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贞
摘要 介绍蔓越橘失绿症的主要症状和主要诱因,并提出矫正蔓越橘失绿症的方法,以期为该病的预防和防治提供借鉴。
关键词 蔓越橘失绿症;症状;诱因;矫正方法
中图分类号 S436.63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2-0170-02
蔓越橘为杜鹃花科越橘属红莓苔子亚属,英文名Cranberry,俗称酸果蔓,因其花朵形似鹤的头部又称“鹤莓”。其生物学特征为常绿灌木,蔓生,主干和侧枝不明显,丛生生长,成熟枝干表皮为褐色,有韧性,叶片常绿对称生长,总状花序,花色粉红至深粉色,红色球状浆果可食用,果实表皮及果肉均为鲜红色。主要生长在北半球冷凉地区的酸性泥炭土带。蔓越橘具有生长周期长的特点,可持续多年生长并结果,多数枝蔓可以生长75~100年仍保持结果能力。在欧美国家蔓越橘具有近百年的栽培历史,其果实制品在食品工业和医药领域用途广泛,由于蔓越橘食疗保健功能突出,在西方国家一直备受欢迎,被称为“水果之王”。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们对物质追求的不断提高,蔓越橘在我国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量逐年提高,市场占有量持续增加,但由于蔓越橘栽培过程中对病害的控制不利,特别是对蔓越橘最大病害失绿症缺少可行有效的预防和防治方法,造成蔓越橘植株成活率较低、栽培规模萎缩、产量下降的现状。因此,要提高蔓越橘产量,有效地治愈和防治失绿症是关键。笔者对蔓越橘失绿症的成因和防治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对蔓越橘失绿症诱发因素进行全面剖析,提出了蔓越橘失绿症预防和防治方法,以期为蔓越橘失绿症的防治和矫正提供新途径。
1 蔓越橘失绿症的主要症状
最初幼叶开始失绿,随后顶端或枝梢的叶片逐渐失绿,而叶脉保持绿色,成熟叶片的边缘出现棕褐色坏死斑点。随着时间推移,叶片持续变小、变薄、变硬,逐渐萎缩,继而叶肉变黄,叶片坏死区扩大连片,失绿病叶逐渐增多,植株的大多数叶片趋于黄白色。最终蔓越橘失绿症导致叶片与叶脉全部失绿多数呈现黄褐色,部分呈现白色,脱落叶片呈穿孔状,蔓越橘植株整体生长基本阻断,茎干完全停止生长,枝条干枯,顶芽萎缩,发生枯梢现象,失绿症严重时导致蔓越橘全株死亡。
2 蔓越橘失绿症的主要诱因
蔓越橘失绿症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叶绿体内铁元素的缺失,蔓越橘体内的含铁酶对叶绿素形成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蔓越橘体内叶绿素含量多寡与微量元素铁在体内的密集程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由于铁元素吸收后在蔓越橘体内将会固定不再发生转移,也不再被植物体利用,蔓越橘后续生长过程中将需要吸取更多的铁元素,如果根系吸收铁元素的能力逐步下降或土壤中铁元素的供给不断减少,会导致蔓越橘体内维系生长发育的铁元素缺失,蔓越橘就会出现失绿症症状。蔓越橘缺铁产生的失绿症通常与栽培介质结构和环境pH值有重要的联系。土壤黏性重,碱性土壤中栽培的蔓越橘一定会发生失绿症,铁元素通常以Fe2+螯合物形式被植物吸收,而碱性土壤中的铁呈无效铁沉淀,因此蔓越橘难以吸收Fe2+而引发缺铁失绿症。栽培环境的pH值一般影响土壤中铁元素的价态,土壤中的铁元素通常以Fe3+形态存在,不能被蔓越橘直接吸收利用,即便在土壤上施入外源Fe2+铁肥,在中性或碱性土壤环境下也易被氧化成Fe3+,一般来说土壤中的Fe2+含量随土壤pH值的升高而下降,土壤中Fe2+在pH值6.5~8.0时达到最低值。虽然蔓越橘根系也能分泌酸性物质降低根系周边的酸碱度,但根际的还原能力相当有限,因此碱性和微酸土壤上生长的蔓越橘容易发生缺铁失绿症,主要是在此条件下土壤中Fe2+较少,树体难以吸收足够的Fe2+而缺铁失绿。土壤环境的pH值高低也会影响蔓越橘失绿症的发生几率,蔓越橘喜欢生长在酸性土壤中,生长发育良好要求土壤pH值较低,当土壤pH值较高时,既影响了土壤中Fe2+螯合物的形成,也增加蔓越橘根系吸附Fe2+的抑制作用,降低了蔓越橘根系对Fe2+的吸收能力,进而导致蔓越橘失绿症的发生[1]。
