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桂福
(天津市机电工艺学院,天津 300350)
2014年9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出席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时表示,我们要加快体制创新步伐,通过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让每个有创业意愿的人都拥有创业空间。由此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热潮。
就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现状来看,无论是学科设置还是教材内容,无论是知识传授还是政策鼓励,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指导帮助,都不能说达到了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对我国绝大部分大学生而言,他们从高考结束之后进入到大学,更多的人选择学习课本的死知识,或者死学课本知识,而对于如何在大学里创业,在学校里突破知识权威进行创新,可能完全没有意识和概念。当下我国多数大学中,也没有鼓励创业创新方面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在此情境下,更多的人在毕业时,只想去求职,而没有去谋职;或者说多数大学生只想得到一份工作,而没有想过为别人提供工作。
高校在创业教育中最主要的优势在于拥有高水平、高质量的师资团队,他们能够科学引领学生开展创业学习。首先应建立高校“创业导师”团队,帮助解决学生在创业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其中努力培养“高校创业指导师”(IEEM)成为今后重要的师资培训项目,它是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认证的培训项目,专门用来培训专注于高校创业教育的教师和管理者。
过去高校没有创新创业方面的专业老师,学生在创业之初,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走了很多弯路。而今培养“高校创业指导师”旨在帮助各高校创业教育教师和负责人,让教师更科学专业地掌握创业知识、方法和流程,提升其教授创业课程、开展创业指导工作的能力,并且定时定点地开展创业就业指导会议,让专业的“创业导师”直接与学生对话,解决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减少冗杂繁复的探索过程。积极支持有创意的团队项目落地实施,以有效的方式推进高校创业教育与时代和社会接轨。
建立服务学生发展的工作平台,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将理论运用到社会实践中,解决实际生产和服务需要。让“众创”平台更加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和网络化。积极依托校园优势,将创业教育融入学生培养计划和基础中,开展专业课程教学,创建专门的学生“校园创业园”,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尝试建立创业学院,以创业学分替代部分专业课程,实现学分制的弹性学制,免费提供创业场地、创业设备,激发创业想法。“校园创业园”以其独特的优势营造校园创业氛围,从制度上激励和引导大学生创业,在专业的创业平台上,有助于学生探索和处理创业过程中涉及的全部议题,让学生全面了解如何将一个“点子”转变成为一个完整的企业,大大提升学生成功创业的综合素质。一些高校开设了电子商务创业板,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新的创业教育模式,从“批量生产”网商老板到现在网上创业开店,逐渐形成了与市场接轨的学生创业氛围。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下,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成为高校重要的教育任务,应将创业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的教学工作中去,并搭建起完整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服务体系,真正做到帮助大学生迈出创业的第一步。创业能力培养服务体系应以“激发—实践—创业”为主线,全面服务于满足大学生的创业需求,有效利用学校创业师资和创业平台的通力合作,建立“创业基础理论”、“创业实践训练”、“创业教育导师辅导”、“创业孵化系统”四大科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学生的创业不再只是一个“想法、点子”,而是需要严格按照体系一步步展开实践的科学教育体系,达到创业全过程的学习,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从规模速度粗放型转向质量效益集约型增长,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这都离不开“创新”二字。当今社会的创新重担落在了年轻一代肩上,他们出生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年代,正值青春走向“互联网+”时代,毫无疑问将在时代的风雨洗礼中接受考验,承担重任。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创业者,创业者需要有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创业”的内涵和本质所在。
过去高校教育以理论为主,脱离实际,方式方法缺乏自主性、探索性,培养出的人才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不足。而今加强创新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加入创新权重,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确立人才质量的标准,以国家创新体系为指导,强化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积极为学生搭建实践创新平台,组建科技创新团队,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新活动,开阔思路,打破传统,寻求突破。互联网时代孕育着一个个商机等待着年轻人去挖掘和探索,让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践中形成,在实践中提升。
细数我们身边成功创业者的典范,乔布斯的苹果、马云的阿里巴巴、王中磊的华谊兄弟影业、雷军的小米……他们都具有强大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其创业思路不停留在传统行业里,积极利用“互联网+”时代的科技优势,以创新作为新引擎,走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品牌之路。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首先要解决的是人的问题。没有创新的人才,不可能有创业的成功,没有创新的教育,不可能有创新的人才。大量社会青年如果缺少专业能力与基本素质盲目创业,创业很难成功与持续。办好创新教育首先要改革我们的教育体系,包括理念、课程、师资、实践等,真正帮助大学生具备基本的做事素质与健康的人格。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有力引擎。人才是创业创新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因素。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教育要为创业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完善大学人才的培养模式对于在新形势下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具有现实的意义。在创业创新的大潮中,高校要培育学生开阔的思维、勤勉乐观的性格品质、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教师要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通畅的学生表达渠道,培养学生表达个人思想观点和情绪问题的能力。客观理智地回应学生所思所想,在平等交流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性工程,不能急于求成。教师要容忍学生的缺点,允许学生犯错误,引导他们在犯错中学会反思和承担。把每一次犯错误都当成是一次成长的机会,在纠正错误中,锤炼科学处理学习和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
世界发展日新月异,教育要培养学生勤学乐学的超强学习能力,以顺应时代潮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和填鸭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参与和探究。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引导学生亲身研究和体验,使他们不仅习得知识,而且掌握学习方法。在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中,培养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多元能力。只有善于观察和探究,才能不断涌现新的创见和新的灵感,练就超强的学习能力。
学校要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阳光正直的心态。如在雷锋月,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到福利院、敬老院进行慰问演出,让学生在深入社会的过程中学会关注社会并承担社会责任。组织书友会、笔友会,畅谈读书写作的心得体会,展示优秀的学习成果,在互学互鉴中,使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促进共同提高。
心理学上有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满怀期望的激励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多给予学生欣赏和激励,用积极的情感唤起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学生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这是人才辈出、各尽其能的时代。教育要与时代发展的脉搏高度契合,培养敢想敢干、敢闯敢试的“创业”精神。教育的意义在于不断拓宽学生看世界的视角,引导他们更好地思考社会和人生,培养多元技能去开拓多彩的人生。
[1]贾鸿雁,郑炳章,何昱.学生可持续创业能力培养模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2]苏晓晋,武珺,曹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培养途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1,(11):76-78.
[3]马楠,陈心浩,白云.构建高校创新实验体系 全面培养创新创业人才[J].科技创业月刊,2014,(3):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