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成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第三中学 泉州市 362600)
我所在的家乡永春,又称桃源,隶属于泉州市,有中国香都、中国芦柑之乡、中国纸织画之乡、中国名茶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生态县之美称。我所在的学校永春三中,创办于1942年,座落于蓬壶镇壶中村寨心尾。蓬壶因其山清水秀、风光如画、民风淳良,酷似蓬莱仙境而得名蓬壶。永春也好,蓬壶也好,都有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丰富的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笔者尝试利用好本土的教育资源,将其运用于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提升道德能力,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又面对着价值多元的现代生活,更需要积极地引导和培育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创造有利于他们参与、体验的机会,增强他们的情感认同,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验。林俊德,福建永春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俊德院士是中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的著名专家,他扎根边疆52年,参加了中国全部核试验任务,曾获国家、军队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30多项,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住院治疗期间,他依然坚持工作,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生动诠释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和马兰精神。
在学习《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一课中,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蓬壶双溪口的环境状况”为主题进行调查,并形成相关的调查报告,通过该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在生活中收集相关材料,以此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归纳整理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进行合作形成团队精神。课后,我与学生交流反馈,学生普遍反映他们对这样的课非常有兴趣,把理论联系实际,贴近了他们的生活实际,在调查中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学习《难报三春晖》一课,我介绍了永春介福乡敬老院苏丽珠孝亲敬长的故事:苏丽珠,永春县介福乡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曾担任过3届村妇委会主任。25年前因乡里新成立的敬老院无人管理,毅然辞职,接过这个“烫手山芋。”从此,她将敬老院里的老人和孤儿,当做自己的亲人,孝敬、疼爱,为老人们寻医问药、伺奉床前、养老送终。她用25年细碎而坚持的时光,书写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动人篇章。例举身边孝亲敬长的故事,意在给学生树立榜样,激发孝心和孝行。最后,我要求学生制定孝亲敬长的小计划,旨在让学生知行统一,将自己在思想品德课上学到的知识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去。
知识是人类经验的结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重要支柱。知识与生活的关系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不能割裂知识与道德生活的天然关系。在讲述《多元文化“地球村”》一课中,我通过介绍永春纸织画引起学生的兴趣。纸织画作为永春县独有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在中国工艺美术的百花丛中,与杭州丝织书、苏州缂丝画、四川竹帘画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家织。纸织画把一幅中国画用特制的利刀,切成宽仅2毫米、头尾不断、细长的纸丝作为经线,用与经线一样宽的纯白宣纸丝作纬线,再像织布一样放在特制的纸织机上穿梭交织,然后裱背成画。这样一来,除保持中国画特具的品格之外,还多了一种“雾里看花”的朦胧之美,这又是一绝。其画面近看纸痕交织,经纬明显。远观,整幅作品就像覆盖了一层薄纱。在学习《多彩的生活情趣》一课中,我利用空余时间到蓬壶镇老年中心进行了走访,并将这一过程用视频拍摄下来。在课堂上,我展示了老年人高雅的生活情趣,唱歌、跳舞、下棋、品茗、练白鹤拳、打乒乓球、打羽毛球、打门球……在视频中学生们见到了很多自己熟悉的人,感受到了老年人的欢乐,知道了什么是高雅的生活情趣以及高雅的生活情趣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效果自然就好。
总之,乡土资源中蕴藏着丰富的课程资源,打造乡土思想品德课堂,实施传统美德教育,不仅必要,而且可行。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根据思想品德课程目标,从具体的地域特点、学校特点、教师特点、学生特点出发,发挥各自的优势,使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呈现出本土性、多样性、丰富性、独特性,使思想品德课真正做到回归生活。
[1]朱小蔓.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
[2]黄月玫.活用乡土资源激趣课堂教学——浅谈乡土资源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中学教学参考,20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