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协同创新模式研究*
——以肇庆学院为例

2015-08-21 14:57
关键词:肇庆应用型协同

钟 玮

(肇庆学院 校长办公室,广东 肇庆526061)

地方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协同创新模式研究*
——以肇庆学院为例

钟 玮

(肇庆学院 校长办公室,广东 肇庆526061)

通过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研究,提出目前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对肇庆学院协同创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进行分析,发现协同创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四个模式,即校地合作协同创新培养应用型人才、与企业合作协同创新培养应用型人才、与高水平大学及国外大学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通过国际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

地方大学;应用型人才;协同创新

一、引言

协同创新是推动我国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紧密结合的战略行动。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多学科、多功能的优势,紧密围绕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需求,做到全面开放、深度融合、创新引领。整合资源,创新体制机制,开展协同创新,推进学校科学发展,不断提高学校综合办学实力。[1]

地方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丰富的经验,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协同创新为地方大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理念,通过协同、创新,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模式,本文通过对肇庆学院协同创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进行分析,总结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二、协同创新带来的新工作理念

(一)协同创新的目标

把握“扶需、扶特、扶优”的原则,坚持“高起点、高水准、有特色”,择优遴选或培育若干 “区域所需、省内一流”、具有解决重大问题的协同创新能力、具备重大机制体制改革基础、前期培育成效明显的协同创新项目,加强学校与其他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的深度融合,建设协同创新科研基地、协同创新本科生培养基地、协同创新社会实践基地、协同创新区域服务基地等。通过协同创新项目,支持教师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创新等方面积极创新。经过努力建成若干个协同创新基地,集聚和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取得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使之成为区域性产业的研发基地、在省内有重要影响的学术高地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主力阵营。[2]

(二)协同创新的工作原则

第一,创新性原则。协同创新重在创新。科研创新、教学创新、实践创新,有利于增强学校办学实力和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科研创新包括科研对象创新、科研方法创新、科研组织管理创新。教学创新包括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创新等。实践创新包括实习实训创新、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教育创新等。第二,无限定性原则。学校开展协同创新工作将不限学科、专业及形式,只要对学校发展有益的创新项目,学校都给予支持。第三,协同性原则。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开展合作,通过与省内、国内、国外不同机构进行交流与合作,做到协同管理,迸发出创新火花,实现 1+1>2的效果和管理目标。

(三)协同创新的组织管理方式

以肇庆学院为例,学校成立协同创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层面的方案设计、布局、统筹协调、经费投入、项目评定等重大事项决策。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规划设计、组织实施、监督管理等工作。创新中心的等级认定采用第三方委托评审的方式。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初审,通过初审后,移交第三方评审。经第三方评审通过后,领导小组根据第三方的意见为该中心评定等级。领导小组对批准的创新中心的运作以及工作成效进行定期检查,加强目标管理和阶段性评估。对于执行效果不佳或无法实现预期目标的中心,及时要求整改或予以裁撤。高校对积极进行协同创新中心申请的单位和团队予以鼓励,要求与国内、国外高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协同发展。面向行业、产业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要发挥行业部门和骨干企业的主导作用,汇聚行业、企业、社会等方面的投入与支持;面向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要争取建立地方投入和支持的长效机制,吸纳企业、社会等方面的支持;面向科学前沿、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协同创新中心,要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发挥集聚效应。学校有关部门在人事管理、科研管理和分配政策等方面给予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大力支持,形成有利于协同创新的发展环境。[3]

三、地方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不相适应

通识教育课程开设过多,多而不精,造成课程设置随大流,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应用型课程较少,尤其是针对不同专业的情况,未能与业界积极联系,以致与社会发展脱钩,应用性功能不强。在课程设置方面,要突出显示职业性、应用型,就要积极与相关就业部门、企业进行探讨,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设置什么样的课程,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实习、实训的过程与社会需求关联不大

实习、实训的过程往往是走过场,不能够真正深入到产业界。由于高校与企业的联络不强,实习单位一般只为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岗位,或者与专业无关的岗位,使其未能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三)在校期间不能参与科研课题、调研项目

应用型的科研课题可以提高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能够促进学生在工作中思考。地方大学科研课题较少,产学研合作基地也比较少,所以学生无法参与和本专业相关的科研课题或调研项目。在校期间不能参与业界的科研课题和调研项目,使学生的眼界不够开阔,专业能力无法获得提高。

(四)培养的学生与专业应用脱节

由于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一些学生对于专业应用一窍不通,如学机械的不会设计图纸,学电脑的不会维修电脑。把握专业的应用性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不能纸上谈兵,要真刀真枪,进行专业应用。要抓住应用型专业的特点,在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就业准备等环节抓住应用的本质。

(五)培养的学生与社会需求脱钩

英国教育专家罗纳德·巴尼特指出,高等教育过去不是,现在不是,将来也不是 “象牙塔”。社会到底需要怎样的应用型人才,要积极做好调研。在大学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凸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许多地方大学是由一些高校合并升格而成,其所处地域比较封闭,发展特色不明显,思想固化,所以不能积极探索培养受社会欢迎的应用型人才的路径。

