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华
(中共湖南省委直属机关党校,湖南 长沙 410001)
2014 年3 月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其中“严以修身”是“三严三实”的基础条件和首要环节。领导干部“严以修身”,应当着重于修炼人格魅力。追溯古今中外政治家的从政历史可以发现,仅靠权力树立起来的威严是不长久的,只有靠人格魅力树立起来的威信才经得起时间考验。领导干部人格魅力是指其品德、性格、气质、智力、才学、能力、感情、经验等个人综合素质吸引人和感召人的影响力,它是居于领导干部权力影响之外的、能让下属和群众敬佩、信服的一种自然征服力。领导干部加强自身人格修养,增强人格魅力,对于反腐倡廉,对于带领群众投身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代管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借助于人事、工资、激励等权力性影响力只能调动下属60%的积极性,而其余40%的积极性则要靠领导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去调动。有的西方领导科学专家甚至认为,领导的成功,是由99%的人格魅力与1%的法定权力构成的。这些数据说明了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重要性。非权力性影响力与权力性影响力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非权力性影响力离开了权力性影响力,领导活动将得不到保障;而领导者若缺少非权力性影响力,其权力性影响力将受到限制和削弱。当领导者以权压人、盛气凌人时,被领导者就会敷衍、屈从、心生怨恨、消极怠工,因而权力性影响力对被领导者的激励作用是有限的,有时甚至起阻碍作用。尤其对于法定权力有限的基层领导者来说,如果有知识、有能力,而且品德高尚、处事公平公正,群众就会从心理上归属,行动上自觉服从,从而弥补组织赋予的法定权力的不足。因此,非权力性影响力可以使原本刻板的命令或计划变得富有人情味,让被领导者心悦诚服,变被动接受为自觉行动,这样的领导者更有权威和影响力。官威是短暂的,唯有人格魅力才富有生命力。优秀领导干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出高尚的人格力量,群众和干部自然会心悦诚服;反之,人格低劣的领导者,即使靠职权支撑起一时的威风,但最终会露出本来面目,其法定权力再大,工作也只能是被动的。领导干部的人格魅力可以为党增光、给事业添彩,领导干部如果把自己具备的素质、品格、作风、工作方式等个性化特征与领导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提高执政能力,更好地完成执政任务。
一个组织的生存力,取决于组织成员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来源于领导干部本身对组织成员自我意识的培养,使之以高度自觉的精神团结在自己的周围。领导干部在法定权力有限的条件下,要造就团队精神,就要靠自身的品德修养、知识水平、思想情感、工作实绩和表率作用等形成人格魅力,使人尊重、让人信服,成为群众行为的标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使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进一步树立,党心民心进一步凝聚,形成了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俗话说:“得民心者一呼百应,失民心者一事无成。”领导干部的人格魅力对民心的影响至关重要,身负重任的领导干部必须重视自己人格的塑造,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带动群众,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戴。领导者高尚人格的影响,有助于群众接受科学的理论、树立正确的理想。下属在实实在在的人物形象的感染下,能够体悟出难以用语言表达的道理,能激发出潜藏于内心深处的真挚情感。领导干部有了这种高尚的人格,就能在干部群众中享有威望,就有强大的号召力,就能有效地带领群众做好工作。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员干部的一声“跟我来”,激励起多少人冲锋陷阵;在和平建设时期,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等领导的形象,激励起多少人无私奉献!所以,领导干部的人格魅力越强,就越能在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就越能凝聚多方面的正能量,从而形成一个强大的磁场,感召广大群众紧紧围绕中心目标,团结一致开展工作。
群众常常愿意为富有魅力的领导者积极工作。有人格魅力的领导干部给予群众越多,群众给予的回报也越多,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也越显著。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喜爱自己所做的工作,具备积极进取的意识,表现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因为只有当领导干部把爱心和进取精神融入他所从事的工作中,他的潜能才能得以充分的挖掘,并由此带来工作质量的改善、工作数量的提高和工作绩效的成倍增长;也只有当领导干部将自己的激情融入他所从事的工作中,他的言行才具有号召力,从而吸引下属和群众自觉自愿地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比如,周恩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献出了个人的一切,他的人格魅力为人称颂,历史功绩丰碑永存。又比如,因积劳成疾而病逝的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牛玉儒的人格魅力的核心就是对事业有激情:上级说他是“全区最有激情的干部之一”,同事称他“就像一团火能把周围的人点着”,部下则表示跟着这样的领导干事“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
