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的金融思想对后危机时代的启示

2015-08-15 00:47李晓霞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陈云货币金融

李晓霞

(南京大学 金陵学院,江苏 南京210089)

金融,就是资金的融通。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主要包括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汇兑的往来等。2008年一场罕见的金融风暴袭击全世界的经济,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学者和政治家都在积极寻找应对之策。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中充满了智慧,下文力图梳理一下老一辈无产阶级金融战略家陈云同志的思想,从中找到后危机时代可供借鉴的路径。

一、从为人民服务的战略高度确保币值稳定

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为人民谋福利,是陈云领导金融工作时始终坚持的基本立场和最高理念。他经常提醒财经干部不要只是注意财经工作本身的问题,“如果没有群众观点 ,没有政治观点,就很容易出毛病。”[1]95陈云高度重视物价问题,因为物价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联系着千家万户,是政治问题、民生问题。物价稳,则经济稳;经济稳,则民心稳;民心稳,则政局稳。陈云把稳定经济和物价,“采取一切办法制止通货膨胀”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陈云在领导我国经济建设的各个时期,总是设法采取一切适当手段来稳定物价,尽量不使人民生活发生太大波动。1949年建国半个月后全国物价出现涨风,陈云深刻地指出:“我国人民已经饱受通货膨胀之苦 。如果能够停止通货膨胀,使金融物价稳定下来,这是符合于人民的希望和国家恢复经济需要的。努力做到这一点是人民政府的责任 。”在陈云的全力指挥下,花了一年时间就制止了持续十二年的恶性通货膨胀。在198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他在总结改革带来的经济形势趋好的情况时,提出要看到不利的一面:“除了若干种国家规定不准涨价的商品以外,许多的商品都在涨价,涨价商品的面非常大,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如果这种形势不加以制止,人民是很不满意的。”在保持物价稳定的手段上,陈云也是尽可能多的考虑人民的利益。1951年,在解决当时的财政赤字问题上陈云同志考虑到人民在旧中国所遭受多年的恶性通货膨胀之苦,“全国人民希望政府即使在困难中,也要设法使金融物价比较地稳定一些。考虑到人民的这种希望,在政府的财政措施上,不能单一依靠增发通货。”而必须从全体人民的利益出发,实施发行公债的办法。因为“在全国财政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人民购买公债虽然也是一种负担,但这比增发钞票币值下跌所受的损失来说是比较小的”[1]33-36。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决定力量。国家政权是人民赋予的有权为人民服务的机关。所以国家的各项政策的根本宗旨都是为人民服务。现在金融在经济生活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是经济的枢纽,牵一发而动全身,协调支配整个经济运行。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其最高原则应该是保证物价稳定,物价稳定是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因此,从为人民服务的贡献大小角度来说,保持物价稳定的战略意义越发显著。目前,中国经济又进入一轮通货膨胀时期,能否抑制通货膨胀事关人民的福祉和社稷的稳固。国家领导人也定会以陈云前辈为学习的楷模,从为人民服务的战略高度重视物价问题。

二、独立统一的货币发行权

货币发行权在今天的重要性是无与伦比的。货币是各种商品和服务的一种收据,人们可以用这种收据,在需要时去兑换自己所需要的别人的劳动成果。货币是社会财富分配的核心手段,而货币最核心的基础取决于有权发行货币的主体。谁有权发行货币,谁就可以决定社会财富的分配和流向。

