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术期刊编辑的职业要求与追求

2015-08-15 00:49:15陈美华
关键词:专家学者学术期刊成果

陈美华

(南通大学 杂志社,江苏 南通226019)

在文化多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当下,学术期刊作为不同专业文化向纵深研究和发展的传播平台,面临着市场竞争、作者和读者的自由选择以及内容质量的层次不齐等复杂因素,特别是现在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生存与发展状态可谓危机四伏。 然而,学术期刊是否能够越办越好,积聚影响力,受到读者的欢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辑的运筹帷幄。学术期刊编辑有其自身职业特征, 期刊对编辑也有特定要求。 编辑如何在错综复杂的严峻形势下不断提升学术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是其一生的不懈追求。

一、学术期刊编辑的职业特征

与其它刊物相比,学术期刊有着鲜明的学术特征,面对的群体也不一样。作为编辑,与之相对应的职业特征更为显现。

(一)以追踪学术成果为中心

学术期刊以刊发不同专业领域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为中心,通过约稿、组稿、修改稿、审稿以及排版印刷、校对、出版刊物等系列环节,充分展现各领域内最新研究成果。 编辑作为学术期刊的直接负责人之一, 工作的中心显然是及时关注学科领域内的最新学术动态和研究成果,力争最权威性刊发;日常工作中更应掌握一定的专业领域知识,把握研究和发展方向,有针对性约稿、组稿;遇到不同观点的文章,还应提供相应平台,产生百家齐放效应。 为了能够刊发最新的学术成果,编辑往往要参加不同的学术活动,追踪学术成果,拿到最佳的稿件。

(二)以专家学者为交往主体

人是学术期刊的创办和传播主体。 专家学者为学术刊物提供学术内容,编辑通过刊物为作者与读者架起沟通桥梁,读者通过刊物把握专业领域的最新动态。 显然,为了最新、最权威的学术成果,编辑日常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与专家学者打交道,为此,编辑首先就要通过各种方式与专家学者建立关系,加强沟通,深化友谊,为源源不断的高质量学术成果储备资源库;其次,要及时把握不同的专家学者研究动向、学术研究进展、阶段性成果等,并熟悉和掌握研究上的困难,帮助解决,以便顺利完成学术成果;再者,编辑要从专家学者的生活、工作情况上给予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尽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研究条件和便利。 此外,作为一名相对的“门外汉”,要谦虚勤学,多向专家学者学习请教,多交流探讨,不断提高个人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三)游走于多个领域之中

学术期刊尽管专注于学术成果,但毕竟是期刊的一种,显现着传播媒介的形态属性。 这就要求编辑不能固步自封,思维和日常工作仅仅停留在学术领域内,而应同时关注作为传播媒介的内在导向,寻找到学术与媒介的最佳契合点。 特别是学术刊物自身的影响力,不仅要靠学术权威和质量去营造,而且要在学术传播中赢得口碑,抢占资源,争取关注度,用期刊本身的传播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专家学者关注、交流、表达,真正实现打造成为百花齐放的平台。 这对编辑在期刊传播领域内应具备的造诣提出了考量;为探寻学术与传播之间的最佳契合点提出了要求。

二、学术期刊编辑的职业要求

从学术期刊编辑的职业特征可以看出,学术期刊学术化、学者化、传播力都对编辑提出了鲜明的要求。 编辑也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才能胜任学术期刊的编辑工作。

(一)编辑要有学者观

这既是确保学术期刊权威性、影响力、知名度的有力保障,也是学界的普遍共识。 编辑作为一门专业知识,有其内在规律,具备过硬的编辑知识是从事编辑工作的基础性保证。 但从事学术期刊的编辑,相应的学科领域对编辑同样提出了专业化要求。 因此,编辑还应在一个或几个学科,或大学科内具备一定的造诣,有相应的研究方向和成果,成为这个领域内的学者。 此外,编辑虽然很难在所有专业领域内学者化,但对相应的学术思想、研究动态、观点讨论有一定的见解力、分析力、评价力,对“学术期刊的选稿和审稿应具备敏锐的学术眼光”[1]。 唯有将自己学者化,才能修改、完善相应的稿件,提出不同的修改意见;才能有针对性约稿、组稿,辨明学术的真正价值,引领学术发展;才能具备与专家学者交流、学习、讨论的能力和水平,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二)编辑要有话语观

学术期刊依靠话语的权威性、导向性、科学性标杆立影,对学术应具备鲜明的态度;同时作为传播媒介,话语的影响力不容忽视。而这种话语态度与影响力诠释主要通过编辑产生。这要求编辑应具备话语观。 主要体现在:对各种稿件的选、审、校、刊等要有明确的意见建议,综合把握期刊的学术导向性;对有或没有学术观念分歧的,都要有自己明确的思考和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前提是应“追求真理”;特别是在学术思想的碰撞中,既要有百家争鸣的话语意识,又要科学引导主流话语形态的表达,在百花齐放中同频共振。

(三)编辑要有特定的理想信念

学术期刊编辑除了应具备过硬的职业素养外,同样需要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引领期刊实现长足发展。 首先是对学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学术追求为根本出发点,以取得学术造诣为落脚点,把学术作为职业的根本和人生价值的体现,坚定学术必将成就人生的信念;其次是编辑对学术成果的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对专家学者的辛勤劳作要尊重推崇,对学术与人生的考量要明晰透彻,在痛与快乐中,坚定学术理想;再者是编辑要坚定学术精神,积极崇尚科学,深入探究,勇于创新,追求真理,与一切学术伪科学做斗争,坚决杜绝一切人情稿、抄袭稿,坚决抵制各种学术腐败行为,把真正的创造、创新作品展现给读者。

