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细妹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运算教学,它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教学时我们既要注重算理、算法的渗透,还要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感受到运算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我们还要在教学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验算的习惯、简便运算的习惯等,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运算能力,确保在单位时间内提高计算的数量与质量。
一、重视算理教学,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数的运算在小学数学中所占的比重最大、篇幅最长,教学时让学生了解计算的内在思想与方法,是科学有效地实现计算教学的目的和关键。算理是计算的依据,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其中蕴含的算理,就可以让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如在学习整数运算时让学生明确了算理,则在下一步学习小数与分数的运算时,学生就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将新知转化为已学过的整数运算,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在计算教学中,我们既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算理,又要在此基础上重视算法,使算理与算法相融合,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的除法》时,我们可以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整数除法的算理,将小数除法转化为已学过的内容。以33.28÷0.32为例,根据商不变性质,可以先将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两位,同时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两位,从而转化为整数除法,很轻松地实现了对于新知识的掌握。但对于被除数的小数位数与除数的小数位数不同时,则要以除数的小数位数为准,如36.5÷1.25可以变成3650÷125;0.365÷1.25可以变成36.5÷125。实现了这样的转化后,下一步的重点就是要把握住小数点对齐,从而才能保证运算的万无一失。
二、培养严谨意识,让学生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
计算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并不是不会,但是在每一次作业时又总有很多的错误,究其原因就是很多同学的严谨意识不够强,粗心大意或心不在焉,导致丢三落四、漏洞百出。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对于所做的每一道题都要通过验算后再确定结果,做到百密无一疏,从而保证计算的正确性。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是运算教学的关键,不管是题目要求的书面验算,还是没有要求的口头验算或在草稿纸上的验算,当学生验算后发现结果有疑问时,就会再细心地算一遍,这样也就使失误降到了最低,从而最大程度上提高运算教学的有效性,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如教学四年级上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很多同学刚开始接触这种运算时经常会出现商的位数与被除数对不齐等现象,这样得出的结果就会出现很大的偏差。这时跟学生强调每一道题目要及时检验非常有必要,也是让学生发现自己错误的最有效方法。验算还能在有余数的计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如:3700÷400商是9,余数是多少?很多同学在列竖式时都是划去了被除数与除数中的两个0,结果得出余数为1,可是通过验算就可以发现这个结论是错误的,为什么呢?学生讨论探究后就会发现是因为将被除数与除数都缩小了100倍,才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如果不验算还是会认为自己没有问题,由此也就体现出了验算的重要性。
三、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运算的重要性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是为生活服务的。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感受到数学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能刺激学生对生活中发生的现象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也就能使学生更好地喜欢上学习,积累学习数学的基本经验,这对于学生的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小学数学的运算对于生活来说有着密切的联系,平常生活中的大多数运算都可以利用小学知识来解决,这也充分让学生有了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让学习真正为生活所用。
如教学六年级《百分数》时,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先进行调查生活中的百分数,对百分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我们要多用生活实例来进行具体的教学实施,如以超市的打折问题、银行的利率问题等来让学生感受到百分数就在我们的面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也就能使学生在学习时更加专注、更加投入。教学时,我给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一种商品进价每件100元,售价提高了20%,但一件也没有卖出,于是商家在定价的基础上降低了20%全部卖出,问:本次交易中商家盈亏情况如何?很多同学认为提高20%又降低20%是没赚没赔,但是细算一下就可以得出因“单位1”表示的不同,本次交易亏了,每件商品赔了4元钱。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是为了学生的长期发展做准备的,学生在运算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受益终身。因此,教学时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利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与运用中来。同时,运算教学要注重算理算法的融合,切忌顾此失彼,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运算能力更强,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