货币发行权的独立统一是陈云金融思想的核心之一。首先要独立。国共第二次合作之后,中共中央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出发,在陕甘宁边区银行成立初期,没有发行边区货币,边区流通的主要是国民党政府发行的大面额法币。为了方便市场交易,边区银行以所属光华商店的名义发行了光华商店代价券,作为辅币流通使用。皖南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停发八路军军饷,并实施严密的经济封锁,边区出现严重的财政困难。为了克服财政危机,边区政府决定授权陕甘宁边区银行发行边币,并禁止法币在边区内流通。这一教训让陈云深深意识到独立的货币发行权的重要性。上世纪50年代陈云提出了人民币既不与美元、英镑挂钩,也不与苏联的卢布挂钩,摆脱了拥有强大金银储备的西方列强对中国货币、经济和政治上的控制。其次要统一,且须统一到中央政府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要通过拥有国家资本和独享垄断权的国家银行,把信贷集中在国家手里。”[2]272抗日战争后期,各个根据地也建立起地方银行,发行地方货币。陈云领导陕甘宁边区银行工作后,仔细分析了边币发行机制,认为货币发行权必须集中统一到中央政府手中。1943年5月14日,陈云与贺龙写信给边区银行负责人黄亚光、贾拓夫,指出:银行增加发行必须经过财经办事处书面批示[3]371。新中国成立后,陈云指导建立了发行库制度。其重要作用之一是确保货币发行权集中于中央。《关于建立发行库的决定 》规定:“发行库款之支配权,属于中央财经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未得中央财经委员会之批准,不得动用库款或命令各分库付款给任何机关。”[4]115改革开放后,陈云从维护货币发行权必须集中统一出发,坚决反对特区发行货币的提议。1983年10月23日,陈云批示:“我不同意发行特区货币。”[4]1675他强调:如果大家坚持要搞,经济特区货币的发行权一定要集中到中央。他一再向中共中央建议:“特区货币发行权必须在中央。决不能让特区货币与人民币在全国范围内同时流通。如果不是这样做,就会出现国民党时期法币发行之前的状况。”[4]1676

一个国家拥有独立的货币发行权才能保证经济和政治的独立。美元储备现在是很多国家货币的基石。1994年汇率并轨后,人民币基础货币投放中,外汇占款的比重越来越高,这就使人民币被外币(尤其是美元)左右的程度越来越大。到目前为止,外汇占款已经成为人民币基础货币的主要产生方式。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根本缺陷。从保卫国家货币独立发行权的高度考虑,中国应该逐步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只有货币发行权统一集中到为人民服务的中央政府手中,货币的发行权才有可能不会被滥用。而当下,以美国的美联储为首的西方私人银行掌控着货币的发行权,政府只有发行债券的权利,然后用国债到美联储那里做抵押,才能通过美联储及商业银行系统发行货币。而国债由以人民未来的税收做抵押,因此欠下私有银行巨额利息。而美联储是多家银行的储备委员会,背后的实际控制者是金融垄断财阀。难怪罗斯柴尔德会说:“只要控制了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权,我才不在乎谁制定法律。”金融财阀垄断了货币发行权之后,政府和法律也是他们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工具而已。因此,陈云的货币发行权必须集中到中央政府手中这一思想在当下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中央政府掌控货币的发行权,可以确保为人民的利益来发行货币,完全区别于西方为少数人的利益发行货币的制度设计。这是社会主义国家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之一。

三、纸币的发行必须有物资储备

纸币是由政府依法发行的、作为法定流通手段的货币符号。纸币本身没有价值,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政府信用是纸币发行的保证。“钞票是物资的筹码,发行钞票必须有可以相抵的物资。”[5]50陈云主持边区财经工作后,主张边币发行必须要有物资基础,有多种形式的准备金,他从实际经济情况出发,提出边币发行准备是“法币第一,物资第二,金子、银子第三”。建国后,陈云在领导财经工作中,将国家能够掌握的物资作为发行与回笼货币、稳定物价的准备。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在制止通货膨胀的斗争中,陈云把掌握粮食、布匹等物资作为重要的物资准备。如1950年5月,为防止物价波动,陈云提出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掌握足够数量的粮食、纱布[1]84-86。纵观陈云关于货币发行的思想,他极为注重物资的储备,尤其是战略物资的储备。

说到战略物资,中国目前承受着切肤之痛。中国的稀缺资源以令人吃惊的价格贱卖。从1990-2005年,中国的稀土出口量增长了近十倍,可平均价格却下降了36%。美国经济学家米什金在其著作《货币金融学》中指出,当纸币危机全面到来之时,稀缺资源或者以稀缺资源建立起来的本位制,将成为“被普遍接受的东西“。全世界的稀缺资源由于消耗量增大正在快速减少,面临着枯竭的威胁,其价值也随之越来越大。对此,一方面,中国必须以强烈的紧迫感保护稀缺资源;另一方面,此次金融危机使得海外一些资源类企业的市值大幅度缩水,中国应该抓住机会去积极收购或者参股国外矿产资源。