三、学术期刊编辑的追求

作为学术期刊编辑,提升期刊在学界的权威性、影响力、知名度,并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产生巨大的学术价值、思想文化价值以及社会价值,是职业的毕生追求。 为此,编辑在日常工作中应根据职业特征和职业要求,做到如下几点。

(一)追求勇攀高峰的理想信念

就个人而言,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取得更大的成绩,是职业追求的基本素养,编辑要坚定和提升追求卓越的毅力,切勿满足现状、止步不前。 就学术期刊本身而言,不断提高质量,展现更多更大学术价值是每个编辑不懈努力的目标, 高标准让编辑不能停留在有稿源的基础上,而是要通过各种途径拿到质量最高、话语最权威的学术成果,努力提升办刊品质。 就学术期刊评定而言,尽管评估体系在不断变化,但高标准、严要求的核心期刊评定一直是各大期刊努力的方向。 而对于每个学术期刊不管起步如何、质量如何,都有跻身核心的机会和平台,在竞争较激烈的当下,不进则退、起起伏伏已是学界的普遍共识。 作为编辑必须树立坚韧不拔、勇攀高峰的信念,勇于挑战各种困难,方可为期刊长足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二)追求浓厚的职业兴趣

兴趣是长久从事一份工作的出发点和动力源;反之,没有兴趣,只能是被动式、任务式工作,势必止步不前、不进则退。 特别是对于学术编辑来说更要保持和提高对编辑工作的兴趣。有了兴趣,编辑围绕提高期刊质量,不断开启大脑,发散思维,调动各方面资源,在约稿、组稿、审稿、发稿等各环节上下功夫,全面提升学术期刊的整体质量;编辑将有更大动力,投入更多精力在学术界、传媒界畅通渠道,拿到更多的学术成果。 为保持兴趣,编辑应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对难以拿到的稿件不气馁、不放弃,即使约不到也要乐观看待,为长远考虑。 这对于保持编辑部整个团队积极的工作热情和知难而进的动力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三)追求学者型气节

做学者型编辑既是学术期刊的职业要求, 又是编辑的个人追求。 永葆学者型气节更是编辑秉持的人生信条。这也是知识分子的核心修养。然而,在物欲横流的大千世界里,很多知识分子很难坚守住学者型气节,经不住权力和利益的诱惑,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学术造假、抄袭,攫取更多更大的利益。学术期刊正是这些假丑恶暗藏的平台。作为编辑,一方面要秉持住学者型气节,追求真正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传播价值,伸张和弘扬真善美,注重学者的综合修养;另一方面要以确保学术期刊质量和荣誉为根本,坚决防范一切学术成果抄袭剽窃、造假等现象,杜绝一切人情稿、关系稿,按质量和价值择取稿件。

(四)追求学术圈内的学术活动

作为从事为学术服务的编辑职业,各种交往均与学术密切相关,从而形成了特定的学术圈。编辑应积极融入学术圈,与专家学者建立深厚友谊,及时掌握学术动态,主动约稿,并在学术圈内建立本期刊的权威性和美誉度,凝聚更多的学术力量,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作为一个学术平台的编辑还应组织各类学术活动,凝聚相关专家学者进行学术切磋、文化观点碰撞,并组织相关文稿专栏,供学术表达;应积极参与到学术活动中,向专家学者学习请教,把握研究主流、成果动态以及学术观念等,积极策划相应主题供探讨和交流,为学术期刊的约稿组稿打好基础。

(五)追求用新兴传媒提升学术期刊的影响力

当下社会,微博、微信等传播媒介盛行。 特别是微信已经成为大众最为青睐的传播交流平台, 对微信公众号的运用更是宣传的有效手段。 很多期刊已经设置微信公众号来提高影响力和知名度了。 “学术期刊编辑应明晰自己肩上的文化使命,包括文化传播、文化建设使命,增强文化担当意识,提升传播效果,扩展传播价值。 ”[2]基于此,应与时俱进,充分掌握微信等新兴传媒的特性,与学术期刊紧密结合起来,在相应学术群体内建立起虚拟世界里的微信圈,充分利用起公众的闲余时间和文化信息消费需求,为专家学者及时掌握期刊动态、学术动态提供最为便捷的平台。

当然,学术期刊编辑还应追求基本的职业操守,运用好自己手中的学术权力,为专家学者做好学术服务和保障工作;应与一切凌驾于学术之上的不法行为做斗争,坚决捍卫学术的神圣地位。 编辑更应与周边同仁建立良好关系,团结努力,积极营造学术氛围,共同提高办刊、组稿的能力,为学术期刊的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杨荣华.学术期刊编辑应具有敏锐的学术眼光[J].学术探索,2014,(1):126-128.

[2] 徐绍华.试论学术期刊编辑的文化使命[J].中国编辑,2012,(4):46-50.

猜你喜欢
专家学者学术期刊成果
七一智库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
党课参考(2021年17期)2021-09-21 10:41:22
七一智库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
党课参考(2021年15期)2021-09-02 05:34:32
七一智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
党课参考(2020年18期)2020-09-25 09:47:44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工大成果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
《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库
党课参考(2017年4期)2017-04-14 10:2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