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苗荣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050061)
中国共产党继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后,十八大进一步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首次提出了美丽中国的概念。与此同时,又把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个人层面价值准则之一,因此,依本人愚见,无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抑或是建设美丽中国,都需要人们树立诚信意识和诚信观念,这种诚信不仅要对人、对社会,而且也要对自然,为此,本文尝试性的将社会诚信观念引入到人与自然关系之中,提出了“生态诚信”概念,着重论述生态诚信缺失的种种表现及其危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能为生态文明建设略尽绵薄之力。
由于我国目前保护生态安全的法律体系不健全,生态诚信教育机制缺乏,人们的环保意识普遍较淡薄,惩戒措施又不得力,所以生态诚信缺失现象大量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滥牧。据统计,我国草场牲畜超载率为50%~120%,个别地区高达300%,致使草场退化、荒漠化与沙化“三化”严重,整个北方牧区产草量较上世纪60年代初下降了1/3~1/2,内蒙古草原牧草亩产量已由60年代的109公斤降到80年代的43公斤。由于超载放牧,1999年国家林业局监测区域内61.9%的草地已沙化、退化。
第二,滥伐。因滥伐导致局部地区土地沙化十分严重。青海柴达木盆地原有固沙植被3000万亩,80年代中期因樵采破坏致使1/3的土地沙化;内蒙古兰泰镇盐湖西北部105万亩天然梭梭林仅剩30万亩,5.6万亩盐矿床已有一半被流沙埋没;新疆和田地区因樵采烧柴,使胡杨、灰杨等天然荒漠林5年共破坏5.7万亩。
第三,滥垦。1994-1999年全国在固定沙地及草地上开垦的耕地面积达1.7万平方公里,年均开垦3400平方公里,其中变成流动和半流动沙地的面积约占一半。
第四,滥挖。近年来,每年都会有上百万农牧民涌入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地草原挖药材,大面积破坏草地植被,仅内蒙古已被破坏的草原面积高达1.95亿亩,其中6000万亩已经沙化;甘肃省因挖甘草5年间破坏草场502万亩;陕西榆林地区因煤田开发就使26万亩植被被毁,土地沙化严重。
由于长期乱砍滥伐和毁林开荒,中国宝贵的天然林面积锐减,90%的天然草原程度不同地退化并已显现由线状、点状退化到带状、片状。现有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7.9%,已高达267.4万平方公里,并且每年仍以1万公里的速度蔓延,出现了“沙进人退”现象。占国土面积50%的西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森林覆盖率已不足1%,许多地区已无林可言。据《中国荒漠化灾害的经济损失评估》显示,我国每年因沙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1亿元,相当于西北数省财政收入的数倍。一份由欧盟委托进行的评估报告指出,森林面积减少所带来的损失,每年高达2万亿美元到5万亿美元,约等于全球GDP的7%,比目前所知金融风暴造成的1万亿美元到1.5万亿美元损失要严重的多。另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统计,全世界每年有近1300万公顷的森林被砍伐,几乎相当于希腊或尼加拉瓜的国土面积。如果以这种速度持续下去,80年后,全世界除了保护区,所有森林都将消失。
在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等草原区,大量的野驴、盘羊、北山羊、藏羚羊、藏雪鸡、麝等草原珍稀野生动物被偷捕和猎杀,仅可可西里草原,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就有数百万只野生野驴和藏羚羊被偷猎得仅剩数万只,已濒临灭绝的边缘。草原上的药用植物如贝母、雪莲、红景天、锁阳也已近濒危。据世界野生资源保护基金会1994年《人口与环境》报告,在17种主要海洋鱼类中已有13种频临灭绝,其余4种数量也减少到或低于其生存和繁衍所必需的极限。由于人类的乱捕滥杀及由此导致的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致使每天有50种生物从地球上消失,平均每小时就有2种生物灭绝。有许多专家预言,地球上全部生物的1/4在未来二三十年内有消失的严重危险。
据环境部门监测,全国城镇每天至少有1亿吨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且呈增加趋势,仅2005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就高达524.5亿吨。近年来我国因工农业和生活废气、废水、废渣的无控制、无序排放造成的水污染、空气污染等环境污染事件多有发生,不时见诸媒体。例如,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19亿元、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近年来全国范围内最大的2004年沱江水污染事件;2005重庆綦河水污染和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2006年白洋淀死鱼事件和湖南岳阳砷污染事件;2007年太湖水污染和江苏沭阳水污染事件。由于水污染严重,我国七大江河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污染,五类水质占41%,全国25%的水体已不适于灌溉,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40%的水源已不能饮用,3.6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水,南方城市总缺水量达60%~70%,全球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我国就占了一半。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据世界权威机构调查,在发展中国家,有8%的疾病是由于饮用不卫生的水而传播的,每年因饮用不卫生的水至少造成全球2000万人死亡,因此,水污染成为了“世界头号杀手”。另据联合国开发署2002年报告,我国每年因空气污染导致1500万人患支气管病,2万到3万人患呼吸道疾病,1.3万人死于心脏病,空气污染之严重从近两年不时袭击京津冀地区的雾霾及其危害就可窥见一斑。2011年2月28日国际在线报道,比利时哈塞尔特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认为,在诱发心脏病的多种危险因素中,空气污染对群体产生的危害甚至超过可卡因等毒品的危害。日趋加剧的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空气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已对人类的生存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成为人类健康、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包括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地表下沉;上游截水,大水漫灌,造成土地盐渍化,下游缺水,植被死亡。塔里木河及下游270公里河道断流,530万亩胡杨林枯死;黑河内蒙古流域因水量锐减,导致延海干涸,1400万亩梭梭林枯死,沙化加剧;甚至黄河这条中国第二大河近年也因水量减少出现下游断流现象。
