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实践

2015-08-15 00:55罗南兵
当代教研论丛 2015年4期
关键词:立德立德树人价值观

罗南兵 张 淇

(重庆市南川区第一中学校重庆市408400)

十八大的报告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是中学历史教学一项重要任务。笔者就如何在新课改的前提下,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进行立德树人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情景再现,注重体验

由于教科书中提到的人物、事件距离学生太过遥远、空洞乏味,难以让学生有所感悟。因此营造激情奔放的热血情境,形成感慨万分的情感空间,使学生从直观的感悟中培养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如:讲《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课时,精心准备一段甲午海战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他这种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崇高思想感情、不顾个人得失的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在实际生活中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我们应敢于牺牲勇于奉献,才能青史留名。最终在学生的观念中树立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正确价值观。

二、合作探究,感受新知

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宽松学习环境,学生既能在独立思考的学习中发现新知,也可以在互帮互学的商讨中释疑解难,还可以在唇枪舌剑中各抒己见,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和民主意识。

如,讲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课中马克思主义者同其他思想主义者的论战的有关内容时,可以进行群体角色扮演。让学生由会学到创学,主动自主,自动自发。从而达到提高能力,培养情感态度的目的。

三、情绪体验,产生共鸣

只有最大限度地感染学生的情绪,才能唤起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和情感、启发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观史如身在其中动人心者,莫先乎情。”

如在《一国两制》这一课的导入新课时,让学生齐声朗读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使学生体会余光中老先生包括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声——实现祖国统一。让学生把渗透于知识中的思想性因素结合到实际,在自主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产生情感体验,使学生既学到了历史知识,又受到了历史情感教育。

四、分析评价,克己修身

评价历史人物,这是历史教学中经常进行的教学活动。历史人物有忠有奸、有智有愚,都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生动材料。

如:挽救国家危亡的民族英雄岳飞,锐意进取的社会改革家王安石等等,这些人物形象虽然远离现实,是间接的,但他们是作为社会的榜样而存在。借助于历史人物形象进行情感态度的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批判和克服现实生活中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影响,逐步建立起正确的道德规范,认识行为的是非、善恶、美丑的准则。

五、巧用名言,培养情感

历史教科书中以醒目的方式写进的杰出历史人物的名言、名句、句联,从不同角度展示了这些历史人物的崇高思想和道德风貌,不仅概括了他们的道德观念,而且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例如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孟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等等,既是进行道德知识教育的生动材料,也是培养情感态度的良好凭借。通过这些名言、名句既能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又能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六、迁移深化,情感回归

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善于将历史榜样的行为规范和学生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有机地联系起来,指导他们学会处世做人。例如组织学生讨论孔融自小让梨尊老携幼与公共汽车上为老弱病残让座的联系;商朝末代君王商纣玩物丧志与上学期间大量使用手机、沉迷网络游戏的联系,等等。让学生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处世,学会做人,健全学生人格,使学生习惯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逐渐养成明辨是非、习善成性的自觉意识。

作为历史教师,理应引导学生超越那些年代、地点、事件、背景原因、经过、性质等僵化的条条框框的概念,将认知学习同情感、价值观相结合,真正体现“以史为鉴”、“学史明智”的教学宗旨。从而寻找历史的价值和体验历史“故乡”般的温馨,把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立德立德树人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