1.真实性。真实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这种领导干部的人格魅力是实实在在地建立在领导者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目标高度一致的基础之上。比如,毛泽东身居高位,与人民同甘共苦。解放以后,他仍然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睡简陋的木板床,饮食以粗茶淡饭为主,一件睡衣穿了十多年,打了73 个补丁,他的皮鞋和拖鞋也是补了又补,一直补到不能再补。“三年困难”时期,他有时一天只吃一盘马齿苋或炒菠菜,与人民共同度过困难。所以他的魅力形态是真实的。二是领导干部的人格魅力实实在在地存在于领导者对被领导者及人民群众的实际态度之中,而不是领导者的虚假掩饰、自我标榜或舆论宣传。在实践中为什么在某些领导决策指示后,层层贯彻的影像不绝于眼、“坚决认真”的声音不绝于耳,可实际落实的效果却总是不能尽如人意呢?原因之一就是某些领导者“只打雷不下雨”或是“雷声大雨点小”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失去了下属和群众的信任。
2.超越性。超越性指的是领导干部的人格魅力使被领导者由衷地对其信任、爱戴、拥护,在实际上已经超越了该领导者所拥有的实际职务的管理范围和影响范围。例如,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方工,他身材瘦削、面庞清癯,神色从容、言语和缓,和他打交道的人可以从他的言行中感到他的沉静和大气。正是这样一个身材瘦削的人,从事检察工作23 年,脚踏实地、勤奋工作,参与和主办了近3000 件刑事案件的审查和起诉,无一错案。他挑重担,打硬仗,出色地完成了对成克杰等一批贪官的起诉工作。他承办了新刑法实施后全国第一例“利用邪教破坏法律实施”案,受到党和人民的高度评价。他多次立功受奖,被称为“北京第一公诉人”。他的高尚人格、优秀品质及其先进事迹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已经扩展到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远远地超出了他所实际拥有的权限范围。
3.长效性。长效性指的是领导干部的人格魅力由于具有真实、健康、自然的特性,不论其魅力形态怎样发展变化,但其顺应历史发展客观规律、与社会历史发展方向相一致、与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相一致的魅力实质却始终不会改变,具有很长时期的影响效果,有的甚至会持续到永远。“老百姓评价领导干部优秀不优秀,首先看的是人品。”其实质就是看领导干部为老百姓做了什么。苏轼在任杭州知州的时候,疏浚西湖,人们为纪念他的功绩,将其所建堤坝起名“苏堤”,千载留名。“权力只能显赫一时,人格魅力可以穿越时空。”又如,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中国社会和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红岩》中的许云峰、江竹筠、成然、刘思扬、华子良等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壮烈牺牲的革命先驱的高尚人格和崇高品质,始终为亿万人民所传颂。再如,社会主义建设年代的好县委书记焦裕禄让人民永远铭记于心,其高尚人格必将百世流芳。
1.两面性。少数领导干部人格魅力形态在现象上存在,但在实质上不存在。从表面上看,人格低劣的领导干部也表现出了一种高尚人格魅力形态:口口声声“做公仆”,字字句句“为人民”,声嘶力竭“改作风”,豪言壮语“反腐败”,而实际上干的与口头上喊的和纸面上写的完全是两码事,呈现出两面性。。我们发现,受到党纪国法惩罚的腐败分子,几乎都曾经在台上表示过要“坚决反腐倡廉”。由于在本质上缺少人格魅力属性,所以只有靠虚假欺骗来维持其影响。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四种:一是在讲政治上,思想不纯、是非不清,有的确实具有较高的理论和政策知识,但在履行责任和义务的同时,他们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党的领导和路线产生怀疑与动摇,出现信仰危机、精神懈怠。这些领导干部在重要的位置上掌握实权,却背离国家和人民,充分说明他们理想信念的严重缺失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极度扭曲。二是在践行群众路线上,工作不实、言行不一。有的领导干部为了个人升迁热衷于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为完成目标任务不惜挖空心思弄虚作假,骗取荣誉与组织信任。三是在廉洁从政上,自律不严、公私不分。有些领导干部对廉洁自律的若干规定讲起来头头是道,看上去十分清正廉洁,而落马后其腐败事迹每每让人触目惊心。四是在发扬艰苦奋斗作风上,行为不端、要求不严。在工作和事业上,作风漂浮,形式主义严重,讲究排场、贪图享受;公务接待,相互攀比,铺张浪费。这些领导干部双面人格的存在,危害十分严重,极易催生腐败,败坏干部队伍形象,削弱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
2.落后性。行为偏离甚至抗逆客观历史发展规律,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相背离,代表的只是个人、少数人或小集团的既得利益。人格低下的领导干部之所以常常被人“戳脊梁骨”,说的话没人听,发出的号召没人响应,原因就在于其人格的落后性。
3.短效性。因为与人民群众缺乏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的坚实基础,人格低下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及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只能依靠权势强制来维系,它只能是在短时期起作用,一旦其实质被识破或揭穿,这种领导者的人格魅力形态也就荡然无存了。比如,林彪曾经手捧红宝书,高呼“万寿无疆”,暗中却迫不及待地进行篡党夺权阴谋活动。其虚伪人格的影响力从极强逐步演变为极弱,最终随着外逃飞机的坠落,这种虚伪人格自然会为人民所不齿。又比如大贪官成克杰,当初不是在台上用“因为一些群众的生活困难,我每天都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的欺骗性语言使不少人感动得泪流满面吗?当其将人民的巨额财产敛为己有的腐败事实被彻底揭露之后,其所谓的“人格魅力”也就荡然无存了。
