列自然探究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在1~6年级每个学期分段进行实施,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学习实践、探究创新。
学校课程建设,若校长的态度和意识没有发生转变,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水平低弱,课程建设便如瓶钵中的花,没有根系,其枯萎之期必是可预见的,校长是课程建设最为深远的影响者。出于如上理解,课题组通过采用访谈、问卷、调研等途径,针对校长对“课程立校、特色兴校”认识不足的问题,开出了三剂“药方”。一是创造条件鼓励校长参加课程领导力论坛。论坛加强了校长对三级课程不同价值功能的认识,并达成“课程立校”的共识。二是组织校长、干部到教育先进地区进行课程建设培训学习。三是举办“一对一小沙龙”,进行学校课程推进专题访谈。这是李沧区教科室主任陈杰最为动情,也最为劳力所在。近30所学校留下了她和她的团队深深浅浅的脚步,访谈校长及干部百余人次。用陈杰的话说,“学校是育人的场所,课程是实现育人价值追求的根本载体,我们的任务就是帮助校长和老师们厘清办学的价值追求,在课程建设中把教育价值追求落地。”试想,在一所学校里若弥漫着神圣的光辉,校长无疑是最幸福的人,因为生命与生命之间的牵绊是最美丽的。“做校长是最有滋味的事”,韩川德淡淡的话语却有着万马奔腾的情感,其背后的千言万语让校长们细思量。通过以上工作,校长们感受到课程建设对学校发展的巨大支撑,“多彩学校课程”如山林中的花,舒徐繁衍在校长们的心中。
课程犹如跑道,教师既是设计者、建设者,也是领跑人,课程的实施最终要落实到一线教师身上。因此,课题组将研究重点放在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建设与实施能力上,成立了由一线骨干教师组成的“多彩学校课程建设攻坚团队”,并针对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对团队成员进行问卷调研。根据调研结果,确立了让教师编写《课程纲要》为实施课程建设的“脚手架”。《课程纲要》把原本指向学段的国家课程标准分解到每个学时,使教师能够清晰地认知课程的元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也让教师更清楚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要让学生学什么,教师要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永宁路小学田巍老师曾这样比喻:“我就像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安迪一样,安迪20年坚持不懈挖墙,终获自由,而我每天也在‘挖墙’,学校课程就是我的‘小板斧’。”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田巍越来越确信在课堂教学这个“挖墙”的过程中,有学生学得自由和师者的幸福,这也是师生价值目标实现的过程。如果说课程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课堂则是培养学生素养的重要载体,只有教师对课程认知的改变,才能使课堂焕发新机。“多彩学校课程”在老师们的变化中一点点往深处扎根,渐渐摆脱虚无缥缈之态。
试想,当校门不再紧闭,“篱笆”围墙拔掉时,自然之风、时代之风便可以荡漾校园的角角落落,我们内心通往外界的路便不会锁闭,胸怀自然博大,亦会静下来归于本来的平和,这或许是当下教育应该有的本真状态。李沧区在区域推进“多彩学校课程”的同时,虽然力求每所学校的课程建设都独有特质,但也深知学生堂前屋后的生活无时不浸润在区域文化的氛围里,“游世园”李沧地方特色课程由此诞生,目的是让孩子们在大自然中体验生活的美好。不难想象,当不同学校、不同学段的孩子们在美丽的世园会相遇时,会有大自然里最纯真、最天然的笑声流淌。不仅如此,李沧区教育局通过优秀学校课程、优秀学校《课程纲要》编写、优秀学校课程课堂展评,以及学校课程课堂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的评选、评优、培训、外出访学等活动,树立典型、推广经验,让区域内校与校之间建立了“常态性”联系,让校长、教师们走出“井底”看蓝天。学校开放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再禁锢于教室这单一的空间和人为分割的学习时段里,老师和学生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找到了相对平等、平衡的关系,社会资源与家长自主地参与到学校的建设中来,这使得李沧的区域教育价值目标在一所所学校的共同价值追求中得以实现。
现今,大数据、云计算、泛在网络等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我们对教育应有坐看“云”起的淡然心态,但教育改革的步伐应合时合宜地行进。韩川德坦言,“李沧的教育价值追求是顺应区情,做培养人的教育,我们要对生活在李沧的每一个孩子的当下和未来发展负责。‘多彩学校课程’实施三年来,我们看到了孩子从脸上洋溢出来的幸福,看到了课程开发建设中涌现出的智慧型教师和校长,这些都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李沧的教育改革切准了课程建设这根脉搏,通过以上多途径的实施,使区域内的教育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李沧教育正向着他所希望的样子迈进,但也清醒地认识到,在这个教育价值观、发展观、服务观更新换代的时代,教育的目标源于教育发展的时代需求,得一隅而偏安已淹没于历史尘埃中,教育是一个宏大的世界,若向远方,惟其前行。
青岛湘潭路小学方建磊
学校确立了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自主发展为目标的课程体系,结合学校的传统优势、硬件特点、师资特点开设多彩课程。
学校课程的开设,让我们的学校不光是学习知识的场所,更是学生们向往的“快乐王国”。学校课程的开设,让我们的学校不再是原来刻板、无聊的学习场所,更是学生们向往的“快乐王国”。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他们会争先恐后地向老师请求:“老师,让我来试试吧!”“老师,这次轮到我展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的同时,思维也更加活跃了,“科技巧巧手”的孩子们会经常性地给老师来一个大大的惊喜,“老师,我把电动小风扇改装了。看!我的风扇会转圈!”好动的学生能静下心来读书了,“品茶学艺”也让一个女孩从不喜欢课堂到主动探究茶文化。“我喜欢‘湘潭讲坛’,它让我有了自信,我也敢站上舞台啦!”“我从来没学过舞蹈,但是刘老师教的健美操让我对舞蹈有了浓厚的兴趣,我要学舞蹈!”“今天真高兴,我挑战了校长,佩服我的勇气吧!”孩子们一句句稚嫩的话语,无不透露出课程带给他们的快乐,课程给予他们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