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 跃,李春艳①
(淮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安徽省残疾人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在第七届全国残运会和第八届全国残运会,安徽代表团分别获得8金4铜和8金9银10铜,总奖牌12和27枚,2010年广州亚残会安徽籍运动员获得2金1铜,而今年仁川亚残会未有参加.由此可见,我省残疾人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不够快速,尽管近年来有一些进步也取得一些成绩,但和其它一些省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尤其在人才培养体系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运动选材、教练任用、运动训练、运动竞赛、以及经费筹集和投入等几个影响因素方面,没有形成规范、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实现人才培养与发展目标、实现其快速发展而应当形成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探索出一些发展模式出来.本文从这些方面对安徽省残疾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构建可循模式.
2009年,省残联与省体育局联合下发《关于做好残疾人运动员选拨工作的通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残疾人运动员选拨工作,即运动员选材工作,共有17个地级市1 203名残疾人残疾人参与选拨,这是安徽省首次也是近几年唯一一次大规模选拨.通过调查和访谈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为积极准备有关国际、国内赛事临时通知进行运动员选材,没赛事没选材,没有持续性和制度化;二是在选拔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靠教练员利用长期工作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经验选材,较多依赖于主观判断,不利于残疾运动员队伍的建设;三是受到科技设备等客观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及其它方面的条件限制,无法做到或者缺乏一定的贯彻力和执行力,导致结果并不科学.由此表现出来的是运动员选材工作缺乏规范化和延续性,选材面狭窄,未形成制度化、模式化.
目前,指导残疾人竞技体育的教练员中基本上来自省体育局,均属于临时聘用兼职教练,大多数都在带队进行健全人的训练工作,因而他们投在残疾人训练上精力很难集中,容易分散,难以保证训练质量的提高和训练效果的提升.教练员的整体工作状态就是有比赛就被抽调,集中时间参加训练工作,没有比赛则回原单位工作,没有固定工资,出成绩有奖励,无成绩无奖励无津贴.未建立专门教练员队伍,各项目的教练水平也各有差异,参差不齐.从薪资和工作辛苦程度考虑,国内教练员更乐意从事健全人的训练工作,他们照搬健全运动员的培养模式应用于残疾竞技体育工作,对残疾运动员生理、心理知识关注甚少[1].通过问卷调查(领导与管理人员卷)结果显示,在教练员队伍中存在如下问题,见表1.
表1 教练员队伍存在的问题(N=20)
目前,安徽省残疾人竞技运动队的训练现状是“有赛集训、无赛停训、大赛中训、小赛短训”,是根据国际国内比赛的需要,有比赛任务就组队,就抓起来进行集训,没有比赛,教练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就休息或回原单位工作,运动员回队或回家休息调整,甚至有的运动员就干脆不返回放弃训练培养.长期以来没有良好的训练体制和训练体系,尤其没有详细的训练目标、训练计划和训练方法等,没有实行专业化训练培养,其工作明显缺乏连贯性、一致性和系统性,训练体制不完善,各级残疾掌握的情况参差不齐、良莠不一,致使残疾人运动训练规模不大、随意性较强、经常出现间断现象,即使发现好苗子,很难挖出最大的潜能,浪费人才,损失极大.更谈不上通过人本管理的运用促进残疾人树立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的坚定理念,进而提高运动成绩,提升其社会关注度和社会地位[2].
运动竞赛不仅是残疾人运动员参加比赛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也是对运动员本身训练水平和能力的一种检验和提高.参赛机会越多,水平提高越快,继而增加参加重大赛事机会.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安徽省残疾人竞技体育运动竞赛少、运动员参赛机会少,体系不健全,未建立和完善残疾人运动竞赛制度,未形成行之有效的模式手段.
问卷调查(体育工作人员49人选项统计)结果显示,我省残疾人竞技体育的资金来源途径比较窄,主要靠政府事业性经费,金额不足(见表2).对体育一线、二线运动员训练培养经费从省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列支,来源于企业社会赞助和其它途径的很少,且具有随意性,不能纳入资金的统筹规划.这种状态表明残疾人竞技体育对政府的依赖,只有得到政府的重视才能得到良好开展.问题主要是资金来源单一,筹集渠道窄,在训练、参赛、累积经验、项目拓展、场地器材等方面受到制约,特别场地器材严重不足,特殊器材和科技含量高的器材匮乏,基本没有残疾人运动训练的固定场地,大都是依附于特殊学校和体育系统的场馆进行训练.
表2 残疾人竞技体育经费来源调查统计表(N=49)
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的开始,是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儿童少年或后备力量参加运动训练的起始性工作[3],可见,选拔运动员的重要性和运动选材工作的重要意义.
