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得阁

2015-08-20 03:42:58栾芳
七彩语文·写字与书法 2015年8期
关键词:制墨研墨琉璃厂

栾芳

说到文房四宝的墨,你一定会想起名闻遐迩、历史悠久的百年老店“一得阁”,提起一得阁,你就会想到墨汁。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一得阁是发明和生产墨汁的第一家,也是中国文化百花园中一朵艳丽的奇葩。

成功的路不止一条

清朝同治年间,安徽一个叫谢菘岱的文人进京赶考,结果名落孙山,考试的输赢他没有太放在心上,但考试研墨费时、耽误答卷这个苦恼却引发了他的思考,一个勤于思考和钻研的人注定要让历史记住他的名字。他想,如果能制出一种墨汁直接用于书写,既省时又省力,岂不是两全其美吗?于是经过反复的试验、学习、总结,选用油烟,再加上各种比例的辅料,终于制成了同墨块效果相同的墨汁。更让人兴奋的是,墨汁一经上市,就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一时购者如云。

谢菘岱顿时信心倍增,于同治四年(1865年)就在有着八百年文化积淀的琉璃厂,开办了墨汁店。墨汁店堂前是一副藏头楹联:“一艺足供天下用,得法多自古人书”, “一艺足供天下用”抒发了店主人独创墨汁的自豪;“得法多自古人书”表露了他不忘前辈的自谦。谢菘岱信手拈来,取楹联头字,称此店为“一得阁”,并亲手书写牌匾,悬挂于门前。这便是“一得阁”的来历。

坐落在北京琉璃厂的一得阁,王公贵族、文人雅士无不光顾,名人贤达流连忘返。一时成为琉璃厂一道不得不看的风景。

墨的学问很大

墨块的使用一直沿用 “块而砚,砚而盒,盒而汁”的方法,使用甚为繁琐。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的墨,由墨块演变为墨汁,变繁琐为简约,这一书写史上的巨大飞跃,离不开创建一得阁的谢崧岱。

自幼聪明好学、潜心学问的谢崧岱和表兄及好友等四人认真研究制墨的方法。他们先学古人,再努力创新,在总结前人智慧的基础上,把制墨过程总结成“取烟,研烟,和胶,去渣,收瓶,入盒,入麝,成条”的“制墨八法”。制墨首先要从取烟开始,需要多道精细的工艺,经过复杂的过程,从工艺到配方,谢崧岱潜心钻研着。他坚定地认为从墨块演变到墨汁,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宋、元、明的《墨经》《墨谱》《墨史》《墨法集要》到谢崧岱的《南学制墨札记》,都是我们的先人对中华文化的探索、贡献和经验的总结。谢崧岱饱读诗书,作为文人深受研墨之苦,经过“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循环往复才修成正果。现在我们知道,今天看似再平常不过的一得阁墨汁,曾走过如此艰难历程才得以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不一样就是不一样

现在,一得阁生产的墨汁是全国书画墨汁总产量之最,台湾、日本、东南亚以及其他华人、亚裔地区也能看到它的身影。

一得阁生产的墨汁,墨迹润泽,耐水性强,书写流畅,写后易干,不湮(yān)纸,不褪色,适宜拓裱,浓度适中,香味浓厚,四季皆宜。据《人民日报》报道,“一得阁”墨汁能分为五色,即 “焦、浓、重、淡、清”,书画皆宜,在制墨行业中独树一帜。

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曾称赞说:“砚池旋转万千磨,腕力终朝费几多。墨汁制从一得阁,书林谁不颂先河。”著名书法家陈叔亮老先生试墨时赞为:“一得阁墨汁色泽纯美、胶度适中、挥洒流畅,墨中之宝也。”墨汁的创制是在墨块通行两三千年以后,中国书画工具的一次划时代的重大突破。一得阁墨汁作为一种文化用品,为中国的绘画、书法作出了突出贡献。

2006年, “一得阁”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一得阁墨汁制作技艺”进入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并被推荐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华老字号一得阁正带着它的青春、活力、魅力走进我们的生活,走向世界!endprint

猜你喜欢
制墨研墨琉璃厂
秋悟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墨”
琉璃厂的传说
清代北京艺术品市场的探索与演进
中国美术(2022年1期)2022-03-03 11:44:41
印象·琉璃厂
墨:我的历史黑不溜丢
琉璃厂重生记
五里亭外墨烟张
中华手工(2017年2期)2017-06-06 12:09:21
落纸如漆 万载存真
——多元并进的国墨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