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杰(中油辽河油田公司,辽宁 盘锦 124010)
注蒸汽吞吐开采是超稠油开采的主要方式,公司所管辖的曙一区已经生产多年,随着生产时间和生产轮次的增加,注蒸汽过程中井筒热损失较大、地层压力低、横向或纵向动用不均、周期递减大、采收率低等矛盾不断突出,影响着公司的产量。而氮气辅助热采措施在多年的应用中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但是为了更好的发挥该项措施的优势,改论文围绕着界定氮气辅助热采的实施范围、施工参数和施工工艺等展开研究与试验,并取得一系列成果。
由氮气的性质可知,注氮气有四方面的作用,一、降低井筒热损失。井筒热损失即在蒸汽注入过程中,蒸汽在井筒中沿径向经隔热管、油套环空、套管、水泥环和地层流向井筒周围地带的热流量。注入氮气后,由于氮气导热系数较小,能够明显降低井筒总传热系数,提高热效率;二、调整吸汽剖面。在注蒸汽过程中注入氮气,当氮气进入井底后,它夹杂油井“口袋”处蒸汽进入油层深部,对油井远处油层加热处理,调整油井吸汽剖面,从而增加蒸汽的波及面积,提高蒸汽的有效利用率。另外,注蒸汽过程中,加入氮气和耐高温化学泡沫剂,由于贾敏效应,能够起到调剖作用;三、补充地层能量。氮气为非凝结性气体,在注蒸汽同时注入氮气,增加了蒸汽波及面,扩大油层的加热带,同时,油氮气的界面张力比油水之间的界面张力降低了近70%,有利于提高驱油效率;四、强化助排效果。氮气在高压条件下注入油层能够存储能量,当蒸汽凝结为水时,氮气仍是气体状态,转抽后,地层能量逐渐降低,氮气体积迅速膨胀,产生较大的附加力,加速驱动地层中的原油和冷凝水起到强化助排的作用,也能延长周期生产时间,提高回采水效率。
首先,适用油层密封性较好的油井,氮气辅助热采的主要作用机理是补充地层能量提高驱油助排的机理,如果氮气在注入过程中泄露,那么补充地层能量的作用就大大减弱了。选井上首先选取没有汽窜历史的油井;其次选择和实施井有汽窜的井同注同采。前两条不能满足时就选取同层位周边没有周期中后期生产油井。
对于直井,要求要有一定的油层厚度,经统计油层厚度越大,氮气辅助热采的作用效果就越明显,对于水平井,水平井越长密封性相对越好,经统计,也满足这个规律。
水平井和直井相比,水平井的密封性要好于直井,实施氮气辅助热采后的效果也明显好于直井。
其次,轮次越高效果越明显,常规注汽生产时间越长,地层能量越低,油层动用不均等矛盾越突出,这时,应用氮气辅助热采效果就明显。
再者,亏空越大效果越好,因为油井生产时间长,亏空越大,油层能量低的矛盾越突出,注氮气能够补充地层能量改善效果;另外,亏空大时,地层更容易存储氮气,转抽时反弹能量,助排效果明显。
一、施工工艺优化,之前主要采用的是先后注入和药剂段塞注入的工艺,先后注入是指表活剂、氮气和蒸汽先后分别全部注入,这种注入方式简单易操作,但不能够充分发挥氮气辅助热采隔热、调剖的作用;药剂段塞注入是指把氮气和药剂分段注入,然后注入全部蒸汽,这种方式虽然把药剂和氮气充分混合,但还是不能充分发挥氮气隔热、调剖的作用。为此,之后主要采用氮气和蒸汽混注的方式,这样既能发挥大气隔热的作用,也能在注蒸汽过程中,起到调剖作用;二、施工参数优化,氮气辅助热采主要是在蒸汽和氮气的共同作用,二者的配比情况直接影响着氮气辅助热采作用的发挥。经总结优选蒸汽与氮气物质量比在35——50之间时效果最好。
优化后,累计实施27井次,可对比22井次,有效21井次,有效率95%,累计增油2.3万吨,平均单井增油1075吨,和优化之前对比,有效率提高24%,平均增油提高637t,投入产出比从1:4.8提高到1:7.4。效果明显。
氮气辅助热采在稠油吞吐中的效果明显,优化研究成果进一步提高了氮气辅助热采效果,创新研究为以后的生产也指明了方向,对提高超稠油采收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朱光华,李新霞等.常规分注管柱的改进与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14(2):38-40.
[2]邓军,段志勇等.泡沫调剖封窜机理实验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3(1):58-61.
[3]唐纪云,张玉兰,肖海田等.稠油热采井氮气泡沫封窜技术研究与应用[J].特种油气藏,2009增刊2期,16(2):23-26.
[4]殷方好,刘慧卿,杨晓莉等.千12块稠油油藏转氮气泡沫驱研究[J].特种油气藏,2010,13(3):80-83.
[5]王敬,刘慧卿,王增林,彭国红,赖书敏等.稠油油藏热力泡沫复合驱数值模拟研究[J].特种油气藏,2011,18(5):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