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稳定、团结的研究—以黔东南州为例

2015-08-15 00:49:53宋小红
三晋基层治理 2015年1期
关键词:黔东南州全州民族

宋小红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1)

黔东南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总面积为3.03万平方公里,全州辖1市15县,206个乡(镇)。2012年户籍人口459.22万人,常住人口347.27万人,有苗族、侗族、汉族、布依族、壮族等33个民族,全州常住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78.27%,其中苗族人口占41.57%,侗族人口占28.99%。自改革开放以来,黔东南州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全州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显著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得到改善,民族区域自治得到贯彻落实,公共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建设全面推进,民族民间文化得到进一步保护和挖掘,民族群众文化素质有了较大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增强。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黔东南州由于历史,地区现实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各民族的团结奋进是关键。我们应立足现实,直面不足方面,研究相应对策,努力推进黔东南州的发展、和谐、繁荣,加快建成小康社会。

一、黔东南州经济发展分析

黔东南州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经济总量不大,经济发展的质量不高,经济增长方式很大程度上属于粗放型,产业结构有待优化,总体上讲,全州处于“欠发达、欠开发”的水平。具体来说,全州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足方面有:

一是工业发展相对滞后。黔东南州的工业基础差,企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产值总量少,经济效益低。目前黔东南州正处于工业化的起步阶段,工业增长主要依靠冶金、电力、化工等产业的拉动,高耗能产业占比重大的问题仍没有较大改变,高载能企业产值占工业企业产值的70%以上。

二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农田基础设施不够。全州人均耕地面积0.166亩,低于全国人均水平,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18亩的警戒线;“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949元,仅相当于全省的95%,全国的57%”[1]。全州农业以畜力耕作为主,手工劳动为铺的耕作方式。户均耕地规模小且分散,难以进行规模化生产,农田灌溉以大水漫灌的方式为主,以动力抽水灌溉的耕地较少,靠天吃饭的状况从根本上未得到改变。由于增收渠道少,加之农资价格高位运行,使得农民增收难度加大。

三是该地区土地石漠化现象较为严重。黔东南州的凯里、麻江、施秉、台江、三穗等市县分布150多万亩连片的白云质砂石山,石漠化较重,生态环境较差。

工业发展滞后、农业生产水平低、生态环境差对黔东南州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带来重要影响。该地区经济增长与资源保障、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对各种资源的利用率低,资源浪费较大,人口资源环境矛盾较为突出。这必然影响着黔东南州的发展。

二、黔东南州社会稳定分析

黔东南州社会基本稳定,各民族和谐共处。但也存在一些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谐的因素,主要有:

一是全州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近些年该地区发生的一些群体性事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民族群众未能理性维权,境外势力的影响,政府的社会管理,特别是对群体事件的防控不够等。中组部党建研究网刊发的研究指出,“一些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对出现的思想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疏导群众,使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成为诱发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线。”如2009年5月黄平群体性事件。民众资源争夺引起的群体性事件也不能忽视。基于历史等因素,一些地方民族群众为资源而引发群体性事件,多涉及山林土地权属纠纷、征地拆迁、特殊群体利益诉求、劳资纠纷等问题。如2009年9月锦屏争抢木材群体性事件;2012年3月,贵州省虹博矿业有限公司与雷山县永乐镇开屯村发生矿群纠纷。这些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对社会稳定产生不良影响。

二是全州社会治安防范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民族区域自治需进一步落实。近年黔东南州的各类违法犯罪案件较以前少了很多,但一些特别刑事案件、非法宗教活动应引起重视,如2014年凯里1·13特大刑事案。在民族问题方面,该地区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常常多种问题交错,相互影响,如发展问题与民生问题交织、稳定问题与民族宗教问题交织等。这些矛盾、问题易受到其他方面的影响而复杂化,使社会治安管理的难度加大。一些少数民族群众的政治参与、民主法治意识不强,民族群众参与政治活动的比率不高。个别地方崇拜、迷信“权威”,一定程度地存在“人治”现象。这对推进全州法治化进程,维护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三是全州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健全,覆盖面不够,保障能力需进一步提升。该地区流动人口数量大、流动频繁,而相关管理政策、服务不完善。特别是基层流动人口管理部门无行政执法权,对有效发挥行政管理职能以保障群众权益增加了难度。州党委和政府想方设法,积极推进民族群众就业。但一些高校毕业生、失地农民等仍然面临就业压力或困难。基于财力等因素,使全州社会保障能力受到一定限制。以2009年为例,该州人均生产总值为6234元,只相当于全国的24%和全省的60%。[2]医疗卫生,保障房、拆迁安置等民生工程仍需完善和加大建设力度。如果这些民生问题处理不当,则会增加潜在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三、黔东南州民族团结分析

民族团结与民族文化素养、民族文化差异密切相关。黔东南州在民族文化与民族团结方面存在的不足有:

一是整体文化素质有待提高。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发以来,黔东南州民族群众文化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但相对东部发达地区来说,全州民族整体文化素质仍需进一步加强。如大学生占总人口的比例不高,一些地方民族群众文盲半文盲占一定比例。在广大农村劳动力中,人均受教育程度相对我国发达地区较低,初高中文化水平的仅占50%。基于群众自身科学文化素质的影响,一些民族群众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这使得民族群众在一定程度上对子女的教育不够重视。