四、地方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协同创新模式——以肇庆学院为例

(一)校地合作协同创新培养应用型人才

肇庆学院通过与地方合作协同创新,成立区域服务型机构肇庆学院—粤桂合作研究院、广东省幼儿园园长培训省级基地、广东省幼儿教师培训省级基地。成立区域实习、实训基地,如肇庆学院—怀集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肇庆学院社会调查实践基地。成立区域研究基地,如肇庆特色历史文化研究基地等。通过成立高端的区域研究机构,吸引一批企业与肇庆学院联系,开拓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视野。通过大力建设怀集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使学校的师范生能够定点实习、深入实习,获得宝贵的实习经验和导师的指导。通过成立肇庆学院社会调查实践基地,使学生在深入参与社会调查的过程中,了解社会、接触社会,从而找到自身的定位。通过成立西江历史文化研究院,将肇庆特色历史文化研究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结合,促进地方文化研究对学生成长的引导作用。

(二)与企业合作协同创新培养应用型人才

肇庆学院通过与企业合作协同创新,成立了科研型机构广东林产化学工程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一品园林协同创新中心、郎迪景观建造协同创新中心、绿健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恒兴水产科技协同创新中心、逸舒制药协同创新中心、皓明精细化工协同创新科研基地。通过与企业合作,提高科研应用水平,让学生在这些机构中参与科研课题,获得专业应用的实践。与企业合作协同创新成立实训基地,有肇庆学院—远大药业协同创新实训基地、移动软件实践中心、信息系统实践中心、嵌入式培训中心、无线信息传输实践中心、网络数据处理实践中心、网页设计实践中心和肇庆学院网络技术实践中心。学院将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实训基地的工作结合,让学生在企业实训的过程中,专业水平获得提升。

(三)与高水平大学及国外大学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

肇庆学院与广州大学合作,成立了肇庆学院—广州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旨在通过与广州大学的合作培养山区教育学硕士。肇庆学院积极探索与实力较强的高校合作,联合培养硕士。如与内蒙古工业大学合作,联合培养计算数学专业的研究生,与内蒙古师范大学、西南林业大学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通过与英国博尔顿大学合作,联合培养MBA,目前已经培养了四期共计 58名肇庆市干部。与美国艾兹伍德学院交换学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外语人才。除此之外,还积极与应用性较强的高校合作,如与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联合申报“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协同培养试点项目”,开展小规模应用性人才培养试点。

(四)发挥地方大学科技园科技育人的试验场的作用

肇庆学院非常重视科技园的科技育人功能,将学生的实习、实训与公司的科技开发工作结合起来,形成科技育人的试验场。如与凌阳爱普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嵌入式培训中心;与智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无线信息传输实践中心。这些实践中心落户在肇庆学院科技园,既能起到科技创新试验场的作用,又能起到科技育人的作用。

五、地方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通过与业界合作,做好应用型人才的课程设置。通过协同创新,加强与业界的合作,了解行业的需求,设置应用型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一些财经院校与银行协同创新,成立对口的银行班,设置合理的课程,学生毕业以后可直接进入银行工作。

通过与企业合作,加强实习和实训工作。通过与企业合作,成立特色协同创新中心,加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地方大学要保持地方特色,让学生在协同创新中心多接触课题,多走上社会去调研,获得社会经验,使学生早日成熟。通过协同创新,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让学生在协同创新中心提高应用技能。在协同创新的框架下,企业与高校的合作不再是唯利是图,而是精诚合作,为培养优秀的学生而努力。

通过与高水平的学校和研究机构协同创新,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层次。通过与高水平的学校合作,互换教师,引进高水平大学的精品课程,提高课程质量,使学生在地方大学也能接受到高水平大学的教育。通过与优秀的研究机构合作,提升档次,让学生有更开阔的行业视野。通过与国外高校协同创新,把学生送出去,让学生接触到国外的社会以及在国外大学同专业交流学习,能够大幅度地提升学生的对外交流能力,开拓国际视野。

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与政府合作,成立地方特色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科技管理服务中心和生产服务业协同创新研究团队,对地方经济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同时通过研究中心的研究工作,培养应用型与研究型相结合的人才,不仅让学生提前了解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更为学生提供经济政策研究的实践经验。

[1] 刘印房.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实施协同创新的思考 [J].新西部,2012(14):144-145.

[2] 徐同文,房保俊.应用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12(6):59-65.

[3] 何根海.应用型本科院校参与区域协同创新的思考及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2012(15,16):21~23.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attern of Culturing Applying Personnel for Local University:Taking Zhaoqing University for Exam ple

ZHONGWei
(President Office,Zhaoqing University,Zhaoqing 526061,Guangdong,China)

Through the study on the culture for applying occupation technical personnel,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problems in education for occupation technical personnel.Taking Zhaoqing University for example,this article concludes four patterns of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style for the education of occupation technical personnel:combining the university and local talents;cooperating with companies;cooperating with other high level universities;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local university;applying occupation technical personnel;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G642.0

A

1009-055X(2015)03-0119-04

(责任编辑:邓泽辉

2013-11-26

2014年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研究立项课题 (GDJY-2014-C-b014)

钟玮 (1980-),女,江西赣州人,助理研究员,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生,教育学与经济学双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肇庆应用型协同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大地回春—肇庆十八年林丰俗作品特展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肇庆学院封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基于指数模型的R = P(Y <X <Z)统计推断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