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足球教学改革与学生足球意识的培养初探

2015-08-15 00:55:12尹俊卿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足球运动球员足球

尹俊卿

(长沙师范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00)

足球意识具体指在足球运动的课堂教学训练和比赛中,球员对自身具备的各项技能、 作战技术的运用条件和时机所具备的规律性认识。 足球意识对足球比赛的胜负产生着关键性的影响,是足球比赛的精神支柱。因此,要想通过高校足球教育切实提升球员的足球水平,除了应该强化球员的身心素质外,还必须加强对学生球员足球意识的培养。所以本文在分析了当前高校足球教学中学生足球意识培养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足球教学改革和学生足球意识的培养措施分别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足球意识,为我国足球运动整体水平的提升创造做出相应的贡献。

1.高校大学生足球意识培养方面存在的各项问题

1.1 学生足球理论知识相对匮乏

受应试教育影响, 学生在进入高等教育阶段之前主要为高考作准备,初级教育对体育教学有所忽视,即使一部分初级中学在国家素质教育的号召下加强了体育课程在整体课程体系中的比重,但是对足球课程的重视程度偏低,一般只是简单的组织学生在课堂中进开展足球体育活动, 但完全没有进行体育理论知识的讲解,因此学生在进入到高等教育阶段后所掌握的足球理论知识相当匮乏[1]。

1.2 学生球员参与比赛的能力较弱

在高校足球体育训练和常规比赛中,由于学生球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训练,足球意识偏低,真正参与到比赛过程中选位和跑位能力都不强,赛场拥挤现象时有发生,对球队整体水平的提升产生着不良影响。

1.3 球员不能合理运用自身技能

球员对自身各项足球技术的合理利用既是衡量一个队员技术水平的首要因素,也对足球教学任务的完成产生着重要的影响[2]。大学生对于足球技术的学习一般只是局限于对教师的单纯模仿,机械化程度高,技术动作看似标准熟练,但是在实践应用中却缺乏及时应变能力,严重限制了自身各项足球技术的发挥。

1.4 球队整体协作意识差

足球是一项多人协作的体育运动。 但是由于一部分大学生接触足球运动的时间相对较短, 足球素养偏低, 造成球队各个队员的综合素质可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因此能力优秀的队员往往个人意识较强,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不能与队友达成默契的配合,严重影响了其他球员的跑位与接应, 最终必然会导致比赛的失败。

2.高校足球教学改革对策

2.1 在内容设置上应该以学生兴趣为导向改革教学模式

高校足球课是体育教育领域践行素质教育思想的重要阵地。近几年,我国高校纷纷响应国家素质教育的号召相继开设了足球专项选修课,允许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适当的选修该课程。 但是高校对这一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和选择却没有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在足球学习方面的心理需求为导向,只是简单地按照足球技术教学的基本要求对学生足球技术进行培训和指导,教学效果相对较差[4]。 基于此,高校体育教育部门应该在坚持必要的基本战术教学基础上,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让学生在有针对性的教学选择中强化自身足球技术能力。

例如,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带球能力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学习基本的带球要领后,尝试性带球,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在带球过程中表现出的缺陷,如控球力度不好、控球方向感差等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并为每一组学生设置相应的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对学生带球技术的锻炼。 以带球方向性较差的小组来说,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设置相应的直线带球接力游戏:教师在带领学生完成几组基础性训练后,根据操场上的跑道线,在将本组队员分为两个队后要求两队分别站在两个相对较远的跑道上, 并根据学生人数每10米的距离设置一名接力学生,要求学生在带球运动时球必须保证在跑道范围内,否则算接力失败,由失败同学作为第一名学生重新开始接力跑,最先完成接力比赛的队获胜。 这样,学生在竞争意识的的推动下和游戏兴趣的影响下, 必然在比赛过程中高度集中注意力,训练效果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对学生自身足球意识的养成产生着相应的积极影响。

2.2 增加理论教学比例,为大学生足球技术操作提供科学的指导

足球运动最关键的一点就是高度重视集体合作意识以及队员自身运动思索的能力。 我国高校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群体,高等教育中精神思想的优化对大学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来说,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在锻炼学生各项体育运动技术能力、强化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帮助学生逐渐树立起终身体育的思想[5]。高校的足球运动教学也应该充分认识这一问题,适当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丰富足球教育的内涵,并对教育方法加以创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创造条件。

2.3 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设置有针对性教学模式

高校足球运动教育的教学管理思想一般以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设置教学内容。 对于一些基础相对较强,运动能力高的学生可以适当安排一些对抗性联系,逐步增强学生在足球学习过程中的竞争意识。 而对于基础性相对较差,身体协调度不够好的学生,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选择诱导性教学模式,安排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将这种兴趣转化为足球学习的精神动力,让其在平时生活中自觉加强足球技术锻炼,最终在保证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强化足球技术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设置,能够同时兼顾基础强和基础弱的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高校大学生足球意识的培养途径

3.1 通过文化知识讲解,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一个人对一项运动的理解与其对这项运动文化的了解程度息息相关,在足球实践教学中适当的穿插足球文化课讲解,向学生阐述足球的起源、较为经典的比赛等,能够加强学生对于足球运动的认同感,进而在学习过程中自觉探究足球运动技术等,为足球意识的养成奠定基础。

3.2 拓展学生视野,加强学生对于足球学习的信心

学生比赛时的足球视野包含对对手战术的正确判断以及对自身作战动作的选择等,与学生的观察和判断能力息息相关[7]。所以足球教育中教师应该在保证学生具有扎实基本功的同时,安排学生对一些较为经典的对战案例进行模仿性训练,在观察、模仿和对战中,加强学生对自身各项足球技术的理解和掌握,进而拓展学生对于足球学习的认识,提升学习信心。

3.3 加强团队赛训练,提升学生是比赛能力

在科学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自身基本足球技能必将得到相应的强化,但是要想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足球比赛竞技能力,加强各类相关技术在比赛中的实际应用,就必须积极组织学生注意定期参与到训练性团体对抗比赛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3.4 注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帮助学生塑造积极、乐观、坚强的品质

在现代社会,足球比赛受到各类相关因素的影响,不确定性明显加强。 这就要求球员在具备优异的技术作战水平和身体素质外,还需要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胜不骄败不馁,即使受到不公正待遇也能保持平和的心态通过正常手段解决,为其足球意识的强化提供相应的心理保障。

4.结语

综上所述,鉴于我国高校足球教学在学生足球意识培养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所以其教学改革应该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原则的引领下,深化教学理念改革,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的采取一定措施对教学方法等进行创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足球意识的强化创造有利条件,推进我国足球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1]张欢.高校足球教学改革浅析[J].科技资讯,2012(35):186-186.

[2]陈祎.现代高校足球教学改革之我见[J].才智,2015(6):48-48.

[3]杨涛.试论高校足球教学改革的必然性及优化策略[J].求知导刊,2015(3):85-86.

[4]周舟.新形势下高校足球教学改革及对策之我见[J].体育时空,2016(12):191-191.

[5]黎红明.加强学生足球意识的培养与训练[J].运动,2012(10):125,103.

猜你喜欢
足球运动球员足球
在足球运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路径探析
成才(2023年14期)2023-11-16 03:26:08
高中校园足球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科学咨询(2021年1期)2021-12-30 12:31:05
浅析激发幼儿足球运动兴趣的策略
灌篮(2021年4期)2021-11-22 09:56:11
高校校园足球发展现状与发展模式研究
我不只是球员
NBA特刊(2018年11期)2018-08-13 09:29:16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中国漫画(2017年4期)2017-06-30 17:04:03
认识足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