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林业专项资金管理现状及建议

2015-08-17 17:49何国明林志芳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专项资金建议现状

何国明++林志芳

摘要 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积极培育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的林业专项资金用于国土绿化、森林资源保护和林业产业发展。本文针对县级林业专项资金在方案编制、项目推进、监督管理、制度建设、人员素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县级林业专项资金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 县级林业;专项资金;现状;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S75;S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2-0350-01

林业专项资金,是各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下拨给林业行政事业单位,用于林业事业发展、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资金使用必须遵循林业专项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单独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以确保林业专项资金的安全运行和效益发挥。

1 林业专项资金简述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但是,伴随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逐渐显现,近年来,极端天气、沙尘暴和雾霾等自然灾害频繁出现,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为此,党的十八大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国家加大了对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投入。2012年,全省林业专项资金投入90.2亿元,2013年达到94.3亿元,2014年达99.5亿元。全省目标是到2020年森林面积达到1 795万hm2,比2010年新增81万hm2;森林蓄积达到17.9亿m3,比2010年净增1.4亿m3;林地保有量2 358万hm2,森林覆盖率达到37%以上。全省森林公园达到200个,经营面积达到120万hm2,林业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815万hm2。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3 000亿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1 500元。

为了规范林业专项资金管理,确保林业专项资金按规划用途使用,中央和四川省相继出台了退耕还林、天保工程、林业产业化、林业补助资金等一系列的资金管理办法及相应的实施细则,林业主管部门每年都在开展林业专项资金稽查,各级财政、审计和监察部门也在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林业专项资金的审计检查。

2 林业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项目管理意识明显提升,管理工作力度加强,管理逐步规范,建设成效不断提高,但从相关检查和资金稽查等情况来看,县级林业项目资金管理还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前期工作不扎实,实施方案有调整

林业项目在下达时,往往时间紧,留给专业技术人员编制规划方案或作业设计的时间较短,设计人员难以全面深入基层摸清情况,部分数据是通过村组干部上报到乡镇,然后汇总上报到县林业主管部门,最后由县林业主管部门编制方案或作业设计报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批。由于前期工作不扎实,且林农属松散性个体,经济结构多元化,外出务工多,随意性大。专项资金到位后,项目实施单位不按照国家批复的项目建设内容去实施,而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所需去投资建设[1]。

2.2 多部门共同实施,协调监管不到位

2008年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以来,多数项目县是由林业、农业、水务等部门分块实施,资金是由林业主管部门到财政报账后集中核算,财务资料存县林业局。各部门之间属并列关系,工程进度、项目管理、监督检查缺乏统筹协调,上级林业部门检查巩退项目资金时只检查后续产业部分,农业、水务部门检查项目资金时未对存于林业局的巩退财务资料进行检查,存在监管漏洞[2]。

2.3 计划下达时间迟,资金支付进度慢

资金计划和项目计划分2条线下达,部分项目计划晚于资金计划下达,待方案编制上报并经批复后已经错过了当年最佳实施时间,项目实施则推迟到第2年。如果项目实施中出现不可控因素时,往往要到第3年才能全面完成项目建设和资金支付。个别单位存在重争取、轻管理的思想,项目到位后责任落实不明确,项目实施中出现问题未及时解决,致使项目迟迟不能完工,资金支付达不到规定进度要求[3]。

2.4 财务工作量较大,审核把关不严谨

由于项目多、时间紧、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财务部门对业务部门提交的报账资料存在不能及时全面认真审查是否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和政府采购制、审查最终报账金额是否与合同协议的内容一致、审查验收报告的内容是否与方案或作业设计一致、审查兑现金额是否与资金计划一致和审查发票的取得地是否与工程内容逻辑性相符等,导致不合规定的款项被支付。

2.5 人才队伍不稳定,知识结构待提高

2001年四川省开始成立县级会计核算中心,实行集中支付和统一核算,10年后,又返回到各单位独立核算和管理,这期间,很多单位未培养会计人员,目前不少部门的财务人员连会计从业资格证都没有,很难适应当前财会工作。

