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防治麦田灰飞虱药效研究

2015-08-17 05:22朱春梅唐培荣左仁勇夏继忠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飞虱校正药效

朱春梅++唐培荣++左仁勇++夏继忠

摘要 对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防治麦田灰飞虱的效果及对小麦的安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300 g/hm2对麦田低龄灰飞虱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持效期长,且对小麦生长安全。

关键词 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小麦灰飞虱;防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S435.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2-0125-01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在淮安市淮阴区三树镇蒋集村九组某农户责任田,试验田的面积为0.22 hm2,前茬水稻,土质为砂壤土,pH值为7.6。

1.2 试验材料

试验对象:麦田灰飞虱;试验作物:小麦,品种为郑麦9023;试验药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由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提供;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由安徽金泰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分别为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40 g/hm2(A)、300 g/hm2(B)、375 g/hm2(C),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50 g/hm2(D),以清水作对照(CK)。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67 m2。

1.4 施药方法

小麦于10月24日播种。施45%复合肥375 kg/hm2、尿素375 kg/hm2。施药时间为5月9日,天气晴好,小麦为齐穗扬花期,灰飞虱处于低龄若虫盛期,参试药剂二次稀释后采用卫士牌WS-16P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对水750 kg/hm2均匀喷雾,空白对照区喷等量清水[1-3]。

1.5 调查方法

每处理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固定0.11 m2,调查灰飞虱虫量。每次调查药效期对小麦的安全性进行观察。采取目测调查方法,查看小麦有无药剂灼伤、萎蔫等情况,以及田间小麦生长是否正常。

分别于药前和药后3 d(5月12日)、7 d(5月16日)、14 d(5月23日)调查药效。用盆拍法调查灰飞虱虫口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再经反正弦转换后进行方差分析,用新复极差法对各处理进行多重比较。计算公式如下[4]:

虫口退减率(%)=■×100

防治效果(%)=

■×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

每次调查药效时对小麦进行目测观查,均无灼伤、黄叶、畸形、卷缩等药害现象发生。叶片颜色、状态与清水对照无区别。

2.2 对灰飞虱的防治效果

由表1可知,施药后3 d,处理A、B、C的校正防效分别为81.40%、84.57%、89.33%,无显著差异,与处理D校正防效(39.88%)存在极显著差异;施药后7 d,处理A、B、C的校正防效分别为87.62%、94.22%、96.59%,与处理D的校正防效(26.57%)存在极显著差异;施药后14 d,处理A、B、C的校正防效分别为95.23%、96.65%、98.21%,与处理D的校正防效(26.33%)存在极显著差异。

3 结论与讨论

该试验结果表明,从防治效果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角度综合分析,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300 g/hm2在麦田灰飞虱低龄若虫盛期用药防治效果较佳,具有一定的持效性,且对小麦生长安全[5]。

4 参考文献

[1] 陈轶.吡蚜酮防治麦类灰飞虱试验简报[J].上海农业科技,2008(1):108-109.

[2] 刘忠德,刘守柱.麦玉米轮作区不同用药方式防治灰飞虱及玉米粗缩病的研究[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0(6):12-13.

[3] 徐艳博,王孟伦,朱金生,等.北方水稻和小麦种植区麦田灰飞虱种群发生动态及其带毒率研究[J].应用昆虫学报,2013(1):215-222.

[4] 马崇勇,高聪芬,韦华杰,等.灰飞虱对几类杀虫剂的抗性和敏感性[J].中国水稻科学,2007(5):555-558.

[5] 冯克运.水稻灰飞虱的防治技术[J].农技服务,2007(1):47.endprint

猜你喜欢
飞虱校正药效
Bph36介导的抗性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
Bph36介导的抗性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
再分析降水资料的适用性评估与偏差校正
药效一整天
中国水稻褐飞虱研究的文献计量及热点分析
商河县夏玉米灰飞虱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炫酷ACR
药效
一种具有自动校正装置的陶瓷切边机
投影机的梯形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