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琼锋
摘要: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病理产物,是造成临床诸证的根本性因素,而“脾为生疲之源”,因此,认识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与脾虚的关系和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从治脾治痰着手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关键词: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痰;脾虚
中图分类号:R25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5)03-0097-02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以下简称“老慢支”),是老年人咳嗽、咳痰或伴喘息反复发作,每年患病至少持续3个月,连续2年以上并排除心肺其他疾病者。老慢支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和肺心病的主要前驱病,对老年人的肺、心功能有直接影响,为损害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常见病。本病好发于冬春季,至今尚无彻底根治的方法。
祖国医学尚无“老慢支”的名称,但其症状表现早有论述,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诸气膹郁,皆属于肺”。《景岳全书·咳嗽》篇:“咳证虽多,无非肺病”。如《素问·咳沦篇》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肺之壅,喘而两肤胠满”。由上可知“老慢支”当属祖国医学“咳嗽”、“饮证”、“喘证”等范畴根据前人经验和个人临床实践发现,在老慢支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病理产物,它是造成临床诸证的根本性因素,故有“百病皆南痰作祟”之说,而“脾为生痰之源”,因此,认识老慢支的的形成与痰关系和治疗老慢支必须从治睥治痰着手,无疑是提高疗效的关键。1 痰的产生
祖国医学认为痰、饮、水、湿同出一源,俱属津液不归正化停聚而成。肺居上焦,主布津液,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脾主中焦,运输水谷精微,运化水湿;肾处下焦蒸化水液,分清泌浊,以维持人体水液代谢的平衡.若因外邪、内邪犯肺,或久咳伤肺,使宦肃无权,津液不能布散,聚而成痰;或因脾脏受病,或脾气本虚,运化失司,酿湿成痰;若肾虚,蒸化无力,水不得化气,即停蓄而为痰饮。而肺、脾、肾三脏之中,尤以脾为关键,凶中州脾土,通达上下,脾阳一虚,则上不能转精以养肺,水谷不从正化反为痰饮而干肺;下不能助肾以制水,水寒之气最伤肾阳,水饮凌心迫肺。因比可见,痰的生成责之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尤以脾虚为主。2老慢支的病因
人至老年,正气不足,抗御病邪能力明显降低,易感受外邪,在本病初期阶段频频外邪犯肺,外邪可为风寒、风热或燥邪。若风寒犯肺,寒主收引,津液凝集成痰;若风热犯肺,热为阳邪,热灼津液成痰;若燥邪犯肺,燥以热同类,灼津液成痰,以致气道受阻,肺气失畅,逐致咳嗽痰多。当外感失治,迁延日久,肺脾受伤,脾虚则痰湿内生,肺气虚则卫外不固外邪入侵,以致病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若肺气因外邪或痰湿闭阻,使肃降失常,气随痰升,则咳喘痰多,胸闷,每因冬春天气变化发作。病变经久不愈,则由肺脾损及肾,肾虚不能化气行水,痰浊愈益储留。日久肺、脾、肾俱虚,肺不主气,肾不纳气,以致喘咳持续不已,甚则发生喘脱之变。
综上所述,老慢支的成因,痰为关键,肺、脾、肾俱虚为本,尤以脾虚为主,外邪常为老慢支发作的诱因,反复感邪,频频发作,日积月累而致迁延难治。3老慢支的治疗
老慢支常常迁延多年,属标实本虚之症,标实为痰湿壅盛于肺,本虚为肺脾两虚或肺、脾、肾俱虚,每因复感外邪呈急性发作,辨证首当区别发作期、迁延期、缓解期之不同,治疗则重视从痰人手。3.1急性发作期,着重治肺老慢支急性发作,常常咳喘并见,来势较猛,每以外感新邪为诱因,邪气壅肺,气失宣降所致。此时应着重治肺,但须分寒热,若为寒证,见咳嗽加重,咯痰清稀,甚则喘息不得卧,恶寒发热,舌苔白腻,脉滑紧,应治以宣肺散寒,止咳平喘,以小青龙汤加减;若为热证,见咳嗽,咯痰黄粘,不易咯出,发热,口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应治以清肺化痰,止咳平喘,以麻杏石甘汤加味。老慢支既是本虚标实,因而即使在急性发作期以治标为主的同时,也不要忽视治本的原则,应辅以培补脾肾之品,如党参、太子参、黄芪、五味子、淫羊藿等。3.2慢性迁延期,标本兼治慢性迁延期,咳喘有所缓解,但仍迁延未愈。往往既有气短喘促,动则喘甚,神疲乏力,腹胀纳差,脉细弱等肺脾两虚的症状,又有咳嗽痰多,苔腻等痰湿内蕴的表现。此时单纯治标则正虚难复,若单纯治本则不利祛邪:应治以健脾化痰,理气止咳,标本兼治,扶正祛邪,以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药用:半夏、陈皮、茯苓、甘草、苏子、莱菔子、白芥子、枳壳等,其中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健脾绝生痰之源,配以苏子、莱菔子、白芥子、枳壳理气化痰。3.3症状缓解期,培补为宜老慢支反复发作,正气必虚,故在平时缓解期应培补正气,从本调治,根据体质和证候的不同,分别从肺、脾、肾人手,临床尤多见肺脾两虚,肺肾两虚之候.
