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慧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 闵行 200241)
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要求全社会积极培育和践行。学界也由此展开了研究。通过对其科学化和系统化的研究,现已取得了一些初步理论成果,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我们有必要对其已初步形成的一些初步成果进行梳理,从中借鉴经验,弥补不足,更加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学者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解读,以下主要有三种观点:
1.三大层次说。学者们大都认为可以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公民个人层面进行解读,三大层次的划分已经在社会中形成一种共识,对于我们理解,记忆,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着重要的作用。
2.四个维度说。学者们认为应从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历史与现实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国与世界的统一四个维度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3.四重关系说。学者们认为应从人与国家、人与市场、人与人、人与自然这四种关系中来把握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源头,为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不竭动力。学界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种代表性看法。
第一,从“三个倡导”如何提炼出来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其形成经历了酝酿、提出、深化三个阶段,即2006年至十八大为其酝酿阶段,十八大至2013年10月为其提出阶段,2013年10月至今为深化阶段。
第二,从党在不同阶段的核心价值观来看。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90多年历史进程中,虽然其核心价值观略有不同,但其精神却是一脉相承的。
第三,从不同的传统和文明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是时代的产物,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怎样才能有效地对其进行传播就是十分现实的问题。
1.传播途径的多样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渠道多样,学校首先是第一阵地,起着关键作用。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应利用好新媒体。网络媒体从信息载体、舆论平台、社会组织来进行有效传播。
2.传播方法的多样和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所以在传播方法上应灵活、创新,否则很容易使民众产生对大多数意识形态教育的敌对情绪,这样很不利于其宣传和教育。
3.面向全球传播的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一种体现,代表着民族的文化软实力,我们应该更好地将其推向世界,加深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我们应当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国际吸引力,冲破西方意识形态偏见;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色,建构自身话语体系;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外传播;尊重跨文化传播规律,创新传播方式;加强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的基础理论研究。
一个理论和概念的提出,最终的目标是为了使其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实践。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应成为研究的重中之重。学界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
1.使宣传成为培育和践行的第一道保障。人的认识过程是有规律的,“知”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个要素,宣传工作就是为了让广大群众知道这个概念,了解其来源和目的。有的学者认为,要利用多种手段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基于“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和思想真正既“顶天”又“立地”,入脑入耳入心,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化和大众化。
2.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匹夫有责。一个理论和概念要更好的深入人心,需要实践,仅仅落于口号,永远停留在表面。他们认为,只有在每一个人的践行中才会真切展现先进价值理念的丰富意义,也才能真正凝聚推动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
3.要抓重点、分层次进行培育和践行。培育和践行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但是每个人在其中所处的地位不同,要求不同,所以培育和践行需要分层次,抓重点,不能一视同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归根结底,既需要我们每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需要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4.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的学者认为,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家训文化、诚信文化、爱国精神、仁爱精神等内容,这些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
5.借鉴国内和国际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有益经验。西方国家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基本形成了稳定的价值观,有很多经验值得学习。
十八大以来,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领域不断拓展,研究的领域已经突破了以往只注重内涵、凝练和实现路径的方面,开始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等的研究;研究的方法不断增多,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研究的成果不断丰富,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格局。但是,由于研究时间的短暂,还存在诸多问题。
1.实践调查研究的力度不够。当前关于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大都停留理论层面,从理论到理论,实证研究相对不足。理论的研究在具体的实践中可能缺乏可行性和操作性。为此,有必要加强定量的分析,开展实际的调查研究,通过实际调查研究可以拿到更多第一手的资料,针对问题,解决问题,不至于某些时候只停留在理论假想的层面。
2.忽视传统文化的转化研究。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资源,这些资源有待人们进一步深入的挖掘,推进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衔接。实现创造性的转化和发展。
3.不注重借鉴国际和国内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有益经验。目前,关于国际和国内核心价值观建设有益经验的研究相当有限。在国外的研究上,我们是有选择的吸收,最终要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进行针对性的改造。与此同时,还不能忽略我们身边的榜样,这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挖掘的,应该作为榜样加以推广。
4.不重视新媒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性互动。新媒体的受众广泛,传播方式灵活多样等这一系列的优点使无论是传播,还是培育和践行,都需要开拓新媒体这个新领域。在这样的严峻形式下,我们应利用新媒体走出困境,实现良性互动。
[1]黄蓉生,白显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政治功能浅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6).
[2]吴潜涛.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N].人民日报,2013-05-22.
[3]韩 震.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理论视野,2013,(1).
[4]刘书林.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J].思想理论教育,2013,(3).
[5]顾钰民.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几个问题[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4).
[6]马建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个维度[N].中国文化报,2013-02-04.
[7]俞吾今.从四重关系解读核心价值[N].解放日报,2012-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