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丹 佟春杰(辽宁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辽宁 沈阳 110168)
化工新材料是新材料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目前基础化学工业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领域。近10年来,我国化工新材料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国内自给率显著提高。据石化行业“十二五规划”草案显示,预计到2015年,国内化工新材料及其配套的助剂、加工机械和模具制造等产业将形成2600亿产值的体系,届时化工新材料满足率力争达到65%,市场发展的空间非常广阔。
辽宁是我国石化产业发展大省,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发展化工新材料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工程塑料、特种橡胶、高性能纤维、氟材料、电子化学品、颜色化学品、涂料、复合材料及特种树脂等门类齐全、产品众多的产业体系。但是,从我省化工新材料的产业规模来看,2011年,我省化工新材料产值为280亿元,仅占我国化工新材料总产值的15%。其中,橡胶、塑料、化纤等传统化工新材料产值为100亿元,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业产值为180亿元。从省内化工新材料自给率来看,除了氟材料自给率较高外,其它均不足50%。随着各行业产业的不断推进,对化工新材料的需求必将逐渐增加,为我省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我省石化及下游精细化工原材料供给充足,能够支撑我省化工新材料行业的快速发展。2011年,我省原油加工、燃料油、石脑油、石油沥青产量均列全国第一,液化石油气全国第三,乙烯、合成树脂及共聚物、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塑料制品、纯碱、烧碱、硫酸、萤石、氟化氢等资源也供应充足,可为我省发展化工新材料产业提供原料支撑。
我省在化工新材料技术研究领域具有较强的实力,拥有大连理工大学、沈阳化工大学、沈阳化工研究院、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一批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
目前,我省依托化工类高校、院所和企业建设了多个科技创新平台,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为农药、染料化学、表面活性剂、膜技术、环境友好材料等精细化工领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科技支撑。
我省在抚顺、辽阳、阜新、大连、营口、盘锦、沈阳等地已经建立了一定规模的化工新材料基地。其中抚顺高新区国家级精细化工产业基地、辽阳芳烃及化纤原料基地、盘锦石化及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已经初步形成了集研发、生产、应用于一体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为促进我省化工新材料产业资源整合、结构升级提供了重要载体。
我省精细化工企业普遍存在研究开发能力差的问题,产品高技术含量低,以低档产品居多,专用化、功能化、高附加值、高档产品很少,许多高新技术差距更大,有些领域仍然空白。以农药为例,大多数企业以仿制为主,具有知识产权的新创制农药产品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我省对产品合成、工艺研究较多,系列化开发、衍生化开发、应用研究和市场开发研究更显薄弱,具有自己特色的系列化产品不多。烷基苯产量占全国的47%强、脂肪醇的能力也不小,但是,我省只部分加工到烷基苯磺酸或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接下来生产洗涤剂等各种精细化工产品则由外省品牌所占领。
我省尽管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创造了很多科研成果,但是,由于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完善,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联合开发、共同合作的氛围还不浓厚,这种状况导致许多优秀的科研成果流向外地实现产业化,科研成果在省内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目前,我省的化工新材料产业中缺乏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企业,一些龙头企业也主要是为国外垄断企业做配套,产品以中低端为主,占主导地位的化工新材料产品较少,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则更少。
逐步建立和完善我省化工新材料产业政策体系,加强化工新材料产业政策与科技、金融、财税、投资、贸易、土地、资源和环保等政策衔接配合。制定和完善行业准入条件,完善行业技术标准规范,避免盲目发展与重复建设,引导和规范新材料产业有序发展。
加强我省化工新材料学科建设,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改革和完善企业分配和激励机制,完善创新型人才评价制度,建立面向化工新材料产业的人才服务体系。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研发平台,改变科研与产业、研发与应用相脱节的状况。引导产学研各方建立化工新材料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联盟,实现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前沿技术的重大突破。
[1]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解读.化工管理,2012(8).
[2]原磊.罗仲伟,中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中国经贸导刊,2010(3).
[3]朱军,张晓明,韩嵩,耿殿贺,李占芳.优化辽宁石化产业结构,辽宁经济,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