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喜带 姚金光 黄小英 夏强
【关键词】医科;研究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5.03.033
随着医学行业竞争压力的增加,研究生教育逐年升温。我院也获得了包括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资格及相应学位的授予权,但如何培养出高水平的医科类研究生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笔者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习和工作期间,曾独立或协助其他导师培养了博士7名,硕士4名,取得了较好的培养效果,其中4名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毕业生,3名被评为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毕业生[1]。笔者总结了几点体会,以便更好地促进我院研究生教育及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1研究生培养的准备工作1.1导师的准备以往研究证明研究生指导教师(即研究生导师)的专业素质和科研能力是培养高水平研究生的先决条件,研究生导师必须是既精通专业知识,又具有很好科研创新能力的复合型教师,还要求对专业英语有较为熟练地掌握。因此一名合格的研究生导师必须同时具备如下条件:①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并具有作为导师组成员指导研究生的资历;②作为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已在国外权威医学杂志发表过较高水平的医学论著;③具有足够的研究经费,每培养一名硕士研究生需10万元以上经费,而博士研究生需20万元以上经费;④具有稳定的研究团队,团队成员中应具有实验技术指导人员。根据我们课题组的培养经验,一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只能培养1~2名博士研究生或3~4名硕士研究生;而国家级科学基金的申报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研究生导师必须拥有很强的科研创新思维能力和扎实的科研基础,才可能申请到足够的研究经费并使科研进入良性循环,成为一名合格或优秀的研究生导师。
1.2培养计划的准备医科类研究生培养是我国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的重点,为了培养优秀的医科类研究生,必须根据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对医科类研究生的培养方案进行合理的设置与规划。培养计划与教学内容应当注意医学专业知识与科研创新能力的综合培养,对于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侧重专业能力,但科研创新能力不可偏废;而学术型研究生可侧重于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但同样不能偏废专业能力的培养,否则很难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高水平高素质的医科类研究生。我们课题小组根据国家与学校关于研究生培养的具体目标,结合肿瘤病理学专业的特点,对所招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了合理的设置与规划,强调肿瘤病理学专业的基础理论与病理诊断实践相结合以及学位课题与临床病理诊断训练相结合,尤其注重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内容。我们的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不仅可以提高研究生的质量,而且可以提高导师组成员的辅导水平;这种研究生学位课题与临床病理诊断思维能力并重的培养策略很好地体现了国家培养高级医学人才的目的,能使研究生自身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并能很好地激发他们的科研热情。
1.3研究生的准备做好研究生宣传鼓励工作,培养他们的科研学习兴趣,进一步向他们阐明医学科学研究的意义,提高研究生的科研积极性,树立专业学习与提升科研创新能力的信心。要求研究生提前预习科研相关技能如科研方法学、统计学、专业英语等;同时,也要求研究生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和课题组的研究进展情况,便于科研课题的顺利开展。
2研究生培养的具体实施2.1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科研临床创新思维能力是指对新生事物或未知事物具有独特的思考、分析并解决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从事科研工作的必备基本条件。对于医科类研究生来说,科研创新思维能力必须以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为支撑,因此,首要的任务是对他们进行科研基础理论的集中培养,以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在研究生的课程学习阶段选修和攻读与专业及研究方向密切相关的医学基础及科研基础课程,如攻读肝癌发病机制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就应选修肝脏病理学、肿瘤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分子克隆、实验动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理论课程及相关实验技术课程。此外,在此阶段也要注重专业英语能力的培养,要培养研究生独立阅读英文类专业文献,定期进行文献导读的讨论工作,能发现问题,并提出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从中可以培养研究生的严谨科研思维能力。在科研课题阶段,研究生要常规参加科室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如课题组研究相关实验技术等;针对专业方向,定期深入开展相关专题的学术进展讨论,要求所有研究生发言,针对相应主题发表各自的见解,以开阔他们的视野和提升思维能力;同时要定期汇报研究进展,及时与同学和导师讨论科研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或新发现,以促进研究课题选题的科学合理。此外,要求所有研究生必须根据导师的研究方向自行选题,完成研究方案,并接受课题小组的集体论证。事实证明,这种培养模式可有力激发研究生的科研创新潜能。
