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视角下现代职业教育中女性育人方式探讨

2015-08-15 00:55喻春玲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职业高职大学生

喻春玲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 陕西 安康 725000

0 引言

女大学生作为较特殊的群体,由于受到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使得她们应得的法律权利与实际取得的地位及权利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当前,高职院校的女生所占比例较大,大多来自于城镇,各种社会思潮对女大学生们不断冲击,价值观扭曲、自立性不强、就业竞争力较弱等诸多问题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日益凸显。

经调查我们发现,高职女生与男生相比,学习自觉性强,参加各类校园活动积极性高,但职场上很多技术类岗位招聘的条件都是男性,就业压力成为她们普遍的心理负担。那么如何在现代职业教育实践中,把“面向职业”的办学理念与“因性施教”的教育原则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女性成才的规律,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职业型、应用型、高质量、高素质的女性人才,已成为高职文化教育工作中亟需思考的重要问题。

1 因性施教,明确女“性”职业教育内容

1.1 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

随着社会多元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在女大学生中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等不良思想倾向,我们不难发现随着社会的开放性进程的加快,有相当一部分女学生追求表面的虚荣,热衷于驴牌包等奢侈品牌,她们甚至经济窘迫却要在衣着服饰上光鲜亮丽,这严重影响着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由此,在高职教育体系中,要结合女性特点,积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发挥“两课”教育作用,开展女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国家主人翁意识教育,逐步形成“课堂+活动+实习”的教育模式:即在课堂中进行理论教育,在活动中实践理论,在实习中增长理论与实践才干。

1.2 人格教育

事实表明男女在生理和心理发展上具有较强的差异性,诸如心理、个性、兴趣爱好、个人专长等,为使得女性在校园中更加自由、全面的发展,不能采取千篇一律的与人方式,要以人为本,根据女性身心发展的特点,帮助她们在认识两性生理差异的基础上,客观理性看待男女差异,培养女性自尊自强自爱的气质特征。因此,职业院校要不断加强社会优秀女性和成功女性校友的宣传,树立学生中优秀典型,积极开展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自爱的信念教育及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的三生教育,纠正女大学生中的功利心理、依靠心理等不良思想,让女学生学会做女人、学会发展自己、学会做事,掌握正确生活态度。在课堂教育和实践活动中,高职学院可根据学段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特别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建立多元的“三生教育”评价体系,并通过诸如“最可爱女生”事迹播报展、十佳魅力女生评选、自强之星评选等系列实践,引导学院女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1.3 女性职业教育

如今的高职女大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时将成为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的高素质能工巧匠,在高职教育中,要在通识课程教育的基础上,逐渐历练她们的主体意识和性别意识,帮助她们站在性别的角度来全面了解自我、分析自我、提高自我,更多的挖掘女性潜能,增强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女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为宗旨,我们可根据社会需要、职业需要、生活需要,高职教育中应开设相应女性课程,诸如女性心理学、女性职场规划、女性职场礼仪等,使她们学知识、学文化、学做人、学修身,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成为既掌握科学知识及专业技能,又懂人文关怀,为人之道的社会主义高素质新女性。

1.4 性别意识教育

作为现代高职学生,只有具备正确的性别意识和明确的性别角色,才能对社会客观存在的性别公平和职业性别公平差异做出正确的评价和认识,并自我调整和逐渐减少性别偏见及不公平现象。调查发现,有一大批告知女生有着较为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他们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希望得到社会的关注和他人的关爱,渴望爱情,但有时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却显得单纯、冲动,遇到问题往往回避,不积极求助于身边的家长、老师及同学,心里承受压力的能力较差。因此,我们不仅根据女大学生的性别特点,开展适应其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女性教育,还根据女大学生的性别角色,积极引导和发展女大学生的个性特长,有针对性的开展一系列突出女性生理和心理特色的教育活动。通过性别意识教育,改变其心中性别刻板和自我性别偏见,培养对性别议题的敏感度及有关两性平等的知识和技能,为她们提供一个认识自我和社会的全新视角。

2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中女性育人方式

2.1 加强女性行为引导,培养性别意识

作为高职院校教师,要增强自身在教育教学中的性别敏感型,防止性别歧视,纠正在教学中的对性别一视同仁的教育观念。由于男女性别的差异在人生发展中贯穿着始终,根据男生勇敢坚毅,女生聪慧温柔的性别特点,教师要对学生的性别行为有着积极地引导,要从性别角度去把握教学规律,不断更新和优化教学教育方式,鼓励男女共同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中让男女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从而帮助学生从课堂内延伸到校园外、职场中正确处理两性关系,引导广大女生继承传统文化女性的自立、自强、勤劳、质朴的职业精神元素,从而更多地关注自身的道德修养、文化内涵,心理健康,生理健康,迅速成长为兼备传统优秀素养与现代职业素质的时代女性。

2.2 改革课堂教育模式,融入“软硬”课程全面育人

不同学科的知识有利于学生智力与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职业教育力求配演出知识结构合理,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全面的技术性人才,所以在课程教育模式上既要要注重多学科的交叉性和技术的专业性,要突出企业对用人能力的需求,还要有针对性的开展性别教育,通过教学活动与作业的设计,提醒学生对性别议题的注意,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然而然地吸取性别意识,要根据企业用人要求改革传统课堂教育模式,设置新教学内容,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职业岗位标准为参照,突出性别教育,形成 “一个基础、两个追加”的课堂教育模式,即各专业以应用文写作、英语、艺术、体能课为基础,不同专业追加源自现代女性职业道德、企业文化、女性礼仪等岗位需求的软性课程,再把企业最新技术、设备、工艺等硬性要求追加到专业教材中,使每个女性高职教育者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此外,学院可成立女性教育研究委员会,组建以女性教育为内容的第二课堂,建立 “知心大姐”健康心理咨询室等,让更多的女生参与女性民主,增强和谐的社会性别文化意识。

