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李志红,许晨,李兰
(天津市人民医院质量控制处,天津市 300121)
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分析及防护对策
张磊,李志红,许晨,李兰*
(天津市人民医院质量控制处,天津市 300121)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提出防护措施。方法对登记的83例血源性职业暴露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地点、暴露方式及操作环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源性职业暴露护士发生率最高;暴露地点主要是手术室,其次是病房;暴露源病种以乙型病毒性肝炎最为常见;暴露方式以锐器伤占首位,而输液器针头是造成锐器伤的主要锐器。结论加强培训,规范操作流程,落实标准预防各项措施,完善登记、报告流程,强化职业防护,是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血源性职业暴露;危险因素;防护对策;医院感染;院内感染;职业暴露;职业防护
【DOI编码】10.3969/j.issn.1672-4232.2015.03.024
血源性职业暴露是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安全性问题[1]。加强对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防护和指导,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由于职业暴露而造成的感染,减少血源性疾病在医院内的传播,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2]。天津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医院)2009年7月重新修改和制定了《血源性职业暴露处理与上报流程》,要求暴露者规范填写《血源性职业暴露登记表》并跟踪随访。现将医院2009年7月至2014年12月发生的83名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案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收集2009年7月至2014年12月医院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情况,对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情况,包括:暴露源情况、暴露地点、暴露方式、暴露部位、暴露程度、暴露经过、处理方法、预防用药等进行统计分析。
2.1职业分布、暴露地点
血源性职业暴露人员中护士最多,占50.60%,其次为医生(见表1)。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主要地点分别是手术室、病房(见表2)。
表1 血源性职业暴露人员职业分布
表2 血源性职业暴露地点分布
2.2暴露的病种及方式
发生的83例血源性职业暴露者中,有19例经患者化验后排除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风险,剩下64例中,最后经检查的暴露源主要为乙型病毒性肝炎44例,占53.01%,其次为梅毒11例,另外有4例暴露源不明,主要是患者联系方式不详等原因造成(见表3)。锐器伤是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主要方式,占87.95%(见表4)。
表3 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源病种
表4 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方式
2.3导致锐器伤的锐器种类和操作环节
造成锐器伤的锐器种类主要是输液器针头,占36.14%,其次是注射器针头和缝合针(见表5)。而术中操作环节是致锐器伤的主要操作环节,占42.17%(见表6)。
表5 导致73例锐器伤的锐器种类
表6 导致73例锐器伤的操作环节
3.1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主要危险因素
3.1.1医务人员职业分布及暴露地点。从事临床诊疗护理操作的医护人员是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手术室和病房是主要暴露地点。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比例最高,这与国内外报道一致[3]。医务人员都存在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风险,但不同职业、不同科室的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的暴露风险是不同的[4],这与有创操作集中程度有关,接触医疗废弃物和污染物以及病人的血液、体液及各种分泌物的机会越多,职业暴露风险越高[5]。
3.1.2暴露源病种。乙型肝炎是导致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主要疾病,为主要暴露源,其次是梅毒。据报道被HBV污染的针和锐器刺伤后,感染率为6.0%~30.0%,对医务人员的威胁最大[6-7],所以,医务人员更应做好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风险防护。近年来,由于梅毒患者数量的增加,梅毒螺旋体造成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风险也在大大增长。
3.1.3导致锐器伤的主要环节和因素。锐器伤是导致医务人员血源性暴露最主要的途径。导致锐器伤的主要锐器为输液器针头和注射器针头,其次为手术缝合针。而引起锐器伤的主要环节为手术中操作,由于防护不当或锐器放置不当,极易发生裸露的针头、缝合针、刀片的刺伤。手术室的工作人员接触锐器的机会更多,直接暴露于传染源,发生职业暴露的风险更高。调查显示,污染的针头处置不当;不能直接将锐器放入固定的锐器盒中,二次分拣;徒手分离污染针头;使用后的针头回套等不规范操作环节极易造成医务人员锐器伤害;医护人员职业安全意识淡薄;工作繁忙,环境受限;诊疗操作不规范等是造成职业暴露的主要因素[8]。
3.2防护对策
3.2.1加强培训,增加安全意识。提高医护人员职业安全意识和知识,是预防职业暴露、保障医护人员生命健康的重要手段。应充分发挥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的作用,履行监督、管理与指导职能,医院制定了医务人员预防锐器伤操作流程及职业暴露的处理流程,并上传至医院内网供全院医务人员学习。针对医疗、护理、物业、实习生等不同层面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知识培训,指导医务人员如何正确使用锐器,在发生锐器损伤时如何在第一时间正确处理伤口,正确掌握血源性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并及时上报,用制度规范诊疗护理操作行为,减少此类事件发生[9]。
