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晔
退出机制在长期激励中很关键,尤其是,员工持股是员工出钱买的,因而退出机制更加重要,如果不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后患很大。当然,退出机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适合所有企业、所有情况的模式。各家公司推行员工持股的理念不同,在退出的安排上可能会有所差异
2015年7月,中国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机构开展员工持股计划有关事项的通知》,一时间险企员工持股成为市场热议。
此次保监会的通知亮点很多。首先,能实施员工持股的公司的条件相对宽松,适用范围因此比较广,要求是“连续经营3年以上,员工持股计划实施最近1年公司盈利”,“上年末以来分类监管评价为B类或以上”。其次,从参与的员工来看,非常强调长期导向、员工保留。这主要体现在,参与对象原则上应为正式在岗且工作满两年以上的员工,之前证监会的员工持股文件并没有从监管角度限制工作年限;锁定期3年,如果公司未上市,那上市后可能还要锁3年。其三,持股的总量比较有力度,特别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可达25%,体现监管的支持力度是非常大的。第四,对涉及公司股本或注册资本总额5%以下的员工持股,只需要向监管部门备案,权力交回股东。最后,在股份的来源、持股方式方面灵活多样,包括了股东转让、股东自愿赠与等;持股方式涉及公司制企业、合伙企业或通过资产管理计划等。
员工持股在搞活机制、优化公司治理上,有非常积极的作用;而人力资本在提升股东价值、企业效益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传统的薪酬之外,理应更好地参与分享资本的增值。相较很多行业,险企实施员工持股的意义可能更重大。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关于保险机构开展员工持股计划有关事项的通知》答记者问时表示,保险业作为人才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迫切需要通过员工持股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提升保险公司经营效率和综合实力。此前,因为对国有金融企业员工持股的监管限制、非国有金融企业的员工持股政策不太明朗等原因,只有极少数险企推出了员工持股。其中,上市险企层面,迄今仅有中国平安实施了员工持股。根据公告,中国平安2015年度核心人员持股计划通过二级市场完成购股,耗资3.12亿元,占总股本的0.044%。这次保监会出台文件、政策明朗,会对保险行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险企推员工持股会成趋势。
除了保险业外,银行业中,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推出了员工持股;基金业,从业人士可以持有本公司股份;证券业,证券公司股权激励的征求意见稿已出台。未来,员工持股在金融业的实施是非常可以期待的。
前景广阔,如何将好事办好?险企实施员工持股,需要把握好三个原则。一,自愿参与的原则很重要。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员工要花真金白银来持股。如果不是自愿的,尤其是同时使用了杠杆融资,假如收益为负数,可能会产生负激励,甚至演变成群体性事件。其二,参与的员工要有一定的广泛性,既不是大锅饭一样的全员持股,也不是管理层收购,需在两者之间把握好度。第三,对持股的退出机制要做非常有效的安排。比如,员工离职了,股份可以带走还是退回来?退回来的定价是什么?退出机制在长期激励中很关键,尤其是,员工持股是员工出钱买的,因而退出机制更加重要,如果不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后患很大。当然,退出机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适合所有企业、所有情况的模式。各家公司推行员工持股的理念不同,在退出的安排上可能会有所差异。
作者系韬睿惠悦高管薪酬亚太区董事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