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婉婵
【摘 要】 流行音乐作为一种世界性的音乐艺术文化现象,媒体、广播、广告、影视、商业等各种传媒的广泛传播,它对中小学生的影响已无所不在。我作为一名音乐老师应正视这一事实,并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指导精神,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目的、有选择地将那些健康向上,适合学生年龄身心特点的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引入音乐课堂。
【关键词】流行音乐;中小学;音乐课堂
一、流行音乐的概念
什么是流行音乐呢?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而从通俗的方面来讲,流行音乐永远是与新技术、新媒体、新潮流、新时代、新观念、新思想相互作用和相互推动发展的。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一步步推广,普通小学音乐教育在教育界越来越受到重视。音乐教育对小学生教育起着特殊的作用,尤其现在的社会提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小学音乐的教育面对的是广大的小学生。而当今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流行音乐已经如一股劲流迅猛地传递到各个角落。中小学生在大众流行文化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流行音乐的追随者,于是出现了这样的一种现象:学生在课堂中一般以学习古典与民族音乐为主,但是学生却对流行音乐有不一样的情怀,以至于有学生对我建议:上课不要学习课本上的无聊音乐,学习一些大众喜欢的流行音乐。
二、流行音乐的特征
我认为“流行音乐”之所以能够广泛地在人们的生活中流行,深受人们的喜爱,这与它本身的特征是分不开的。从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可以将流行音乐概括出以下几个特征:
1.旋律简单鲜明,结构简练,演唱方式不拘一格。流行音乐内容和形式的广泛性和平民化,易听易学易唱,结构短小精练,即使未受过专业声乐训练的人也可以演唱。总之,十分注意通俗性。
2.内容贴近现实生活,具有通俗性。它大多取材于普通民众的实际生活,尤以爱情歌曲居多,也有描写理想伦理、思乡、友谊、励志等种种内容。它易于抒发自我内心的真实感受,使人们易于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3.娱乐性。娱乐性也是音乐的基本功能,音乐的一个目标就是给人们带来快乐。流行音乐作为音乐的一种,它的通俗性决定了它拥有大众的基础,人们可以主动参与表演,增加了能动的空间和乐趣,人们从中能得到放松与享受。因此,流行音乐更为注重和强调自身的娱乐消遣性。
4.快速更替性。随着大众文化需求的不断变化,使得流行音乐的变更周期越来越短,之后会被更为时尚新颖的形式迅速所代替。
5.非主流性。流行音乐是一种非主流社会意识形态,以正处于世界观形成期的青少年为主要消费对象,与主流音乐倡导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形成鲜明的对比。
从流行音乐的特点来看,流行音乐的存在与发展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人们在当今社会生活的巨大压力下,流行音乐可以使人获得即时的放松与快乐,尤其是中小学生对流行音乐特别青昧,并对流行歌星狂热追逐,这是当代社会一个独特的文化景观。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学生们对学校音乐教材上的曲目不感兴趣,经常抱怨教材上学习、欣赏的曲目较陌生,歌词老化,与当今时代相距甚远,无法引起共鸣,希望课堂上能学唱、欣赏流行歌曲。而从学生方面来看:学生是社会的一个部分,走出校园的学生总是主动或被动地接受着流行音乐,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流行音乐方面的知识还是有着一种强烈的求知欲、认同感。面对铺天盖地的流行音乐,一方面学生对流行音乐存在着一些疑惑,希望在音乐课上能得到教师的指导,使问题得以解决;另一方面专家、学者、教师则对流行音乐进课堂持怀疑态度。
三、合理利用优秀的“流行音乐”
我认为优秀的“流行音乐”是可以被利用的,不可否认在“流行音乐”的百花坛中还是存在不少象高雅音乐那样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出现了许多弘扬时代主旋律的作品,表现了对祖国、对民族的热爱,对故土、对生活的热爱。当然也有许多表现普通人生活,真实而具体反映着当代中国人各种各样的情感、心态以及独特的体验和感受等等。还有相当一部分流行音乐吸收了传统音乐、民族音乐或西方古典音乐的素材,得到了广泛的传唱。例如周杰伦的《菊花台》融合了中国的传统乐器古筝,高枫的《大中国》采取了北方秧歌音调和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乐素材,特别是在复古风的盛行之下,这种新的音乐题材,获得了广大群众的认同。再如《我的中国心》《让世界充满爱》等。流行音乐中不乏优秀作品,可以让中小学生在课堂上欣赏并讨论其价值所在。优秀的流行歌曲对中小学生一样能起到思想教育作用,比起空洞的说教效果反而会更明显。比如刘德华的《中国人》、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龙的传人》等歌曲表达了炎黄子孙对祖国母亲的眷恋之情,教师可以联系歌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学习上要发扬不畏艰难、发奋图强的精神,树立起为祖国崛起而努力学习的决心。又如周华键的《朋友》这首歌表达了友人之间的真挚感情,教师可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同学之间的友情。当然,教师对于不健康的歌曲就要明确态度、表明立场、杜绝其进入课堂,使中小学生的音乐兴趣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四、结语
所以,让“流行音乐进中小学生的课堂”有利也有弊。中小学生由于其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对流行音乐的偏爱,同时,现有的知识结构,使他们还没有具备完善的鉴赏能力,还不能区分它的优劣,只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全盘吸收流行音乐,所以难免会受到负面的影响。流行音乐能不能进课堂,关键要看教师,教师应该正确认识中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流行音乐,最大限度地对他们进行因材施教,尽可能的挖掘他们的潜能,保护和尊重他们的独特想法。流行歌曲最突出的就是它的形式,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取其所长来为学校的审美教育服务,因为它能在提高中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同样达到音乐教学中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感染和教育学生的教学目的。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