四、著名的四大平衡理论

在执行“一五”计划的过程中,陈云就提出了国民经济的平衡是包括财政、外汇、供求三方面各自的平衡以及相互制约影响的平衡的思想。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发展,最终形成了财政、信贷、外汇、物资四个方面的平衡以及相互平衡的完整内容。四大平衡都和货币的流通紧密相关。陈云认为搞不搞四大平衡,是关系到按不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的问题。因此,社会主义经济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自觉地实行四大平衡。陈云还认为按短线搞综合平衡,才能有真正的综合平衡。

(一)在财政和信贷平衡方面

陈云认为财政支出和银行信贷是货币流通的总闸门,“财政收支和银行信贷都必须平衡,而且应该略有结余。只要财政收支和信贷是平衡的,社会购买力和物资供应之间,就全部来说也会是平衡的。”[5]52-53陈云认为经济平衡的关键是财政平衡。“金融能否稳定,起决定作用的是财政概算的平衡与否。”1979年,针对有人提出财政赤字并不可怕的意见,陈云指出,关于财政赤字问题,在生产上搞一点赤字,下半年或第二年就收回,这不可怕;但基本建设的周期长,在基建投资上搞赤字,是可怕的。由于生产增长,相应地增加这不可怕;如果通货膨胀数量不大,也不可怕;但数量很大的通货膨胀是可怕的。他说:“基建投资年年有赤字是不行的,因为年年用发票子来搞基建,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会‘爆炸’。”[6]265陈云多次强调:永远不打赤字财政[6]366。财政平衡和信贷平衡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财政不平衡必然要挤信贷;信贷不平衡,其结果最终还是要由财政承担。在财政平衡的基础上尤其要注意信贷平衡,只有信贷平衡了的财政平衡才是真正的平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的几次通货膨胀,都与财政赤字和银行信贷收支失衡有直接关系。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也不例外。导致金融危机爆发的一大原因是是投机性信贷飙升。投机性信贷完全摧毁了传统的信贷比例平衡,风险极高,特别是被巴菲特称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金融衍生品。金融危机持续加深的另外一大原因是是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其集中表现是美国的经常项目账户赤字。根据2008年美国联邦政府财政报告中的数字,按照公认会计准则计算,美国联邦政府累计债务已达到65.5万亿美元,这不仅是美国国内总产值的4倍多,而且超过了整个世界的生产总值;美国联邦政府的净价值已是-59.3万亿美元。2008年美国总负债和GDP之间高达358.2%。对于其所欠债务,美国早已丧失了清偿能力。

陈云提出的保持财政收支平衡的措施包括减少支出、增加税收、发行公债、高价产品回笼货币等。不到万不得已的紧急难关,陈云不主张货币的财政发行。现在,西方国家也都已普遍认识到凯恩斯所倡导的赤字财政的危害,提出应将破坏预算平衡的理论颠倒过来,通过明确地重新确立财政账户收支双方的平衡原则来有效地控制公共开支。因此,我们要牢记陈云一再提醒的财政和信贷平衡的思想,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削减财政赤字,搞好各年度年的财政预算和信贷平衡,避免出现大的抛物线。

(二)外汇平衡方面

在1954年6月30日的《关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几点说明 》中,面对当时相当重的外汇支付,陈云提出,为了保持外汇的收支平衡,应压缩不必要的进口。在此,调整进口和出口是保持外汇平衡的重要手段。1985年,陈云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关于储备问题,我们应该储备多少外汇、多少黄金,这一点,过去我们许多同志并不是很清醒的。前一个时期,我们有120亿美元外汇,还有几百吨黄金,有些同志就觉得手烫得不得了啦。我们是个大国,储备一二百亿美元外汇,有风吹草动的时候可以应付。从长远来看,现在我们的外汇不是多了,而是紧了。总之,要有点外汇控制,否则搞不好的话,计划就要翻船。

陈云同志要有一定外汇储备的思想在当时看来,非常有见地。但是现在超大量的外汇储备已经成为中国人民沉重的负担。现在要解决外汇失衡的问题,举措之一是调整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实现外向型经济的转向,将发展国内市场置于最优先的战略地位。当然,这不是说重新回到闭关锁国的老路上,切忌矫枉过正。陈云的适度的外汇储备的思想是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外汇储备不能没有,但也不能过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媒体上撰文指出,中国外汇储备不会无休止地增长,今后将不断降低到合理水平,之后外汇占款增速与经济增速将很好匹配。

