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RK课程提高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实验研究

2015-08-21 20:55赵永红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5年8期
关键词:社会适应能力小学生

赵永红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8-000-02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SPARK课程”提高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实施一个学期的“SPARK课程”教学后,被试学生在“自我意识”、“社会交往适应”、“校内人际关系”和“挫折耐受力”等维度上的得分较实验前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认为:SPARK课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 SPARK课程 小学生 社会适应能力

一、前言

SPARK课程是一个来自美国,针对儿童运动、游戏和娱乐的活动课程,SPARK课程由于强调活动过程的趣味性、关注活动过程中儿童的心理感受、注重对活动过程的科学和系统的控制,重视活动结果的教育学意义,因而,SPARK课程对学生和美国社会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美国被广泛开展,是一个广受好评的全国性的体育活动。

自2001年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以来,通过体育课程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成为了广大体育教师的共识,然而,如何有效地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我们的理论和实践都略显不足,广大体育教师更是在体育课程的“社会适应”目标前显得力不从心。

SPARK课程是一个十分重视活动过程的学生心理感受,注重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情商的活动课程,因此,如何将SPARK课程引进体育课堂,并利用SPARK课程对学生进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本研究旨在通过体育课堂中,引进SPARK课程,通过SPARK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其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途径提供实证的参考。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实验对象为连江县某小学随机抽取一个班级37名学生,其中男生20人,女生17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以“小学生社会适应”为题名关键词,在中国知网(www.cnki.net)的硕博论文上进行查阅,发现相关研究成果8篇。分析这8篇论文,并查阅有关小学生社会适应的著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量表来源。

2.实验法

(1)实验设计

采用前实验的单组前后测设计:前测——实验处理——后测。单组前后测设计是指只有一个实验组,在实验前对实验组进行一次初始水平的测量,并把测量结果作为前测,之后进行实验干预,并于实验干预后,对学生进行再次的测量,把测量结果作为后测,再把前测结果与后测结果进行比较,以分析实验效果的一种实验设计方法。

(2)实验指标的选取

由于本研究欲探讨的是SPARK课程与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因此,本研究的实验指标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采用量表测量的结果。

(3)实验过程

采用双盲法,在实验前,被试学生和上课教师都不知道本实验的目的和内容,但在实验前,对上课教师进行SPARK课程的培训,使得该上课教师具有SPARK课程教学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一次社会适应能力的问卷测量作为前测。前测后,由上课教师对被试学生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SPARK课程教学,并于一个学期的SPARK课程教学实验结束后,对学生进行一次社会适应能力的测量,把测量结果作为后测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前测数据和后测数据进行样本均值的差异检验。

(4)“SPARK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

①重视课的自然导入:在上课前,学生没有遵守按照传统体育课堂课前列队的课堂常规,而是在上课前各自玩自己的运动项目,体育教师根据上课前学生的具体情况,自然过渡到上课中。

②尊重学生的运动兴趣:在课堂中,学生没有进行统一的运动项目学习,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选项特征,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③规定学生的活动空间:SPARK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规定学生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规定的空间中进行活动,并对活动过程进行监控,这与“放羊式”的体育课不一样。

④规定学生的活动规则:任何活动都是在一定的规则中进行的,SPARK课程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活动,教师按照一定的规则对学生进行监控。这种规则设置,有利于学生活动的教育学意义生成与课堂不安全因素的防控。

⑤采用游戏的上课方式:SPARK课程重视游戏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无论是运动项目的教材化处理还是活动方式,都重视游戏化的形式。

⑥重视活动中心理感受:SPARK课程关注学生在运动中人际关系和心理感受,注重设计互动性的活动,使学生在良性的人际互动中感受积极的心理体验。

3.问卷调查法

从本研究所查阅的资料来看,目前,对于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概念和维度的研究,不同的学者提出的观点也不尽相同。本研究文献检索的结果,共下载到关于“小学生社会适应”的量表共7份。在分析这7份量表的基础上,结合本研究关于小学生社会适应的概念界定以及本研究的特点与目的,采用贾林斌(2008)编制的《小学生社会适应量表》[1],对研究被试进行施测。

《小学生社会适应量表》可用于测量小学生总体社会适应水平,该量表共有6个维度,分别为学习适应、自我意识、社会交往适应、家庭环境适应、校内人际关系、挫折耐受力等,量表由59个项目组成。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该量表的χ2/df=4.916,CFI=.836,ACFI=.823,RMSEA=.0047,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4份,回收有效问卷74份,有效回收率100%。

4.数据统计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收集的全部数据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SPARK课程”教学实验前后被试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得分差异检验

为了了解在SPARK课程的教学实验前后,被试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得分变化状况,分别于教学实验前后,采用《小学生社会适应量表》对被试学生进行测量,具体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在实施“SPARK课程”的教学实验后,被试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得分较之实验前,在“自我意识”、“社会交往适应”、“校内人际关系”和“挫折耐受力”等维度上,差异具有显著性,特别是在“社会交往适应”和“校内人际关系”维度上,差异具有高度的显著性。因此,认为“SPARK课程”的教学实验前后,被试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SPARK课程”教学提高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效应量分析

效应量分析是指一个实验条件对于实验被试某个指标变化的效果大小的分析。效应量分析有助于我们分析实验条件在现实中的意义。为了分析“SPARK课程”提高被试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效果,对“SPARK课程”教学实验前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得分进行效应量分析,具体分析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SPARK课程”的教学实验,对被试学生“社会交往适应”和“校内人际关系”影响的效应量本别为0.206和0.233,根据衡量效应量规模的标准[2]:0.2-0.5的效应量可视为中等规模的效应量,因此,表2的数据表明,“SPARK课程”对被试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具较好的效果,在实践中具有较好的意义。

(三)“SPARK课程”提高被试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原因分析

人总是在同他人的交往中展开学习并求得成长的[3]。SPARK课程的教学,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人际互动,强调在人际互动过程中的积极情感体验,因此,SPARK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多有集体性的互动游戏,在这种集体性的互动游戏中,学生与其他参与者之间,必然会就活动中的角色分配、规则制定、协调配合等进行相互的交流,在交流中,学生学习了与他人交往的技巧,体验到他人的需要、想法,感受到被需要、被尊重与自我实现的价值感,从而提升了与他人良好相处的技巧与能力,改善了自身的人际适应,也就提高了社会适应水平。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SPARK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体育教学过程,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自我意识、社会交往适应、校内人际关系和挫折耐受力等,从而促进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二)建议

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可引进“SPARK课程”理念来指导教学过程,以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贾林斌.小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的编制及其初步应用[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 [美]萨尔金德(Salking,N.J)著,史玲玲译.爱上统计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121.

[3] 钟启泉.学科教学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88.

猜你喜欢
社会适应能力小学生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体育与健康课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试论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