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

2015-08-15 00:47徐玉珍
河北职业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就业指导毕业生

徐玉珍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时下热门话题,家长和学生已把就业率的高低作为择校择专业的评判标准之一。积极、妥善解决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工作的突出问题和首要任务。在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教育部袁贵仁部长讲到“就业指导和服务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具有重要作用,这是教育系统的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高校设计构建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大力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对于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意义重大。

一、当前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和特点

数据显示,2015年应届毕业生人数将达到749万,比2014年的727万多了22万。相比以往,就业难“没有最难,只有更难”。毕业生总数逐年增大,多年来待就业毕业生数量累计,每年都会新增一个庞大的待业青年群体。

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我们既要看到困难和挑战,也要看到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机遇和诸多有利因素。党的十八大和全国“两会”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这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最大的机遇;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是做好此项工作最大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要切实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支持,促进公平就业。

我国正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攻坚期,处在城镇化、信息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需要一大批高素质人才作为支撑,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过程必然要经历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要求高校毕业生作为一个普通社会成员去求职和就业。这意味着,高校需建立健全一套科学系统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来承担这项任务,完成并完善大学生在就业指导上的理念教育、技能培养、平台搭建。

二、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处于探索阶段,与社会经济发展和满足大学生自身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就业指导服务联动机制未形成

从外部而言,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需要政府、高校、社会、学生四方联动,破解就业难题。目前从求职市场可以看出,政府调整产业结构和高校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结构的步伐还不够协调,联动机制还未发挥最大效果,如各级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IT产业、服务产业等能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的企业引入与扶持进展不一。就高校内部而言,虽然各高校普遍设立了就业指导机构负责指导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各个院(系)也有老师负责指导毕业生就业,但全过程全方位的就业服务体系,各层级抓落实的就业指导领导机制,相关部门互相配合支持的就业指导运行机制,还未有效形成。

(二)学生就业观念引导不对路

当前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中普通存在重就业推荐,轻就业指导;重就业结果,轻就业过程;重就业数量,轻就业质量等问题。第三方教育咨询机构麦可思联合腾讯教育组织“2014届应届大学毕业生流向跟踪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707位高职毕业生有42%最想签约“国有企业”,认为政府部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上市公司、知名企业才是最理想的雇主,只有19%的毕业生愿意去民营和个体企业;在地域去向方面,大多数毕业生选择去大城市就业,认为在大城市工资高、机会多。大学生的就业观念直接决定着其择业之路是否平坦,从“天之骄子”的象牙塔上走下来,失去了高文凭、高学历的优越感,面对着庞大的毕业生基数和用人单位的高要求,如没有正确的就业理念,可能导致在就业问题上出现方向性的错误。

(三)就业指导课程建设须加强

据统计,我国绝大部分高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使学生更加了解就业制度,掌握求职技巧,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发挥了显著作用。但各高校就业指导课的建设水平良莠不齐,存在诸多不足:如在内容上,仅限于就业形势和应聘技巧;教师专业化队伍建设滞后;就业指导对象局限于应届毕业生;指导内容不够丰富;缺乏针对个体特点的个性化指导等。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方法和手段,仍停留在开设讲座、课堂教学等传统作法上,指导形式较单一,学校主动与用人单位、社会的联系和沟通较少。另外,高校设计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对学生的学业、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力度还不够,忽视了大学生培养未来就业素质准备的指导。

(四)就业指导教师专业素质待提高

据统计,我国各高校就业指导专职人员与毕业生的比例一般在1∶800以上,这离国家教育部要求的比例有一定差距。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而许多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多由从事就业或学生工作的老师或领导兼职,他们虽长期从事这方面工作,有一定实践经验,但仍缺乏专业的创业实践、职业生涯指导经验,难以保障就业和创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效果。许多高校未将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放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来抓,导致就业指导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同时由于就业指导队伍流动性增加,人员不断调离,新人对于政策法规缺乏研究,降低了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的质量。

三、构建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思路

根据我国高校就业服务体系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高校应充分发挥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功能,引导大学生端正心态,认清形势,健康就业,为大学生成长提供教育、指导、服务为一体的保障体系。