因为残疾人参赛者必须符合国际残疾人体育组织规定的最低残疾标准,残疾必须是永久性(静止或进行性)功能障碍,这是首要条件;其次,必须对参训运动员的残疾类别、残疾程度以及残留运动能力进行准确的医学功能分级,符合各运动项目的规定级别后再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要求,综合运用有关学科的知识,采用调查、测试、评价等科学方法,把具有发展前途的残疾人选拔出来.因此,残疾人选材的范围有其相对的局限性,在这方面可以尝试构建一种选材模式:各级残联设立健全青少年或儿童残疾状况的档案和信息库,同时在当地医疗机构和康复中心,中小学校、特教学校和聋人学校设立,包括对农村闲散的残疾青少年和儿童信息的搜集和档案建立,并以互联网的形式经常联络、沟通,了解他们的运动能力和身体机能特点,通过定期考察、测试,早发现人才,多发现人才(见图1).
图1 运动员选拨培养模式构建
教练员队伍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运动队的训练水平,运动队伍水平的高低,同教练员的执教和管理能力密切相关.残疾人运动训练不同于正常人的训练,在生理、心理、身体结构和能力以及在项目设置、训练方法、医学分级、残疾标准等方面有许多特殊性和专业性.这就要求教练员在原有基础上,要学习、培训,建立和完善残疾人体育训练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能够运用先进的训练思维与专门的手段指导残疾人运动训练.目前,国内省市一般有两种教练员的任用模式:一是专聘专职模式;二是临聘兼职模式.
2.2.1 专聘专职模式
近年来的实践证明,招聘制选才透明度大,选才范围广,竞争公平,是目前一种行之有效的举才制度.在方式上可以采用带有一定风险性的合同制形式进行招聘,与应聘的教练员签署包括聘用过程中对工作绩效评价标准的工作合约,包括: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对残疾人运动员的教育与管理能力、训练理论与技巧方法、训练实践的质量、比赛的成绩目标、社会承认程度与知名度等方面.明确教练员的任期及其目标责任,赋予教练员应有的责、权、利,将其主要精力集中于训练工作,并腾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去进行残疾人业务知识学习与进修.力争在引进力度、专职岗位设置、考评定级、工资待遇和培训方式等方面,实现教练员“专业”化,稳定化.这样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残疾人竞技体育工作和残疾人运动员的个人特点,且容易建立深厚的感情,促进训练水平的提高和训练效果的提升.
当前,仅有少数省区采用这种专门聘任在编专职教练员模式,如江苏省就实现这种教练员队伍专业化、科学化,形成“聘、训、评、奖、学”等一系列教练员队伍建设机制.
2.2.2 临聘兼职模式
这一选用模式大多数教练员都是兼职的,大多数都有工作岗位和日常训练工作,他们主要是被临时聘用或借用到残疾人训练工作上来.在工作精神和工作情绪上不能完全投入,时间短且任务重,在对残疾人运动员训练上往往带有惯用训练正常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训练培养方式方法上短时间内也不易适应,不够专业,不够科学.
在上述状况中已知安徽省残疾人运动员训练在教练任用上就是这一模式,即采用临时招聘和借用的方式.残疾人训练教练员承担着为省为国培养优秀后备人才的艰巨任务,这是一个需长期付出艰辛劳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练员的工资待遇与劳动付出必须成正比才能调动教练员的积极性,显然临聘兼职教练员不能满足这样的条件和需求.这一模式也较为业余化,不成体系,与当前残疾人竞技体育发展逐渐专业化、科学化显然不适.
现在世界体育强国都重视残疾人竞技运动的发展,建立一个多层次、多系统、多网络的训练体系.俄罗斯建立专项学校网络、俱乐部、各种运动项目的活动部,组建残疾人运动员国家队定期参加全俄和国际性的比赛,建立专门的残疾青少年学校,对这些学校根据地区、训练条件、项目进行布局,在不同的地区的学校中分别设单项训练[4].在国内九十年代后期江苏和上海就已着手建立残疾人训练体系,将运动员平时分散在几个训练点进行训练,在重大比赛之前集中训练,形成多级培养体系,保证训练的系统型、连贯性.而安徽省在这方面基本上还是空白,亟待形成良好有效的训练体系和模式.
有专职残疾人教练员,成立专门训练机构和各项目训练基地后,应按照“科学训练,以赛代训,加强实战”的训练方针,科学系统的定点、定期、定人,实施两种培养训练模式.一是委托培养训练模式,就是省一级残疾人教练员发现苗子和选材,经省残联或教练员本人出面协调,委托运动员所在地体校、特殊教育学校或有条件的高等学校体育部门训练,最后输送到省队,运动员的训练经费或者由省残联支付,或者由训练学校支付.这种模式在其它省区使用过,产生过明显效果,很多世界冠军都是这样培养出来的.二就是统一培养训练模式,统一培养训练就是由地方各级残疾人运动员启蒙教练发掘苗子,这些人多数是由中小学、特教学校或业余体校的体育教师担当,然后经初训和省一级教练员核定,直接输送到省级训练基地或省队训练馆训练,或者是省级教练员发现好苗子直接带到省队,经费直接由省残联支付.这种模式往往要求启蒙教练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责任心,省一级教练员要有严格的把关能力和认真的态度.这种模式训练培养出来的运动员由于在训练条件上的优越性普遍能赛出较好的成绩.