3 矫正蔓越橘失绿症的方法
矫正蔓越橘失绿症,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一是改良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二是提高土壤酸性和降低pH值,改善Fe2+的转化率。三是合理灌溉,防止由土壤板结引起根系缺氧抑制根系正常呼吸和生长状况,影响根系对Fe2+的吸附交换能力。四是施用外源铁肥增加土壤中Fe2+螯合物含量,促进Fe2+的转化利用。本文着重介绍施用外源铁肥和降低土壤pH值2种方法防治蔓越橘失绿症。
3.1 施用外源铁肥
施用外源铁肥是矫正蔓越橘失绿症的常用方法,包括根部施肥、叶面喷洒或浸根、树干施肥等。根部施肥主要是在蔓越橘根系周围施入适量络合铁和硫酸亚铁,络合铁种类包括乙二胺四乙酸铁钠、环已二胺四乙酸铁等,施用量一般为每株15~25 g,碱性土壤上每株施用150 g,络合铁在施入土壤后可维持1~3年的效力。在灌溉条件下,也可施用硫酸亚铁,一般施用量为75~150 kg/hm2,硫酸亚铁与有机肥料以1∶20的比例混合,施于根部周围的效果更好[2]。
叶面喷洒可采用含有硫酸亚铁或络合铁肥的叶面肥,通常叶面喷洒硫酸亚铁溶液的效果好于根部施用铁肥,一般喷洒硫酸亚铁叶面肥浓度控制在0.75%~1.00%较好,络合铁肥叶面肥溶液浓度控制在0.1%~0.2%。无论喷施硫酸亚铁或是络合铁叶面肥,每个生长季一般喷洒2~3次为好。
树干施肥主要采用树干注射法,将硫酸亚铁营养液通过树木注射器注入蔓越橘木质部导管中,借助蒸腾作用对Fe2+在蔓越橘体内进行运输和分配。树干注射的最佳季节为早春,夏季注射要掌握剂量,以免出现烧叶和中毒的现象[3]。
3.2 降低土壤pH值
蔓越橘失绿症的症结并不一定是土壤中铁含量低,多数是由于土壤pH值升高,使Fe2+被氧化形成难溶性形态的Fe3+而不易被植物吸收。因此,施用酸性肥料或酸性物质提高土壤pH值有利于土壤中Fe2+的释放,促进蔓越橘生长,减少蔓越橘失绿症的发生[4]。
通常在蔓越橘定植前通过土壤改良的方式将栽培基质的pH值控制在4~5之间,以促进苗木发育,降低失绿症的发生几率,一般1 m3改良土应添加1 kg硫磺粉或2 kg高锰酸钾,以降低土壤pH值。在定植后每年的管理过程中,坚持每年秋季施酸性基肥,以控制土壤的pH值,通常选用硫酸钾作为基肥,施用量300~450 kg/hm2,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增加土壤酸性来改变植物根际土壤的pH值,促进Fe2+的转化,从根本上解决蔓越橘失绿的问题。
4 参考文献
[1] 杨俊强,吴国良,秦国新.果树叶片失绿症发生原因综述[J].西北园艺:果树,2004(4):7-9.
[2] 杨青琴,薛进军,王秀茹,等.铁肥根系输液矫正果树缺铁失绿症机理[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1(4):435-440.
[3] 崔美香,薛进军,王秀茹,等.树干高压注射铁肥矫正苹果失绿症及其机理[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5(1):133-136.
[4] 黄台明,薛进军,方中斌,等.红壤土施石灰过量导致芒果发生缺铁失绿症的矫正试验[J].广西农学报,2008(1):15-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