2.2切实提高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研究生的科研学位论文的水平不仅反映其科研创新能力和培养的质量,而且也能很好地体现导师的科研能力和指导水平。就我们的培养经验来说,要想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必须以提高他们的科研学位论文的质量为核心,具体要注重如下几个环节:①提高科研课题的质量是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灵魂,因此,导师一定要把关好研究生科研课题的选题质量、研究过程中的实验质量、实验数据可重复性质量。②提高科研实验记录的全面性及准确性是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科研记录内容应涵盖实验目的、原理、材料与试剂、仪器、实验步骤、观察时间、结果及实验讨论与分析,导师应定期检查实验记录并提出问题,把好质量关。③提高研究生阅读专业与科研文献的能力是提高学位论文写作质量的重要步骤,由于学位论文格式及专业与科研文献大同小异,因此,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可提高学位论文的质量。④导师要特别重视研究生日常工作中的科研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不要寄希望于临阵磨枪。在医学专业学习阶段,注重就某个专业问题的进展开展讨论式写作;在科研实验阶段,要求研究生就所研究的主题进行国内外文献的导读汇报,并完成相关主题的文献综述,要定期开展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总结汇报。我们课题组一般要求研究生在科研课题实施的过程中,每周进行导师组内研究进展汇报,每季度进行学科组内研究进展汇报,每学期进行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总结。在所开展的科研进展汇报讨论会上,要求所有研究生准备各自的研究进展汇报,必须就所汇报的内容进行质证与提问,这样可以发现新的问题并解决。在课题结束后,要求研究生首先撰写英文语种的论文并选择合适的杂志投稿;同时,也要求至少在答辩日期前半年完成学位论文的全部工作,其目的有两个:其一,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根据所投杂志的评委评审意见,补充相关实验内容;其二,导师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仔细审校,研究生也有时间根据导师的意见进行仔细修改,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论文的整体质量,而且也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精益求精的科研精神。通过上述措施,我们课题组培养的毕业研究生学位论文均获得好评,盲审通过率为100%。
3问题与对策分析我国医科类研究生培养时间较短,目前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①存在本硕连读、本博连读、硕博连读、单纯硕士、单纯博士等多种培养模式,而且还有专业型与学术型之分,培养目标不明确,存在交叉矛盾之处。这是中国医科类研究生教育的硬伤,但目前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已意识到这种缺陷并着手解决,相信很快就会出现好的局面。②由于我国医科类研究生扩招及部分招生院校导师遴选不严格,致使部分科研能力较低的老师进入研究生导师队伍。因此,为了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必须严格控制导师的遴选标准和相关制度,申请研究生导师必须具有在研的课题及足够的研究经费,因为课题经费的多少直接决定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只有具备这种科研条件的老师才能成为合格的导师。但现实的情况是部分医学院校盲目扩招,致使导师遴选条件放松,所招研究生无法开展有深度或广度的研究,自然也不可能培养出合格的毕业研究生。可见,严控导师的招生资格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③不重视科研道德素养的培养。目前,多数医学院校在研究生课程中未将科研道德素质教育纳入培养计划,致使很多研究生存在科研诚信、科研态度等问题。因此,应注重加强医学与科研道德素养的教育[2]。
总之,我们课题组通过多年的培养医科类研究生的实践证明,只要注重科学的培养大纲和教学内容、突出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作为培养重点,关注学位科研课题的选题和实施等核心环节,将可保证培养出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医科类毕业研究生。参考文献[1] 龙喜带,姚金光,黄小英,等. 黄曲霉毒素B1相关性肝细胞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33(9):11871190.
[2] 蔡晶,杨菁. 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思路[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32(11):5960.
(收稿日期:2015-04-14修回日期:2015-05-26)
(编辑:潘明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