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龙+梁莉萍
“当前,行业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企业竞争不断加剧,出现了利润率平均化和下降趋势,分化、调整、改组加剧,大型化、规模化和小型化、专业化竞相发展的局势,未来企业要想适应新的环境,赢得市场竞争,必须加强技术创新,构筑和保持自己在纺机领域的优势。”青岛同春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崔兆星表示:同春机电只有以创新为旗帜,以科技为支撑,以品牌为目标,才能实现百年名企目标。
自主创新 让纺机小镇走向世界
提及山东胶南市王台镇,做纺织的几乎无人不知,这是一个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闻名于全国的纺机重镇。崔兆星,就出身在这里。耳闻目染的环境,让他从小就对纺机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
“喷气织机肯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当时,做喷水织机的人太多了,而一旦做的人多了,市场就会混乱。想要规避风险,就必须为企业寻找另外的出路。”崔兆星在经历一番市场调研后,2003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完全剥离喷水织机业务,全力研发生产喷气织机。作为当时生产喷水织机的大厂家,这一决定引起了业界不小的轰动。
“当时喷气织机当时完全进口,国内还没有一家企业研发成功,更没有相应的经验借鉴,一切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崔兆星回忆道。“我那时还顶着好几千万贷款的压力。3年时间里,工程师们一连换了三波,仍没有什么实质性进展。原本坚定的我,都开始动摇了。那段时间,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熬过来的,天天心里沉甸甸的。”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崔兆星自主研发出了C730A系列喷气织机,打破了喷气织机进口的格局,实现了自主创新。
多年来,同春纺机始终坚持“用开放思维求创新,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有所为,有所不为,用产品技术领先战略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创新战略,取得了丰硕的成绩,现拥有24项自主知识产权,其中20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发明专利。自主创新,成就了同春的新发展。
TC780超高速喷气织机:打破国际垄断
作为一家实力雄厚的公司,多年来同春纺机一直从事纺织机械的研究,对纺织机的更新换代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当时,喷气织机的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日本、欧洲少数厂家。以丰田公司、津田驹公司及毕加诺公司为代表的主流喷气织机,几乎占有了全球市场。”崔兆星介绍,虽然后来国内形成了一批如日发纺机、咸阳纺机、上海中纺机和沈阳纺机及星火纺机等能批量化生产喷气织机的厂家,但由于喷气织机在中国起步较晚,国产的喷气织机的质量和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主机转速低(多为650rpm以内),产品档次低,不能满足中、高档织物质量要求,且性能不稳定。为了打破国际垄断,实现自主创新,2010年11月,公司组织精干技术力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始实施超高速喷气织机的研究开发。经过不懈努力,最终于2012年5月实现了高速喷气织机的小批量试生产。
“国际喷气织机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机电一体化,而这正是我国智能制造关键。因此,新研发的这款设备以其超高的性价比,完全可以替代同类进口产品,非常符合国内外纺织行业对新型喷气织机的市场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崔兆星介绍,该产品广泛用于棉、麻、毛、牛津布、牛仔布、化纤、土工布等各种织物的生产,具有织物适应范围广、一等品率高、生产效率高、节约能源、投资少的明显竞争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TC780A型超高速喷气织机,采用高强力制动技术、气包与电磁阀亲合技术和主喷嘴增压技术三大专利技术,通过积极式后梁结构创新,使产品不仅达到超高速性能,性价比高,同时还具有节能环保的显著特征,广受企业青睐。
TC780B系列玻纤喷气织机:向智能化迈进
玻璃纤维纱相对纤维纱、棉纱等具有质硬、脆,摩擦系数小的特征,对织造技术具有很高的要求,这也是制约玻璃纤维应用范围的一大重要因素。受玻璃纤维特性影响,通常电子布是采用喷气织机,壁布是采用剑杆。其中,国际喷气织造技术主要掌握在日本、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家,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丰田公司、津田驹公司及毕加诺公司。他们的产品无论是在整体设计、机械加工水平,都已经达到了相当先进的程度,特别是在正常工况下的主机转速,国内进口津田驹机型通常开机转速在600-650rpm,一个人的看台率最多能到20台,且基本上一个白班很少会出现断纬。
“虽然国内也有不少企业掌握了玻璃纤维喷气织机技术,如日发、天一、普声等纺机厂。但国产机型与进口机型对比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主机转速上不去,容易断经断纬,而且国产的机器一个人一般看8-12台,且断经断纬的几率较高,效果不高。”针对这一问题,同春机电又开始了新的研发,他们要研发设计一套电动智能压边装置,来助力纺织实现更高、更快、更智能的发展。
2014年8月,同春机电成功研制出了TC780B系列玻纤喷气织机。“该装置是通过步进电机驱动同步轮旋转,带动压砂轮缓慢转动,和弹簧片之间形成握持力,将纬纱逐根夹紧,保证了布边的平整,利入下一纬的引入,整个的工作流程是:通过电脑显示屏控制运行方式,编制的程序保证了压砂轮的运行速度和织机同步,使剪断后的纬纱始终处于伸直状态,不发生弯曲、变形,织出的布边平整、均匀。随着左侧布边的拉紧,右侧布边也达到了理想的要求,该装置是织造2116、1080等轻薄玻纤织物不可缺少的部分。”崔兆星介绍,在设计该装置的过程中,该设备利用同步带传动,保证了电机和压纱轮的同步。
“新常态,寓意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但不管什么时候,企业的长久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崔兆星表示,当前纺织工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企业也同样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对此,企业一定要积极适应新的环境,加强技术创新,构筑和保持自己在某一领域的优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