2.3 发挥媒介优势,营造积极氛围

在高职校园文中,要以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四大媒介为主要力量,广泛吸收志愿为女性服务的学生群体,宣传女性文化。不仅可以宣扬男女平等的政策等,还要塑造优秀女大学生典型,引导和教育女大学生们正确选择、准确理解、合理评价各类信息,有力提升她们的媒介知识水平、事务鉴别能力和职业责任意识,使学生了解女性职场、女性优势和行业人才,自觉成长为新时代职场女性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从而营造女性群体发展的积极氛围,鼓励女生自强自立,刻苦成才。

2.4 拓展交流空间,搭建校合作平台

依托社团品牌力量,校企搭台,也是助推女性职场文化新繁荣的重要力量。校园里“社团文化艺术节、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宿舍文化艺术节、艺术大讲堂、大型文艺晚会、诗文朗诵”等文化品牌活动中处处可见女大学生们的身影,同时,以女大学生为主体的一场场“校企情深”的演出也能多角度地展现了女性学子多才多艺的风采,在企业引起强烈反响。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两种异质文化在互动交流中,不仅拉近了校企合作的情感距离,也让企业对学院中女学生的优秀品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培养着女大学生的“四自精神”,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提高着女大学生的四种能力,即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创业能力。

2.5 积淀职场品格,凸显职业技能

竞赛的开展有利于高职学生职场意识的养成,又有助于学生在大学文化氛围的熏陶感染下,激发对企业文化中奋进、严谨、创新等职业精神的认同,上岗后成为有技术、爱生活、善创造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在文化活动中,要大力倡导以赛促教、赛教结合,以赛精艺,技艺共长的比赛宗旨,支持、鼓励女性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如一些高职院校每年开展的现代女性知识竞赛、会计知识与应用大赛、导游礼仪风采大赛、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等活动让女大学生们带动全院学生动了起来,学生们美丽、魅力的职业品格也在逐步养成。

3 在美丽中绽放魅力,彰显现代职场女性风采

3.1 四自精神展美丽,四种能力彰魅力

以培养女大学生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种精神,及学习、实践、创造、创业四种能力为目标,高职学院可通过举办服饰大赛、礼仪风采大赛、舞台剧大赛等活动,激发女生的自信心,给予女生们一个在美丽中绽放美丽的舞台;邀请女性教授为广大女生开办现代女性知识讲座,为其发展指明方向;通过“自强之星”评选活动,为广大同学树立学习榜样,激励更多女大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邀请各界知名的成功女性举办讲座,以其亲身经历为广大女大学生指导职业生涯发展,提高她们的就业、创业能力;融入职业元素,可举办职业技能知识竞赛、校园导游礼仪风采大赛,培养女同学们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些活动为广大女生展现自己的风采与培养自身能力搭建了平台。

3.2 社团品牌培育成型,和谐文化熠熠生辉

和谐校园的建设离不开和谐的校园文化,突出女性教育,开展多元化女生活动在引领校园文化发展方向上起着重要作用。校园主持人大赛、韵律操大赛、辩论赛、职业技能大赛、专业技能展示交流会等能成为影响较大的校园品牌活动;霓裳礼仪队、校园之声广播站、音乐社、舞蹈队、馨桥心理协会、武术协会、前景实践社、心理健康联络社等学生社团活动也吸引了众多的男生共同参与;舞台剧大赛、男女混合拔河比赛等活动,培养了同学间团结协作的意识,增强了同学间的交流,加深了同学间的友谊。系列职业女大学生教育活动,以其鲜明的主题、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必定会赢得了极高的关注度和美誉度,也使社会进一步了解女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并给予这个群体充分的关注,实现了校园内外共同“关注女生成长,携手女生成才”的目标。

3.3 因性施教,个性发展全面成才

在教育教学中,要坚持因性施教原则,针对女性心理发展所存在的客观差异及其产生原因,按照有别于男性教育的目标要求和理想的健康人格标准,主动塑造和发展每一个个体健康的女性性别心理特征,女生们以团结奋进,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藐在各类赛场上率获佳绩。在毕业生就业中,高职女学生也以较高的现代技能和职业素质,及自信、饱满的工作热情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在各项女性教育活动实践中,我们要摆脱各种流于形式的校园秀,以积极健康的多样的形式将女生自尊、自强、自爱、自信的教育信念浸透到各项活动的过程中去,使女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同时,要做好女大学生的思想文化教育活动,是要从女大学生感性、知性的实际需要出发,采取女大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形式,使女生们勇于参加,乐于参加,并在亲身参与中感受真、善、美,使得女性高职学生在学校中历练成为道德品质优、职业素质高、专业技能精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李大勇,陈开明.科学性别观培育实践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10).

[2]李敏娟,王文霞.网络环境下高校大学生性别教育缺失现象的加剧及其对策研究[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2,(7).

[3] 吴翠萍.通识教育中的女性学:定位、现状与改进[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5).

[4] 鄢彬华.通识教育的内涵辨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0,(6).

猜你喜欢
职业高职大学生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职业写作
大学生之歌
我爱的职业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