(三)物资平衡方面

马克思认为货币流通是依附于商品流通的,“有多少商品从生产者那里出去,就有多少货币回到生产者手里。”[7]380也就是说,经济中货币的流通量由商品的流通量决定,因此,研究货币流通必然要建立在对商品流通研究的基础上,做好物资的供需平衡。物资平衡主要是人民购买力和消费品的供应之间的平衡。人民的购买力“必须同能够供应的消费物资相适应。”[1]245人民的购买力和消费品的供应之间的天平倾斜向任何一方都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目前,在推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我国的内需不振,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当今之计是以振兴农业为基础启动中国的内需。这也符合陈云一向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的思想。另外要减少失业,提高人民的工资和福利水平,人民无后顾之忧,才有消费的动力。

五、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理论

邓小平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深刻说明了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如果金融市场操作得当,可以吸引社会闲散资金,提高融资速度,优化资源配置,加快经济发展。但是金融市场是把双刃剑,特别是金融衍生品集高杠杆性、复杂性、虚拟性与敏感性于一体。在对待金融市场的态度上,我们要学习陈云的辩证思想。陈云在“文革”后期提出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交易所和期货市场规避价格风险的主张。他告诉同志们不要怕接触交易所,可以利用交易所。同时,陈云深知国际金融市场充满风险,不容有任何的疏忽和松懈,所以他建议要对交易所和资本主义认真进行研究。当下,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因为金融市场有高风险就采取极“左”立场关闭金融市场,而应该学习陈云的“在大风大浪中学会游泳”的理性和胆识。

从陈云运用铁腕手段整治建国初期的通货膨胀,打击投机分子可以看出,陈云非常重视运用宏观调控的手段来治理财经。在计划经济初期他提出了“大计划,小市场”的经济工作指导思想,强调了政府调控的重要性。1956年11月,针对自由市场开放以后管理跟不上的情况,陈云明确指出:“自由市场开放以后,并不是一点管理也不要了,还需要有管理。不该管的完全不管,该管的还是要管。”在陈云看来,市场与计划的关系是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关系,微观层面要放开市场,宏观层面要加强控制。陈云把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形象比喻为“笼子”和“鸟”的关系。“笼子大小要适当,但是总要有个笼子。”[5]194陈云的“鸟笼说”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形成的过程中针对整个经济体系提出来的治理方针。虽然不是专门针对财经领域提出来的,但是金融领域中很容易出现投机行为,坚决同投机倒把活动作斗争是陈云一贯坚持的。所以“鸟笼论”仍然适用于当下的金融市场。

西方盛行新自由主义,在“华盛顿共识”自由金融市场的原则下,美国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就大大放松了对金融市场的监管,而国际金融体系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因此,整个国际金融业也缺乏有效的监管,金融资本的贪婪迅速膨胀最终酿成大祸。华尔街金融海啸用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金融市场中,不能过分相信“放任的自由经济”的“隐形之手”,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特别需要制定金融安全的“笼子”:进一步制定统一的金融市场监管法规,把金融的风险管理也纳入信息披露之列,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如陈云主张的加强金融管理干部的训练和培养。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调整金融市场的“鸟笼”的大小和坚固程度,对金融市场要做到“管而不死,放而不乱”,多管齐下使金融这只鸟既有自由活动的空间,但又不至于横冲直撞,失去控制。

六、结语

陈云的金融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经济学家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精神。陈云金融思想大部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形成的。现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全球化,时代已经发生巨大变化,金融问题更加错综复杂。所以要用马克思主义辩证的方法来对待陈云的金融思想,不能照搬照抄。陈云曾经明确指出:“在历史上起过作用的办法,现在不应该全部照搬,但也不能一概否定。”他明确表示,自己50年代创立的理论和操作体系,不能全盘套用来指导80年代的经济[5]366。我们重温陈云同志的金融思想之外,更重要的是学习他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实践品质,立足国情,在新的实践中对他的金融思想加以创新和发展。

[1]陈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陈云传(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4]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金融卷)[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6.

[5]陈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陈云文选:第3卷[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7]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猜你喜欢
陈云货币金融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My plan for new term
向陈云学习锤炼“笔力”
古代的货币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古代的货币
P2P金融解读
TransitivityandCharacterization:AnalysisonDickinTenderisTheNight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