3.2.2加强技能培训,规范各项操作流程。不规范的操作习惯是导致临床医护人员锐器损伤的主要原因。医院制定了《医院锐器伤的预防要求》《医院职业防护措施》等,要求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各种操作技术。强调处理所有锐器时,要注意安全操作,应直接置于一次性、耐刺、防渗漏的锐器收集盒内,杜绝二次分拣;禁止直接用手分离污染针头,用后的锐器禁止回套;禁止徒手持针等锐器随意走动;禁止将针等锐器徒手传递,所有护理操作都要推治疗车完成,锐器做到源头处置。规范诊疗护理操作行为是保证职业安全的重要环节,可以大大减少锐器伤的发生[10]。
3.2.3强化职业防护,落实标准预防的各项措施。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评估表明,62.0%~80.0%的血源性职业暴露可以预防。对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和粘膜暴露等危险时,应实施屏障保护措施,掌握戴手套指征,规范洗手、个人防护、安全注射、环境设备清洁、锐器处置等[11]。
3.2.4建立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档案,完善报告流程。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接到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后,立即指导医务人员正确处理伤口,针对不同暴露源及时进行血清学病毒抗原、抗体检测,同时进行风险评估,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指导其就诊,建立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档案并跟踪随访。医院感染管理部门适时将全院职业暴露现状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提出干预措施上报医院考核委员会并通报全院。
[1]朱会英,王艳,沈阿丹,等.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监测分析与防护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1):2933-2935.
[2]张璟,张耀文,赵霞,等.医务人员锐器伤现况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7):4210-4213.
[3]方清永,刘丁,陈萍,等.重庆市36所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分析[J].重庆医学,2014,(13):1606-1610.
[4]韩晶,陈征,田建华,等.7例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的预防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67-369.
[5]赵丽霞,杨乐,宋柯,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分析及干预对策 [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7(23):1651-1652.
[6]徐丽英,吴爱红,朱美珍.职业暴露所致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8,9(3):217-219.
[7]倪秀荣,郭淑荣,赵桂红.61例职业暴露分析与防范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1):2936-2938.
[8]彭凌,林燕,郑舟军.医务人员锐器伤相关因素调查及规范化管理模式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8):2465-2467.
[9]张喜丽,刘萍花.临床护士锐器损伤的原因调查与防护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33.
[10]马丽,王琼,李明,等.某三甲医院132例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的分析及管理对策[J].安徽医学,2014,(10):1455-1457.
[11]苏建萍,崔莉青,贾巍,等.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分析与预警防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0):4982-4983.
(编辑曹晓芸)
Analysis and Protective Countermeasures for Medical Workers’ Occupational Bloodborne Exposure
ZHANG Lei,LI Zhi-hong,XU Chen,LI Lan
(Quality Control Office,Tianjin Union Medical Center,Tianjin 300121,China)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dangerous factors for medical workers’ occupational bloodborne exposure,provide preventive and protective measures.Method:The authors make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the professions,exposed spots,exposing methods and operation steps of 83 medical workers.Result:The highest rate of bloodborne exposure endangers the nurses,the spot is operation room and ward,the most exposed disease is Hepatitis B,and the most frequent exposing route is sharp instrument wound caused by infusion needle.Conclusion:The effective way to reduce bloodborne exposure rate is to strengthen training,standardize operation,implement all measures of prevention,improve registration and report procedure,and intensify occupational prevention and protection.
occupational bloodborne exposure;dangerous factors;preventive and protective countermeasure;hospital infection;nosocomial infection;occupational exposure;occupational protection
2015-04-13
R197
A
1672-4232(2015)03-0072-03
李兰(1963-),女,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医院感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