加强品德修养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要亲民爱民。群众期盼的是能走进基层倾听他们呼声、关心他们疾苦的公仆,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官老爷。增加亲民务实的人格魅力,是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关键因素。二要公平廉政。“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公平正直的领导干部说话有份量,做事能服众。要以清廉为荣,以谋私为耻,不为繁华困扰,不让名利缠身,不因贪逸丧志;过好名利关、权力关、人情关、金钱关、美色关,挡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耐得住寂寞。三要正确行使手中权力。具备人格魅力是领导干部权力运用的最佳状态,是领导干部个人权力、个人影响力的升华,能够在领导活动中转化为对被领导者的导向力、凝聚力和号召力。领导干部的权力来自人民,权力服务的对象是人民,而不是个人和少数人;权力是一种责任,必须对人民负责,权力越大,责任就越重。只有这样对待权力,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作为一个有魅力的领导干部应该是一个深邃的思考者,要善于思考,多动脑筋,多想问题。一个盲目的领导干部,一个懒于动脑的官僚主义者,是不可能搞好工作的。要坚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独立思考,大胆构想。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伊始就明确倡导要在全党范围内“解放思想”,“要独立思考,敢想、敢说、敢做”。他曾对党内思想僵化、随风倒、不讲党性、不讲原则、说起话来看风头、看风向等做过形象描摹:“书上没有的,文件上没有的,领导人没有讲过的,就不敢多说一句话,多做一件事,一切照抄报照搬照转。”鉴此,领导干部无论公务多么繁忙、时间多么紧张,也要抽时间静下心来思考问题,调理思路,从而增强工作的预见性、超前性和科学性。要有好的思维方法,要有长远和全局的视角,善于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要学会运用辩证法分析和看待问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缺乏系统认知的人能够对瞬息万变的现实自如应对。领导干部应当知识广博,熟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基础理论,做到融会贯通;对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教育、文艺、法律、体育、军事等知识,都要有所涉猎;要精通各门管理科学,包括经济管理、行政管理、科技管理、领导科学、人才学、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内容;要有社会生活方面的知识,积累自己的直接经验,使零碎经验系统化;要特别精通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掌握得越多,对本行业越熟悉,在工作中就越有影响力和发言权。领导干部应该自觉成为“学习型”干部:学习政治理论,提高理论素养;学习业务知识,提高工作水平;学习必备知识,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本领。具体而言,提高学识魅力的途径有三:一要勤于读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的书越多,获取的知识就多,思想理论水平才有可能提高。切不可把宝贵时间耗费在吃喝玩乐上,虚度年华,不学无术。二要博观约取。要立足眼前,着眼未来,建立起一种既掌握某一学科或领域的专业知识能向纵深拓展,又熟悉与科学的领导活动相关的门类能横向延伸的“T”字型知识结构,形成博专结合、个性鲜明的学识风格。三要善于应用。特别要在学习立场、观点和方法上下功夫,并要善于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领导干部必须是一个心理健康、胸襟宽阔、意志坚韧、情绪稳定的人。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生活节奏普遍加快,压力日益加大,由此所产生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也逐渐增多。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行为健康的基础。领导干部心理是否健康,对其执政能力及公共关系的和谐都有重要影响。面对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环境,领导干部的心理常常会受到巨大冲击,因此要有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去面对工作、事业和人生。如果能够以感恩、和善、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人,以积极进取的心态做事,以顺其自然的心态看待仕途的升迁,不患得患失,不计较名利荣辱,不压抑真实的自我,不因一时的挫折心理失衡而自甘堕落,就会从工作、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从而也能感染、影响周围同志更加积极有为地开展工作。
首先,必须具有决策能力。要具有战略头脑,善于深谋远虑、运筹全局,面对问题善于作出决断,能够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把握事物的本质,选择最佳方案。其次,必须具有组织能力。组织能力可以看作是对内的协调能力,即促进组织内部各组成要素的协调有序,使整个组织步调一致。最后,必须具有创新能力。要对环境变化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和预测能力,对于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能够及时提出新观念、新方案和新方法,敢想敢说敢改革,使工作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提高能力以增强魅力的途径在于:一要加强实践锻炼。到困难多、矛盾多、问题多的地方去,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二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避免空谈。“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是贴在墙上、挂在嘴上、写在纸上,而是要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实际效果上。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81.
[2]王宝良.塑造领导者的人格魅力[J].中国乡镇企业,2009,(2).
[3]薛 茹.浅谈领导者的人格魅力[J].前沿,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