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居民公园健身活动现状与分析

2015-08-21 04:49张玉军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健身公园居民

【摘 要】通过对“铜仁市碧江区城区公园居民健身活动现状调查研究”,表明碧江城区居民公园健身的群体中老年人居多,女性多于男性。城镇居民一般进行健身活动的时间多数在早晨、晚上,也有一小部分选择在周末或闲暇时间进行。由于经济的制约,居民对城市公共场所的基础设施还不满意,迫切希望政府加大体育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到健身活动中来,进提高身体素质,提升人们生活的幸福指数。

【关键词】西部城镇 居民 公园 健身 研究调查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1-0014-03

一、前言

公园健身活动是指城镇居民在政府规划建设的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中进行健身的一切体育活动。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基本的原始生活,大家纷纷走出家门,在公园里聚集在一起,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的身体锻炼,因此对城镇居民来说在公园进行体育锻炼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碧江城区城镇居民利用公园进行体育锻炼进行调查与研究,可以掌握城镇居民的健身方式以及人群的分布状态,找出不利因素,并向政府提出合理的建议,积极引导城镇居民加强身体锻炼,强健身体素质,从而提高广大城镇居民的幸福指数。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对三江公园、世纪公园、河滨公、樱花公园、火车站公园、环北公园等几个人群较多的活动点进行研究。这些活动点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城区大众体育锻炼的开展状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真实性。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的需要,通过阅览室、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方式。并进行有效的分析、对比,为确定写作的构思和内容提供参考依据。

2.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及统计如表1

表1 发放问卷情况问卷与回收问卷情况

3.统计法

把调查来的数据按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并对调查来的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处理,从而更加清晰了解群众在碧江区公园进行锻炼的情况。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碧江城区公园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1)参与人群的性别特征

调查结果显示,城区公园锻炼的人群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如表2),约占总人数的62%,这与现代女性爱美,注重身材有着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城区公园、空地、广场等非正式的娱乐场所比较适宜开展受女性欢迎的舞蹈、健美操等集体表演性项目,对体育活动点的地理位置选择范围要求不高,而男性体育项目的活动地点选择范围较大,不仅仅限于体育活动的范围,如打牌、下象棋可选择在街头巷尾;垂钓可选择在河边、有鱼的水库等。

表2 碧江城区公园参加体育锻炼的性别特征

(2)参与人群分布

调查发现,参与的项目不一样,导致参与的人群也不一样,老年人所占的比例大于青年人和中年人,而青年人(35周岁及以下)正处于一生中的黄金时期,主要进行趣味性较强,运动量、强度较大的球类、登山、游泳、攀岩、激励的舞蹈为主的项目;中年人(35-55)是锻炼最少的人群,这些人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是为了事业和家庭的四处奔波,无暇顾及锻炼;相比之下,老年人(55周岁以上)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高于青年人和中年人,老年人以运动轻缓,强度较小的项目为主,如散步、打太极、气功和垂钓等(如表3)。值得一提的是碧江城区的部分居民把登山作为锻炼身体、娱乐身心的人数较多,随着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登山的好处,从医学角度老说,登山对于人们的视力、心肺功能、四肢协调能力、体内多余脂肪的消耗、延缓人体衰老等五个方面的益处,所以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1]。

表3 参与的人群

表4 碧江城区公园体育人群锻炼的时间段

(3)参与时间段

表4中,碧江城区公园里群众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在早晨和晚上,占总人数的大半部分,另外在晚上选择的群众人数也不少,还有一部分居民利用周末和其他空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表5可以看出,占总人数30%左右的市民每次锻炼的时间在30分钟左右,能达到30分钟到一个小时的人数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进行锻炼在一个小时以上的人群也不少,只要是集体项目和趣味性较强的运动,一次也没有进行锻炼的居民很少[2]。这表明碧江城区群众体育锻炼意识强,但是缺乏如何使用正确的方法、手段进行有效的体育锻炼。

表5 碧江城区公园体育群众锻炼的时间(min)

(4)参与方式

碧江城区居民锻炼时间一般在早晨、晚上,还有一小部分在周末或闲暇时间进行,这样就大大减少了青年锻炼的时间和活动的次数。而老年人由于机体能力的下降,导致参加运动的项目比较缓和,强度和技术难度比较小的项目,不如太极、气功等简单的套路动作。有的项目是集体的、有的是个人的、有的参与方式比较激烈、有的比较缓慢、有的则对全身性进行锻炼(速度、灵敏、柔韧、耐力、力量等),有的只针对某一处、某一块(上、下肢)等。锻炼的时间是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的,如表6碧江城区的居民锻炼的方式有“与相同爱好的人一起”、“跟朋友一起”、“和家人一起”、“个人练习”等。说明目前碧江城区居民进行锻炼的形式是自发性的,但同时也说明了体育活动组织开展得还不全面,缺乏组织和活动设施,同时也希望政府加大投入,尽快改善给居民造成不足的因素,从而提高居民锻炼的效果。

