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要“绘声绘色”

2015-08-15 00:53江西宋新宇
读写算(下) 2015年5期
关键词:摹状荔枝树叠词

江西 宋新宇

面对每一次作文,谁不渴望自己能“妙笔生花”呢?可是,每当提起笔来,不少同学又感到十分苦闷,文章写来写去,往往是那一套陈词老调:写风,无非是春风浩荡,秋风凉爽,寒风凛冽;写雪,总是大雪纷飞,雪花飘飘,写月亮,常常是皎洁明亮……这些描写当然可以,可是很不具体,似乎让人在雾中看花,只有模模糊糊的印象,感到单调无味。怎样才能克服这种语言干瘪的现象而使文章“绘声绘色”呢?请先读一读散文《荔枝蜜》中的一个片断:

从化的荔枝树多得像一片碧绿的大海,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忘记早晚,有时还趁着月色采花酿蜜。

这几句话描写了蜜蜂采蜜的繁忙景象,写得有声、有色、有景。“嘤嘤嗡嗡”是摹拟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碧绿”摹拟的是荔枝树开花时节的颜色,给人以色彩美,“月夜”是描写夜景,三者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蜜蜂采蜜图,给人一种亲切感。

请再品味一下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笔下《春》的一个片断: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这一段话,作者运用“偷偷”、“嫩嫩”、“绿绿”、“一大片一大片”、“轻悄悄”、“软绵绵”等叠词,细腻而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草图,将春草的动态、质地、色泽、长势、形象地展现了出来,让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随着叠词的出现油然而生。

可见,要使文章绘声绘色,除了要对描摹的事物善于观察、抓住特征、有顺序地描写等一般要求外,还应运用一些描摹声音、色彩、形态等的形象化词语,让人对事物的感觉犹如目睹一般。这类词语主要有三种:

一是“摹声”。如“哗啦哗啦”,仿佛使人看到大水奔涌而去的样子;“嗖嗖”,似乎让人觉得有什么在身边飞快地通过。还有“唧唧啾啾”的鸟叫声,“咣当咣当”的车轮声等等。再如,“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

过,‘唧’的一声,已经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之下。”句中的一个“唧”字,就形象地再现了燕子轻巧有力的飞行,仿佛一只体态轻盈的燕子就从眼前疾飞而过,眨眼间便远去了。

二是“摹色”。如“绿油油”,会使人想到一片浓绿而润泽的麦苗;“亮晶晶”,能让人联想起闪光发亮的星星。还有“金灿灿”的玉米,“红彤彤”的晚霞,“黑漆漆”的夜晚,“白嫩嫩”的皮肤……

我们不妨再读一读《秋色赋》中的一个片断,体味一下作者峻青是怎样“摹色”的。

一片柿树,是红色的;还有鲜艳的“红香蕉苹果”,黄橙橙的“大金帅”;还有红玛瑙似的山楂果,长得长长的、绿绿的晶莹透明的葡萄……

三是“摹状”。描摹状态的常有“毛茸茸”、“圆滚滚”、“胖乎乎”、“兴冲冲”、“喜洋洋”等词语。例如,“小花猫圆圆的脑袋上竖着两只毛茸茸的三角形小耳朵。晚上,它的眼睛睁得圆溜溜的。当它逮住老鼠后,便美滋滋地吃了起来……”由于“摹状”词语恰当运用,“小花猫”便活灵活现了。

在写作中,如果我们能在遣词造句时多加斟酌,注意到语言的“绘声绘色”,一定能使文章增添诗情画意。

猜你喜欢
摹状荔枝树叠词
两棵树
田元作品
摹状词理论研究综述
限定摹状词的两可性
细读文本,品叠词之美
用叠词写景
迷人的荔枝
荔枝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探究
“的”字叠词招聘会
浅析唐奈兰关于对限定摹状词的两种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