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碧华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妇幼保健院药剂科 浙江 杭州 311100)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骶部酸痛,于劳累、性交后月经期加重。本组采用中药口服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显著,现将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全部患者均为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66例,均经妇科检查或B 超探查诊断为慢性盆腔炎。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下腹坠胀疼痛,腰骶酸痛,月经失调,带下量多,不孕等。本组全部患者均符合中医妇科学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年龄26~48岁,平均年龄(34.5±3.2)岁;病程最长8年,最短半年;平均病程(3.8±2.2)年。
1.2 治疗方法
1.2.1 中药内服:采用清热除湿、活血祛瘀、扶正祛邪法,方药组成:蒲公英、败酱草、薏苡仁各30g,白花蛇舌草、黄芪、丹参、茯苓各15g,三棱、莪术、川楝子、延胡索各10g,桂枝、甘草各6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于月经干净后开始服用,连用2周,每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连用3疗程。
1.2.2 中药灌肠方。处方:红藤、败酱草、蒲公英、苦参各30g,丹参15g,白花蛇舌草20g。湿热下注加黄柏、土茯苓;气滞血瘀加三棱、莪术。浓煎100ml药液温度30℃~40℃,保留灌肠,用14号导尿管插入15cm 以上,缓慢灌肠,保留30min以上,时间越长越好,于月经干净后开始,每晚睡前1次,连用2周,每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连用3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痊愈:下腹疼痛及腰骶胀痛等症状消失,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正常,停药3月内无复发;显效:下腹及腰骶胀痛等症状消失或减轻,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明显改善;有效:下腹疼痛及腰骶胀痛等症状减轻,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有所改善;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本组66例,痊 愈42例(63.64%),显 效16例(24.24%),有 效5例(7.58%),无效3例(4.55%)。总有效率95.45%(63/66)。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据临床表现及发病过程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慢性盆腔炎是由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疗、患者体质差、病程迁延而引起。慢性盆腔炎病理改变主要是炎性渗出、粘连和结缔组织增生,盆腔内形成大小不等的肿块和积液。西医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但长期应用抗生素易造成菌群失调及产生抗药性不仅给患者自身带来不便,同时也增加经济和社会负担。
慢性盆腔炎属中医“带下病”、“痛经”、“不孕”、“癥瘕”等范畴。主要病机为邪热余毒残留,与冲任之气血相搏,凝聚不去,日久难愈,损伤气血,虚实夹杂,可概括为湿、热、瘀、虚,瘀滞与湿共存是其特征,病变部位为冲任、胞宫。慢性盆腔炎自拟方中蒲公英、败酱草、白花蛇舌草、茯苓清热利湿;川楝子、延胡索、三棱、丹参、莪术等行气活血、化瘀止痛、消肿散瘀;黄芪益气扶正;桂枝温通血脉;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热利湿、行气活血、化瘀止痛、益气扶正之效,使下焦湿热得除,正气得补,气血通畅,诸症自消。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蒲公英、败酱草等清热解毒药具有明显广谱抗菌作用,能抑制杀灭病原微生物,减轻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黄芪能诱生干扰素,增强免疫功能;川楝子、延胡、三棱、丹参、莪术等活血化瘀,能消炎,抗纤维化,改善盆腔局部的微循环,促进炎症的吸收及粘连的松解和血块的消散。同时我们还考虑骨盆内诸静脉与痔静脉丛互相交通,采用中药灌肠,药物直接进入直肠后经痔静脉丛吸收,药力在盆腔内迅速达到有效浓度。又经长时间保留,通过渗透作用,使经脉疏通,气血流畅。痊愈42例(63.64%),显效16例(24.24%),有效5例(7.58%),无效3例(4.55%)。总有效率95.45%。自拟灌肠方有化瘀通络之功,口服与灌肠中药合并应用,二者起协同作用,较单纯口服中药疗效更好。通过观察,以上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不但效果明显,而且安全可靠,是治疗慢性盆腔炎较为理想的方法。
[1] 王红梅,卞宜心.中药口服加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98例[J].河北中医,2005,27(5):381
[2] 曹凤媚.中药口服加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1):16-17
[3] 汪春花.中药口服结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68例[J].中医学报,2009,24(6):145-146
[4] 周英,李丽.中药口服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