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刚
(曲阜师范大学,山东 日照 276826)
民生是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内容,创造良好的民生环境是社会服务的重要目的,也是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等一系列的民生工作思路以及“五位一体”的民生战略等,形成了一系列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民生思想,为习近平民生观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民生”一词在我国古代有不同的解释和内涵,《左传·宣公十二年》中提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生是指“民众的生计、生活”。先秦的许多著作中很早就提到了民生思想的概念,如《尚书·皋陶谟》曰:“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意思就是说“德政才是最好的政治,好的政治在于使百姓生活的好。”我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国家,民生是比较受重视的,所谓“国计民生”就是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将民本思想作为治国安邦的政治思想。百姓是国家的根基,只有百姓安身立业,才能说是天下太平。“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古代圣贤和思想家对“百姓”、对“民”的重视,这就要求统治者要“重民”、“亲民”、“爱民”和“恤民”。
现代社会的“民生”概念同历史上的民本、民生思想有着本质的不同,但我们今天所提到的民生思想确实受古代民生思想观念的影响很大。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多次提到了民生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事关群众福祉和社会和谐稳定。”[1]习近平强调:“古往今来,许多有作为的‘官’都以关心百姓疾苦为己任。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郑板桥的‘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到于谦的‘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出深林’,都充分说明心无百姓莫为‘官’。”[2]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只有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才能踏踏实实的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也包含着丰富的民生思想,为习近平民生观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全部学说中,人的生活、人的发展、人的自由和解放始终是他们最关心的内容。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民生问题是关于人民群众生活、生存和发展等根本利益的问题。
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生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通过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逐步解决和处理好民生问题,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习近平同志人生阅历丰富,深入了解了人民群众的疾苦,具备了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为他的民生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在多年工作实践中,他始终奉行着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其施政理念都深深地烙上了人民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的印记。在基层工作期间,习近平通过自己亲身的走访和调查研究,制定与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民生的政策,深受各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习近平指出:“领导者的责任,主要是解决‘桥’与‘路’的问题。‘桥’,即搭桥,为群众发展商品生产疏通渠道,架设桥梁。至于‘路’,就是确定本地经济发展的路子,要从中央和省里的总体部署,从全局工作的大背景、大前提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来考虑。”[3]习近平指出调研工作务求“深、实、细、准、效”,强调“‘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为官一任,就要尽到造福一方的责任,要时时刻刻为百姓谋,不能为自己个人谋。”“当干部的,要真正在思想上解决‘入党为什么,当官做什么,身后留什么’的问题,牢记‘两个务必’,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4]在几十年的基层工作中,习近平同志深入农村基层调查和研究,对民生问题进行了长期有益的探索,积累了十分重要的执政经验,为其民生观的形成和确立奠定了现实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习近平始终实践和履行着党的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其民生观的核心和灵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一中全会后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具体阐述了人民群众对民生问题的愿望和要求,“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5]
2.把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作为领导集体的重要责任
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善民生不能脱离这个最大的实际提出过高目标,只能根据经济发展和财力状况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6]为此,习近平强调指出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3.民生无小事,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放在首位,脚踏实地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习近平指出:“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要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多做一些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工作,少做些锦上添花、花上垒花的虚功”。[7]切实做好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各项工作,使党获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习近平从历史的维度出发,坚持植根于人民,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习近平号召在党内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自上而下的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总要求,充分阐释和体现了其民生观的根本政治立场。
习近平对民生问题解决的原则和路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民生问题的解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树政绩的根本途径是将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脚踏实地地工作;领导干部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要把党中央的各项惠民亲民政策和精神落实到实处,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权利,各级领导干部要更多地关爱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等方面有困难的群众,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的出发点、落脚点是人民,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根本价值。中国梦与老百姓息息相关,中国梦最终落到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上,落实到解决老百姓关心的一件一件具体事情上。老百姓是天、是地,我们要坚持不懈的进行民生建设,随时随地地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实现中国梦,‘民生’二字不能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国梦、人民梦的实现之路还很漫长,我们要继续坚持不懈的深化民生建设,从而能更好的实现圆梦中国。”[8]中国梦是习近平民生观的重要价值理念和追求,践行民生观,有利于“中国梦”实现。
1.习近平的民生观生动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的性质决定了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唯一宗旨。习近平的民生观系统地回答了为了谁执政,依靠谁执政,如何执好政掌好权等一系列重大课题,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对于全体党员和领导干部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切实改进和转变党的工作作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习近平的民生观回应了全国各族人民群众对于民生问题的期待,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的要求和愿望,合乎民心,顺应了民意
习近平指出:“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命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9]习近平对于民生问题的关注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有利于中国共产党赢得广大人们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夯实和巩固中国共产党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从而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3.习近平的民生观是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将国家、民族、人民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需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而民生问题的改善和解决则是一个筑梦的过程,推动着中国梦的实现。
习近平的民生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性成果,它对当前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都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实践意义。习近平的民生观不仅对改善民生、推动社会建设实现质的飞跃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为即将实现的“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也提供着潜在的强大动力和巨大的支持。
[1][5][6][7]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09.
[2][4]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3]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
[8]习近平.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N].人民日报,2013-03-18.
[9]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3-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