二是不当的旅游文化开发给当地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旅游文化开发对黔东南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但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当开发,影响着当地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不当的旅游文化开发对民族文化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价值庸俗化、过度商品化等。

三是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发展不充分,影响着民族文化自信和民族团结。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全州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取得很大的进步。但全州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仍然不够,还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还不能满足民族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全州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主要表现在:民族民间文化活动阵地建设不够,精品文化需进一步弘扬、开发;一些地方民族文化后继乏人,加之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在民族文化教育发展方面,现成的专业教材不多,专业教师少等。这对进一步打造民族文化特色,增进民族文化的理解、交流、传承发展,以及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与民族团结不利。

四、对策思考

立足实际,大力推动黔东南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生态保护,注重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深入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提高社会基层管理能力和工作实效,以民生为本,促进全州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首先,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是黔东南州稳定、团结的物质基础。

推动黔东南州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关键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统筹规划,把战略性和适应性调整相结合,促进经济转型和经济结构升级,建设生态经济。加快发展城镇经济,重点发展凯里城市经济圈,使其形成区域中心城市和黔东黎平、榕江、新城三个区域次中心城市,稳步发展以县城为重点的小城镇。通过优化政策、加大财力、创新科技,抓好现代烟草农业、茶叶中药材种植、草地畜牧示范县建设等。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重点发展以民族民间节庆活动为主的会展产业、以民族歌舞表演为主的演艺产业、以民族银饰为主的工艺产业。对于政府,一方面对全州经营旅游业的当地居民进行教育引导,提倡合法、文明经营。另一方面对全州旅游项目开发、旅游业发展统筹规划,做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措施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全州各民族物质生活水平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谐共处。

其次,提高各民族文化素质,提升民族文化内涵,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是推进黔东南州发展、稳定、团结的根本。

各民族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是黔东南州民族地区发展、稳定、团结的根本。必须始终坚持“教育兴州”,大力发展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不断提高全州民族的现代思想文明素质,增进各民族的交流与合作,从而树立振兴黔东南州的共同理想和培育奋发有为的精神,为全州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同时,注重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提升民族文化内涵,增强民族文化自信。通过规划建设,有效保护、开发体现苗族、侗族等民族特色的文化,满足各民族基本文化需求。通过举办民族文化艺术节,建设民族特色文化品牌,精心打造如雷山西江、黎平肇兴民族文化村寨以及施秉杉木河漂流、镇远古城等民族文化基地。以此激发全州民族文化的活力和魅力,培养民族文化自信和自豪感,推进该民族地区发展、稳定、团结。

其三,深入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进民族民主政治建设,是推进黔东南州发展、稳定、团结的关键。

根据黔东南州现实,深入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保决策符合各民族愿望和利益,努力为民族群众办实事。建立健全各民族民主议事、诉求表达、权益保障等制度,积极推动基层民族自治建设。通过民主自治管理,保障各民族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自治权利。各级党政部门一方面要加强民主监督,抓好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工作,提高办事透明度和效率,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另一方面,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加强社会法治,保障民族群众的权益,以赢得民族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同时,充分发挥该地区民间组织的积极作用,引导民族群众依法规范村规民约,通过对传统的族长、寨老的组织引导,发挥民族民间组织在民主法治、民族民风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使民族地区民间组织为促进民族自治、民族团结和民族地区发展做贡献。

其四,改善民生是增进黔东南州民族团结互助,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在改善民生方面,应针对全州实际,统筹规划,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养老等制度,着力保障失地农民、城市低收入者和无业人员、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的生活,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完善就业等制度,采取多渠道、各种措施增加就业容量,推进下岗失业人员、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把城乡建设与水、电、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医院学校等配套设施统筹起来。通过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不断改善各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生活水平。同时,加强社会维稳工作,加大基层矛盾排查纠纷力度,规范和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坚持用“民生优先”的理念解决社会矛盾纠纷。注重对各民族关系和民族文化差异、矛盾的调解以及对群众的土地征收、拆迁补偿等问题的及时解决。完善突发事件预警、应对机制,提高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促进民族团结与共同繁荣。

[1]牟秋菊,谌伟彦.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农村贫困现状分析[J].南方农村,2013,(5).

[2]廖少华.大力加快黔东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凯里学院学报,2010,(10).

猜你喜欢
黔东南州全州民族
《全州三江口》
艺术家(2023年8期)2023-11-02 02:05:36
欧来荣作品
艺术家(2023年8期)2023-11-02 02:05:28
捕鱼节上捉鱼忙
乡村地理(2022年1期)2022-06-12 12:35:25
我们的民族
补妆
乡村地理(2020年2期)2020-09-10 07:22:44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文山州总工会:全州工会维权维稳工作会议召开
时代风采(2019年8期)2019-12-13 06:19:29
多元民族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4:08
黔东南州广场体育文化探析
运动(2016年6期)2016-12-01 06:34:05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 05: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