综上所述,生态诚信缺失问题相当严重,它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制约经济发展,而且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恶化了生存环境,直接危害人们的生命和生存安全,这势必会阻滞生态文明建设,制约和谐社会构建。
在生态诚信教育尚不普及,生态诚信意识尚未深入人心的情况下,建立和完善保护生态安全的法律支撑体系,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为此,一要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权写入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加以保障。二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清洁生产促进法》《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三要抓紧制订有关土壤污染、化学物质污染、生物安全、环境监测和环境损害赔偿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四要制订一部统一的《自然资源保护法》,使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得到法律上具体而切实的保障。五要强化环境执法意识,规范环境执法行为,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提高对环境执法的行政监察和责任追究,加强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各相关部门加强协调,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完善对污染受害者的法律援助机制,研究建立环境民事和行政公诉制度。
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因以“资本的高投入、资源的高消耗、污染的高排放”为基本特征,导致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一系列严重危机,其反环境的本质已众所周知。为此,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所谓循环经济是以环境保护为前提,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原则,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以清洁生产为重点,以自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的的新型经济发展方式。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和再使用。循环经济因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小,资源消耗少,经济效益好,已成为当今经济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条最佳发展之路,也是我国在战略上寻求突破资源与环境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正基于此,“十一五”规划把发展循环经济看成中国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一项基本国策。为此,在微观层面上,要求企业必须节能降耗,尽可能使废弃物质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行清洁生产并依法强制审核。在宏观层面上,要求调整产业结构和地区布局,协调好企业之间、产业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资源循环利用,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把生态保护和建设重点从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转变,从人工建设为主向生态修复为主转变,彻底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从源头上扭转生态恶化趋势,只有这样,才能“在发展中整治环境、在环境保护中促进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更要引起人们思维方式、伦理观念的转变。传统诚信道德作为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它只关注人对社会的依赖;而生态诚信的产生,将伦理道德的视野扩展到了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和谐共处,应做到对人类生存社会性和人类生存自然性的双重关注,所以生态诚信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精神依托和道德基础。为此,必须摒弃“人类中心主义”,建立完善的生态诚信教育机制,充分运用各种大众传媒,广泛宣传生态诚信的重要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普知识,将生态诚信和生态文明的理念渗透到生产、生活各个层面,走进千家万户,增强全民的生态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目前,加强生态诚信教育,要重点关注青少年和党员干部两类群体,特别要抓好学校教育,重视作为国家未来和希望的青少年的生态诚信意识的培育和提高,尽快建立和完善学生的“诚信档案”。同时,还应该使各级领导干部认识到,为官一任不仅要造福一方,而且要造福子孙后代,切不可吃祖宗饭,断子孙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