若肺脾两虚,证见气短,自汗,纳差,便溏,受风寒即咳喘发作,痰多色白,质稀易咯,伴胸闷,呕恶,苔薄白或白腻,脉细,治以益气健脾,六君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减为主。六君子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调理脾胃的代表方剂,由陈皮、半夏、茯苓、甘草、人参、白术组成,能健脾益气,化痰止咳,为培土生金常用处方。玉屏风散由防风、黄芪、白术组成,功用益气固表。两方合用,重在健脾益气培中土,使脾气健旺,则肺气得充,抗邪有力。
若肺肾两虚,痰湿内盛,证见咳嗽痰多,动则喘息,畏寒肢冷,苔白,脉滑,两尺沉细。治以补肺肾,化痰湿,以金水六君煎为主;若病程历久,以致肾气虚衰,失于摄纳,动则喘息,腰酸膝软,舌淡苔薄,唇暗,脉虚弱,治以补肾纳气,可选用金匮肾气丸,人参蛤蚧散加减调治。但在补肺肾的基础上均配合健脾益气之品,重用黄芪,加用白术、党参、山药等,以增气血生化之源,杜绝滋生痰湿之器。4讨论
老慢支的发病与肺、脾、肾有密切关系,其病因多南三脏功能失调,水谷精微不能输布,水湿停滞凝集成饮成痰,尤以脾虚为主,其标在肺,其本在脾肾。4.1 重视脾虚 老年人脏腑功能虚弱,在治疗老慢支过程中应特别重视脾虚,它在老慢支发病和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通过健脾以杜绝生痰之源,达到培土生金的目的,无疑将对防治老慢支进一步发展,减少和延缓肺气肿、肺心病的发生,对降低病死率具有不可忽视的效果。现代医学认为,通过健脾,可促进低下的肾上腺皮质功能趋于正常,使减慢的微循环血液速度加快,基础代谢增高,使患者一般情况得到改善,从而增强支气管对外邪的抵抗力,减轻局部的病变,降低复发率,这就有力的论证了中医培土生金法在治疗老慢支中的重要地位。4.2注重治脾治痰 老慢支患者绝大多数都伴有咳嗽和咯痰,随着痰量的减少或消失,咳喘亦好转和缓解。根据“脾为生痰之源”的理论,故在老慢支治疗中必须时时注意治脾治痰,掌握不同阶段病情的主要矛盾采取不同的措施。急性期重点治肺,宜宣肺化痰,止咳平喘,必要时配合西药以控制感染,解痉平喘等治疗;迁延期为标实本虚,当标本兼顾,扶正祛邪,健脾化痰,以杜绝生痰之源;缓解期以本虚为主,根据证候的不同,采用健脾益肺,健脾补肾等不同治法,方可取得满意疗效,以达到减少反复发作的目的。4.3预防和调理 老慢支预防应从青壮年开始。就整个社会而言,应加强环境保护,避免空气污染。从个人而言应避免吸烟,减少对呼吸道的慢性刺激,及时治疗上感、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急慢性疾病。年轻时即应注意加强体格锻炼,包括呼吸功能锻炼以防止呼吸肌功能的衰退。已患本病的老人,应抓住缓解期积极开展“冬病夏治”,增强抵抗力,预防发作。参考文献:[l]张红星,鲜于开璞,董梦久.实用中两医结合老年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113.[2]林琳,张忠德.专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从书,呼吸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60.
(收稿日期:2014 - 12 -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