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萍
微隐,古语意为:精深而隐秘。宋朝叶适《梁父吟》:“嗟圣贤之心兮,余或识其微隐。”
这是一个微时代,微信、微博、微商、微机、微创……
不必深刻,轻微就好。不用太大,微型就好。
微隐,也有了新的含义:轻微的、微型的隐。
隐,大约是中国人骨子里最深的情怀。王禅隐于鬼谷,才有了纵横天下的鬼谷子;陶渊明归于田园,才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远;王维隐居终南,才有了“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闲适和“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境界……
一提到隐,就会想起终南山。在古代,这里是退出朝野、独善其身的退守之地,《现代汉语辞典》中,隐有三种注释,其义皆含隐藏不露、不为外人所知之意。说得好听些,就是隔绝尘世,远离喧嚣,说得直白些,就是抛开一切,六亲不认。
人生在世,总会有羁绊,有牵挂,有割舍不下。失却信仰的我们,依然想要追问生命的彼岸,追问人生的意义,隐逸无疑是理想的方式。
看看他们的生活:去深山禅院,办一所国学堂,教书育人;去闲适小镇,租一间老院,看花开花落;去江南水乡,开琴馆做琴人,拨琴弄弦;回到家乡,捡枯枝弄木头,雕琢打磨……
他们无论身在何处,无论从事何业,都不排斥尘世,享受便利的交通、飞速的网络,当然,他们并不随波逐流,或许方式不同,或许心态有别,却都能不时将自己抽离俗世——这,便是我们所提的微隐,身在红尘,心在深山,用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
人生百年,无论天才还是愚钝,到头都是同样的结局。有了这份洞察,不免把身外之物看淡。若一味如此,又显得消极。日升日落,光阴飞逝,正因为如此,愈发要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只是更豁达,不再追名逐利。
有了这份淡然,这份坚定,将自己抽离名利场,做一件于工作无关,于生活也未见得有益的事,可能是读书、可能是学艺,甚至可能是打坐,但只要坚持下来,没有任何利益目的,便可算一个微隐者。
微隐无疑是最适合当下年轻人的一种,哪怕是一个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只要有一颗微隐者的心,去坚持做一件“无用”的事,不从俗不媚众,不需要隐于野,无谓隐于市,就隐在当下,隐在眼前,隐在四方……
就像那句佛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哪里不是修行的道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