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保权
河南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骨一科 郑州 450000
踝关节是负重关节,踝关节骨折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2012 -06—2014 -01 间,我们对10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治疗和经皮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并比较2 种不同方法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均为闭合性损伤,其中交通事故致伤68例,高处坠落致伤28例,其他原因致伤4例。按骨折波及的部位进行分类:单踝骨折35例,双踝骨折45例,三踝骨折20例。排除垂直压缩型骨折,不可理想复位骨折以及单纯螺钉无法固定的粉碎性骨折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 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37例,女13例;年龄17~62 岁。观察组:男40例,女10例;年龄19~65 岁。2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 组均于腰麻或者硬膜外麻醉下手术,取仰卧位。观察组:采用经皮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在C 臂X 线机透视下,取与受伤机制相反的方向进行操作,将移位的骨块进行推压,使其复位。三踝骨折的患者先将内、外踝进行复位操作,然后实施后踝复位。对难以复位的骨块通过1 枚克氏针,在X 线机透视下将其撬扰复位,恢复其解剖复位[1]。待踝穴的关节面恢复平整后,采用2 枚克氏针维持复位,选取长度适中的加压空心螺钉顺克氏针拧入固定。视患者骨折块的大小以及复位固定后的稳定性情况,选择适当数量螺钉进行固定。在C 臂X 线机透视下,确认骨折复位、固定满意后,缝合切口,棉垫加压包扎。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先将外踝骨折进行固定处理,沿踝关节的外侧作纵向切口,切开皮下组织,显露腓骨干远端和外踝,使骨折复位,然后放入解剖形钛板,固定内踝骨折作内侧弧形切口,切开皮下组织,显露骨折端,骨折复位后,采用空心螺钉固定。
术后U 型石膏踝关节外固定或支架固定5 周左右。2~3 d局部疼痛缓解的患者可进行负重行走。6~8 周后,可拄拐仗行逐渐负重练习。
1.3 疗效评定 依据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足踝评分系统对踝关节功能评分,内容包括踝关节功能、对线关系以及疼痛等指标。90~100 分为优;75~89 分为良;50~74 分为一般;<50 分为差[2]。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12.0 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骨折愈合后疼痛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 <0.05),见表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优良)为96%,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 <0.05),见表2。对照组切口感染2例,换药之后愈合,观察组未出现并发症。
表1 2 组的手术情况比较(±s)
表1 2 组的手术情况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5
组别 n 手术时长(min)手术中出血量(mL)骨折愈合时间(月)观察组50 36.7 ±10.5 6.8 ±3.9 2.5 ±1.6对照组 50 45.8 ±16.3△ 42.3 ±16.1△ 3.7 ±1.8△
表2 2 组临床疗效比较
恢复踝关节正常解剖关系是踝关节骨折手术成功和预后良好恢复的关键[3]。传统切开复位以钢板和单纯的螺钉进行固定,切口大,易使骨膜以及周围软组血运遭到破坏,且术中出血量大,影响愈合和手术成功率。经皮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法切口小、患者痛苦少[4],治疗中加压空心螺钉未损及骨破,对血运影响小,术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速度快,固定牢靠,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康复锻炼,提高功能恢复效果。我们采用经皮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法治疗踝关节骨折,手术时间短,愈合进度快,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满意。
[1]冯青,许效坤,曹希武,等.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比较[J]. 创伤外科杂志,2011,13(6):520 -521.
[2]汤志辉,张俊,王良勇,等.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J]. 临床骨科杂志,2011,14(2):227.
[3]皮大军,王亮. 成人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策略[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2(16):63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