根据残疾人竞技体育项目具有医学分级和功能分类的特殊性和特点,还可采用一些不同的训练培养模式.以残疾人射击项目为例:安徽省已建有残疾人射击项目训练基地(淮北市),若每年和大小赛事时都有来自社会和企业的支持和经费赞助,经过科学系统集训和重大赛事历炼,这一项目可以做到异军突起.这种就是第三种模式:“训练基地+社会和企业支持+科学集训”.
运动竞赛制度发展、实施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残疾人运动员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斗志,影响其训练水平的提高和较好成绩的获得.从目前安徽省残疾人竞技体育的发展情况来看,国际级和国家级的赛事参与度不高,争金夺银的机会少,省级赛事仅仅例行惯例或任务性地开展,省内各级及基层赛事更是空白.因此,构建这一系统的运动竞赛制度模式很有必要:积极融入国际间赛事范围圈,与国际国家级赛事制度接轨,认真办好省残运会的同时创造性地开展其它单项赛事,依托基地鼓励和支持省辖市和基层地区小规模地开展赛事,包括单项赛事,建立和完善残疾人运动竞赛制度,形成行之有效的模式手段.
在省级各项目训练基地成立单项固定赛制,如现有的几个训练基地像射击、乒乓球、盲人门球、坐式篮球等,每两年举办一次单项比赛;在省辖市和县区,每两年或每三年举办一次残运会,条件不够或规模很小的可以市市联合或县区联合共同举办.省残联和省体育局领导带动各级残联和体育部门通过多种方法、灵活方式进行安排、调整各类残疾人体育竞赛赛事,均衡发展各类竞赛项目,增加竞赛数量和场次,开展多形式的残疾人体育竞赛如邀请赛、友谊赛、商业赞助杯赛等形式赛事,改变单一的竞赛性质和目的,开展和推广更多的残疾人体育项目,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比赛机会和展示机会,赢取社会广泛认同和赞誉.
2.5.1 社会化模式
在商业化、职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体育大坏境中,政府的资助可以主要集中在对体育设施的投入上,并在立法上对公共体育物品进行政策扶持.而在残疾人体育人才培养方面运用市场手段,依托社会各界及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赞助,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募集大量经费,专门投入到从事残疾人人才培养训练的管理人员、教练员及运动员身上,包括他们的吃、穿、住、行、个人使用器械等物质资料.例如江苏省区,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投资主体对残疾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进行投资,形成全社会共同发展体育的态势.
各级部门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力开发和发展残疾人体育的无形资产,推动安徽省残疾人体育事业迈向社会化、市场化道路.包括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按一定比例所拨出的部分收入,有社会责任感绩优企业和个人的资助,有条件的残疾人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所作的创收,有条件的还可努力建立残疾人体育基金会,保持有一定的专项运营经费.这种“多渠道集资”的社会化模式,也符合当下经济条件日趋成熟的市场经济社会、和谐社会,不需依赖政府专项拨款和体育机构专项拨款,从而减轻政府财力担负,激发社会资源.
2.5.2 政府主导化模式
由于残疾人竞技运动员与其它运动员不同,他们在生活问题、身体健康问题、个人保障及子女就业问题上面临很多现实问题和困扰,影响他们的训练和运动生涯.因此,各级政府和各级残联应加大对残疾人与残疾人竞技体育经费的投入,把残疾人事业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并明确投放在残疾人竞技体育方面所占比例,纳入属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和年度计划,并根据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以及残疾人竞技体育的蓬勃发展,逐步增加经费的直接投入,同时建立稳定的残疾人竞技体育经费保障机制,再经各级残联报告努力争取,使政府保持在残疾人体育工作上的饱满情绪,经费稳中有升;另以社会各界及企业帮助支持为辅,包括体育行政部门应当安排的部分体育彩票公益金,各级工会、团委、妇联人民团体和老龄协会等社会组织的爱心善款和支持,红十字会、慈善协会及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等慈善团体积极筹集的善款,以及个别企事业单位的资助等.这就是政府主导化的经费筹集和投入模式,这种模式是当前各地发展残疾人竞技体育运营资金的重要方式,即以政府投入为主,以社会力量为辅的方式.
[1]黄静,侯代贵,郭敏刚.北京残奥会对我国残疾人群众体育的影响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12):96-97.
[2]张明.我国残疾人竞技体育管理模式的优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6(5):19-23.
[3]田麦久.运动训练学(体育院校通用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5.
[4]延峰. 俄罗斯体育运动近况[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14(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