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健
(沙洲职业工学院,江苏 张家港 215600)
社会适应能力指的是在社会化过程中个体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征总和。人只有学会、提高、依靠社会适应能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如果不能适应社会,只有被社会淘汰这一种结果。现如今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速度十分迅猛,经济建设需要数量巨大的具备社会适应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中,高职教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高职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以带动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进步。当前我国教育面临的严峻形势是改革,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高职教育的改革。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也是高职院校的责任之一。体育教学是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相互之间的教、学、练的交互行为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体育教学中进行活动,一般总是由特定的情景构成的,同时这种情景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特意构建的,是某种社会形式的简化、浓缩。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可以增强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的适应能力,这将有利于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所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院校是时代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高职院校多数是由中专转变而来,不论是多所合一还是一所中专的不断升级,这些院校中的大部分师资条件都很有限,主要体现在教师的综合素质不够高、教学设备不够先进,同时在教育方式与管理模式上也都有着很强烈的中专特色。随着国家决定对教育进行改革创新并没有忽视高职院校,他们也已经由之前的落后模式转变为符合新时代发展需要、培养符合社会需要人才的高职院校,其教学理念也与普通高校一致,包括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高职院校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
学生的能力高低也反映了一所高职院校的实力强弱。因此,在生源日益紧张的今天,高职院校的最大筹码就是学生的处境,只有学生真正能从学校学到了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去进入该高职院校学习。同时,只有高职院校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才会有企业聘用学生,为企业创造价值。这一切都离不开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所以说,学校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是关乎学校发展的一件大事,更重要的这是顺应社会发展需要的。
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人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对各级各类教育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把我国教育和改革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是教育的重要任务。
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目标之一。培养能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具有专业技能的创新型实用人才,这是高职院校的最终培养目标。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密切结合该目标,根据学生的自身专业水平,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进而可以使学生在工作后尽快适应工作环境。
同时,高职院校的生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初中生直接上高职的5年制学生,第二、由高考直接录取的学生;第三,由中专升上来的学生。这些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年龄跨度也较大,教育程度也存在一定差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课程模式一定要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模块化设置,教学计划要根据学生自身的需要来进行调整。但总体来说,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差,自学能力、抗挫折能力、自控能力、承受能力都相对较弱,如果不对这些学生进行完整的培养,对于他们来说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有很大的困难。
教师和学生之间应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增进交流,发展师生之间的友谊,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自由发表意见,创建民主课堂。与此同时,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应具备相当的社会知识结构,在处理突发事件中应表现出应有的沉着与冷静,要注重培养学生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与合作精神、竞争意识。作为新时代的体育教师,必须不断加深自己的理论修养,努力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不断改善和发展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通过自身的学习,体育教师能更好地掌握学习的规律,以便结合自身的体验,创造出更多、更有效的身体练习和健身方法,从而在体育教学的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高职教育要根据社会的发展来不断更新课程的安排,使学校的教学始终与社会需要保持密切联系。在授课内容的选择上,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色进行课程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快地适应社会。比如,高职院校在体育授课内容的选择上,在一年级时,可以侧重基础技能,主要教授学习方法;在二年级时,可以尊重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所学的课程;在三年级时,可以开设选修课,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可以选择上课地点与教授内容。这样一来可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职院校体育课其实是一个可创设的小型社会情景。在体育活动中,也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与竞争精神。在体育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角色分担,他们都可以感受到来自其他学生的情绪,都可以感受到社会的氛围。只有合作,才能凝聚更大的力量;只有竞争,才能更加充实自己。
在任何的体育活动中,学生都要经受身心上的双重负担,每一次都对学生培养坚强的意志发挥了重大作用,磨练了学生意志,使其坚韧不拔。所以说,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一定要增加可以磨练学生意志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从而提高学生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比如,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在学生表现出消极的情绪时,一定要及时引导,给他们鼓励,帮助他们认识到坚韧意志的重要,使学生在磨砺中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
一般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安排为每周两个课时,而事实上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高职院校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目标。所以,一部分的内容肯定要放在课外来做。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发展趣味体育活动,组织学生团体定期举行体育活动,完成自上而下的一体化锻炼活动,从最上层的决策者,到中间的领导层,再到最基层的执行者、参与者,这些都是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组成。同时,可以建立为因果的反馈活动系统,在无内外压力制约下展开,进一步使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向前迈出一大步。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也在不断提高,逐渐与社会需求相匹配,但对人才的培养是没有止境的,所以高职院校应该根据时代的变化,逐渐修改授课方式与内容,使教学与实践不脱节,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最终实现促进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1]左家伟.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J].学园,2014,(6).
[2]闰克艰,闰丽杰.体育活动对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3]肖丽娟.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