表6 城区居民锻炼的方式

(5)参与目的

表7中在对城区体育锻炼目的调查的过程中,城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只要目的有强身健体39%,减肥、健美31%,娱乐,16%,与朋友交流感情14%。

有关资料把体育锻炼的目的分为2个层次,初级目的是带有明显的功利性的,如强身健体、改善形体、延年益寿、医治疾病等;较高层次的目的是在健康基础上具有享受性质,调查中发现,抱有初级锻炼者占大多数[3]。由于现代人们生活压力大,通过对身体进行锻炼,不但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重要的是在锻炼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身体,同时生活也得到充实。通过调查,大部分居民感受到了通过锻炼,是自己的身体更健康精神更加饱满,性格更加开朗,而且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更重要的是自信心得到了提高。人们已经意识到锻炼的重要性。把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联系到一起,进行体育锻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表7 碧江城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

(6)参与项目

表8 碧江城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项目

在本次对城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进行调查中发现,城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项目有:散步、慢跑,健美(身)操,武术、爬山和其他体育项目,在健身活动中由于是老年人居多,选择在空气清新有观景游览区和有休息区德地方进行,在锻炼一定的时间后就要进行休息所以这类项目比其他项目相对来说环境的要求比较严格。

(7)参与频度

统计结果反映了,碧江城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表9中反映了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闲暇时间不断增多,使越来越多的居民参加到体育锻炼中去,这已经成为碧江城区居民锻炼身体的重要内容。

表9 城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频度

三、结论与建设

(一)结论

1.各种场所健身活动中老年人明显多于中青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城镇居民参加体育健身的人群以老年人多于青少年,女性多于男性。锻炼时间一般在早晨、晚上较多,其余的选择在周末或闲暇时间进行,大部分居民是为了强身健体、娱乐、健身健美、减肥等目的,健身活动内容在形式上也不拘一格。

2.城镇居民健身观点正确,但缺乏科学的健身知识

对碧江城区居民在锻炼过程中出现观念上的误区“晨练越早越好”、“坚持天天锻炼”、“强度和动作难度越大越好”等这些问题,可以看出城区居民有锻炼的意识但是缺乏科学的、合理的锻炼方法。

3.城区公园健身活动场所少,以政府为主导的健身活动太少

体现出少数的公园健身场所人多为患的现象。同样政府在对公园组织管理上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乱涂、乱画等现象也较多,严重影响公园的美好外观;同时在各处健身活动地点政府也没有委派有专业的社会指导员进行指导等,这些都影响了居民锻炼的效果。

(二)建议

1.政府加大居民健身活动的宣传,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健身活动

建议政府部门加大对健身活动在电视、报刊等媒体上的大力宣传健身对身体的重要性,积极倡导不分男女,不分老少走出家门,积极投身到健身活动去,只有身体素质过硬,人们才能工作好,生活好,居民的幸福指数才高。

2.政府加大公园基础性项目的建设,增加公园健身器材的投入

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公园的修建和加大对公园里健身器材的投入,加强群众锻炼的场地设施,尽量满足城区居民的健身需求。

3.以政府为主导,积极派遣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健身指导

政府为主导聘请社会体育指导员,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引导人们去进行身体锻炼,使越来越多的居民在正确的、科学的和合理有效的指导下进行,这样不仅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又让城镇居民真正起到健身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鲁娜娜.区域视野下的城市大众体育发展模式建构——以铜仁市为例[J].铜仁学院学报,2011.5.(13).

[2]王文平,王永平.大同市区公园锻炼群体状况的调查研究[J].体育人文社会学,搏击.体育论坛,2011.9(3).

[3]王 伟,张 勇,奚明秋.对长春市大众健身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2.6(38).

[4]刘 俊,何红燕.重工业区大众体育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山西省霍州市为例综合[J].咸宁学院体育学报,2010.6(19).

【作者简介】张玉军(1975年-),男,贵州德江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健身公园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在公园里玩
开车去公园
“互联网健身”背景下从业者现状、问题及建议
“互联网健身”背景下从业者现状、问题及建议
以游戏为主打造趣味体育课堂
53.7%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