近年来,新聘职工所学专业多样化,不少人员从未接触过林业知识,对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等无从入手。同时,基层林业公务员编制有限,公务员与事业人员收入差距较大,林业系统事业人员没有纳入“参公管理”,难以留下工作能力强且有责任心的人才,新聘人员纷纷辞职。

3 对策及建议

3.1 加强领导,优化班子配置

由于林业行业专业性强,项目多且政策要求严,在基层林业主管部门中至少应配备1~2名具备林业专业知识的领导班子成员,以便在项目管理中科学决策。只有充分认识生态效益的重要性,才能结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抓好项目的实施与管理。

3.2 科学规划,做实方案编制

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加强技术力量配备与培养,科学编制方案,一定要到现场将项目实施的诸多因素调查清楚。项目方案的编制要给合生态、市场和社会诸多因素及特点,项目实施只有切实改善生态,又能给林农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农户的生产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项目也才能顺利完成。要把加强资金管理与加强工程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按项目投资、按效益考核,加强计划管理,维护计划的严肃性,未经批准,任何单位不得擅自调整计划的内容,变更建设地点[4]。endprint

3.3 明确责任,加快项目推进

项目规划做实做细后,应明确项目责任领导和具体责任人,层层落实责任,并按倒排工期制加强管理,出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建设计划应比资金计划提前半年下达,确保项目能有序开展和顺利完成。项目实施中要做好报账资料的准备工作,及时搜集项目实施中的图片对比资料、公示资料、文件资料等,项目一经验收合格就能提供完整的报账资料交财务审核,审核完毕后及时通过财政兑付资金。

3.4 统一协调,加强监督管理

对多部门实施的项目应将资金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单位,工程实施完成后由县财政牵头组织验收,资金支付由县级报账制改为县级财政报账制,做到统筹管理,各司其责。财政、发改、审计监察部门要常开展专项检查,各相应上级部门要加强资金检查,严防监管空白。单位纪检监察部门要经常开展监督检查,及时发现违规、违纪和违法行为。

3.5 规范管理,加强制度建设

各单位要完善计划分配制,项目计划到县后要及时下达到项目实施乡镇或具体的实施单位;要完善招投标制和政府采购制,达到招投标和政府采购起点的必须按规定执行,严禁化整为零和暗箱操作;严格验收管理,建立验收签字终身负责制;加强公示管理,公示该到乡的到乡、该到村的到村,要建立公示结果报告制;加强核算管理,凭证处理要规范,核算要准确,签字审核要到位,要特别注意逻辑性、合理性和合法性审查,建立直发回单存档核查机制;单位要创造条件实行财务人员轮岗制,防止在资金管理中发生腐败行为[5]。

3.6 稳定队伍,提升人员素质

每个独立核算单位都应根据业务量大小,合理配备具有从业资格证的会计人员。各级主管部门应定期对林业专项资金的管理人员进行业务知识、政策法规和各种制度的培训,使他们及时掌握林业专项资金的政策法规和审计方法,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素质,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来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6]。各单位之间、同行之间也应加强工作交流与互动,共同提高管理专项资金的能力与水平。

林业系统应积极争取扩大公务员编制数或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进行“参公管理”,只有人员相对固定,对有志从事林业事业的人员不断进行后续知识培训,建立骨干队伍体系,林业事业才能朝气蓬勃地发展。

4 参考文献

[1] 王春玲.浅谈林业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研究,2008(21):36-37.

[2] 曲婧,刘小澜.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检查随笔[J].中国内部审计,2011(6):88-89.

[3] 贾彩娟.浅析林业专项资金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山西林业,2013(4):10-11.

[4] 张聘婷.浅谈林业专项资金管理[J].网友世界·云教育,2014(14):127.

[5] 温雨茂.关于完善林业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8):62-63.

[6] 慰春华.林业专项资金管理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9):135-136.endprint

猜你喜欢
专项资金建议现状
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的监督及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现状及审计对策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三代人的建议
海宁:推动专项资金管理出成效
加强专项资金审计监督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