(一)坚持“四全服务”的就业指导理念

就业指导与服务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具有重要作用。就业指导可以通过全员、全程、全面、全心服务学生,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1)全员服务学生,需要高校在经费保障、人员培训、专职工作人员配备方面大力支持;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展,需要相关教学单位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就业信息的收集、发布和具体就业指导活动的开展,需要院系负责人和辅导员的支持与帮助。(2)全程服务学生,要求就业工作者和政府机关、相应部门机构,变被动工作为主动工作,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经常性进行调研和跟踪,及时把握学生心理,随形势变化而调整工作重心。(3)全面服务学生,要为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强化特色专题教育活动,通过就业门诊、就业报告、就业辅导、就业热线以及职业诚信教育等活动,开创多样化就业服务模式。(4)全心服务学生,实施德育导师、专业导师、职业导师“三师指导”,形成密切的师生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大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

(二)打造“三化”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

当前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模式已逐渐由单一化步入多样化,高校要建立全新的就业服务体系,从教师的选拔准入机制、培养提高机制、绩效考核机制、职业发展机制着手,打造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面对当前社会对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就业指导不仅要提供就业、心理方面的指导,还要向学生讲解国家和地方就业政策,剖析就业形势。将教师获得“创业指导师”、“职业指导师”和“心理咨询师”等资格证书作为选拔标准之一。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及学科建设,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师资队伍来落实全程化的就业教育活动,在常态化的职业技能竞赛中形成品牌化的教学实践活动。“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服务与指导,才能在就业心理指导、就业政策把握、就业知识构成、就业程序处理、就业能力培养、个性需要咨询等方面,给学生提供全面高效的服务。

(三)推行“四阶段”的就业教育模式

结合现阶段高校教学模式,根据学生不同阶段发展特点,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就业教育体系。针对大一学生,抓好心理素质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包括适应性、发展性和拓展性等三方面指导,使新生在最短时间内适应大学生活。大二阶段抓好就业技巧指导,包括劳动法规、就业形势、就业技能等方面,组织学生观摩招聘会,参加假期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大三阶段抓好就业应聘指导,包括应聘技巧、就业信息分类处理、职业兴趣测试、自主创业等方面指导,提高学习的方向感和针对性,帮助学生明确未来择业就业的目标范围。大四阶段组织毕业生参加各类招聘会,做好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通过分阶段的就业教育模式,让学生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时,准确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

(四)拓展具有特色的就业信息渠道

为了提升就业信息服务的质量,充分发挥校园就业市场的主渠道作用,各高校应构建与时俱进的就业信息网络。当前大学生上网数量几乎已达到100%,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信息网络成为发展的必然要求,就业网络平台将成为学校就业政策、就业知识与技巧的有效传播源,成为毕业生应聘就业岗位、用人单位聘用人才、学校推荐毕业生的有效渠道。高校可以建立就业政策、就业指导、招聘信息、学生职业测评系统、就业论坛等网站栏目、微信公众号或QQ群,发布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和应届毕业生信息,与政府主管就业部门、各地人才服务机构、院系就业基地、用人单位等链接,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确保学生、用人单位等相关部门和人员有效访问交流,构建特色鲜明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

(五)构建“四方联动”的就业服务平台

资源是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建立的重要条件,应构建学校与用人单位、人才服务商、政府合作的“四方联动”就业拓展机制,建立覆盖全部专业群、结构合理的就业基地。深入调研,掌握学生就业意愿、企业成长需求和行业发展前景,结合学生就业特点,根据区域性、专业性、层次性、成长性、规模性和多元性的原则,坚持就业基地的开发和维护,实施能够满足大部分学生就业的“菜篮子”工程。在校园内,举办毕业生就业招聘会和就业洽谈会,组织毕业生参加政府组织的综合性大型招聘会和人才服务机构组织的各类人才洽谈会,增加毕业生的就业途径。通过构建以服务毕业生、服务用人单位、服务社会的工作模式,整合政府主管部门和市场资源,明确指导服务理念,引导毕业生正确择业。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是民生之本,是高校加强内涵建设的根本需求。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构建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工作,实现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依然任重道远。改进和创新就业指导工作模式,共同健全合理完善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从多方面入手解决大学生的就业困难,为更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提供高效服务,对高校而言是提升就业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1]张玉鹏.2014年就业市场人才需求剖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5).

[2]曹蓉玫.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研究[J].教学研究,2005,(5).

[3]李家华.关于健全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体制机制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3).

[4]赵明民.关于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8).

[5]赵志群.课程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J].职教论坛,2008,(12).

[6]孟晓红.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构建的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20).

[7]麦可思研究院.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8]毛丙波.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模式问题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2).

[9]黄敬宝.就业能力与大学生就业——人力资源理论的视角[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就业指导毕业生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