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业产生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2015-08-15 00:46:58苏保胜
河南畜牧兽医 2015年12期
关键词:养殖业粪污畜牧业

苏保胜

(河南省延津县畜牧局,河南延津453200)

畜禽养殖业产生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苏保胜

(河南省延津县畜牧局,河南延津453200)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管理能力的提升,国内畜牧业正在经历一场变革,即从“小规模、大群体、分散经营为主”的传统畜牧业向以“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产业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畜牧业转变。畜禽饲养业不再是农民的家庭副业,已跃升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然而,伴随着这一转变,养殖场的环境问题也逐渐显现,粪便和污水的数量急剧增加、病原微生物孳生蔓延,不但影响人畜健康,还严重制约了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因此,加强养殖场的环境管理,实现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已成为确保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安全生产,促进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1 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

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公报数据显示:农业污染源化学需氧量(COD)、总氮、总磷排放量分别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4%、57%和67%,而畜禽养殖业的化学需氧量(COD)、总氮、总磷排放量分别占农业源污染物排放总量的96%、56%和38%。由此可见,畜禽养殖业污染物的排放在农业面源污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的污染源,也是我国流域性水体、土壤和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2 畜禽养殖业产生污染的原因

2.1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致使牲畜的粪尿产量快速增加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在分散经营为主的畜牧业时代,牲畜粪便被农家视为“宝贝”。由于缺少化肥,牲畜粪便和秸秆杂草一起沤制的农家肥是最主要的土壤肥料来源,曾有“养猪为积肥”的说法。当时牲畜的粪尿全部被农田消纳,几乎不存在粪尿积存,污染环境的问题。但随着畜禽养殖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畜禽养殖场的“三进三退”,畜禽生产已不再是普通农家的日常事务,生产资源逐渐汇聚到一些生产能手和资金雄厚的企业手中,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日益提高,畜禽的存栏、出栏量大幅增加,粪污的产出量也迅速增多。由于养殖场的配置布局不均衡,养殖场周边土地的消纳能力有限,粪便积存污染环境的问题日益凸显。

2.2化肥与牲畜粪便的比较优势,使牲畜粪便备受冷落

化肥供应充足、使用方便、效果确切,而畜禽粪便体积大、有臭味,且在晾晒、贮存、运输和使用环节有诸多不便,很多农民已不再把畜禽粪便作为大田肥料,仅在瓜、果、蔬菜上少量应用,使用范围明显变窄,致使多数养殖场粪尿积存,对养殖场的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2.3管理模式的改变,致使粪污的产量增加

过去的中小型养殖场多采用人工清粪,即干清粪工艺,随着劳动力价值的提升,规模化养殖场为了节省人工、方便管理,多采用水冲粪或水泡粪工艺,粪污的数量陡增,给处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2.4多数中小型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不健全

据调查,一些养殖场,特别是小养殖场,根本就没有粪污处理设施,粪尿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排粪沟也没有做硬化处理,污水直接深入地下,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有一些中型养殖场虽然建有沼气池或沉淀池,但由于缺乏维护,不能正常运转,处理不彻底就排放,依然对环境造成污染;个别大型养殖场,尽管配套建设了完善的粪污处理设施,但为了减少运行费用,常常通过暗道偷排粪污。

3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措施

3.1坚持“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原则

根据本区域的土地总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确定载畜量(畜禽养殖规模和畜禽养殖场的数量)。以确保现有土地能够完全消纳养殖场产生的粪污量,且不会对土壤造成污染。对于没有相应土地的养殖场必须配置建设相应加工处理能力的粪便及污水处理设施。固体粪便加工成有机肥,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3.2加强对环境敏感区和环境脆弱区的保护力度

不得在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建设养殖场。养殖场应距铁路、干线公路、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500m以上,距离屠宰场、畜禽加工厂、垃圾及污水处理场2000m以上。

3.3养殖场的布局要合理

各功能区(生活区、生产区、粪污处理区等)之间应相对隔离,并根据常年主风向依次排列。生产区内净道和污道分开,动物和物资均采取单一流向,不能相互交叉。粪污处理、贮存设施和病死畜禽处理设施应设在生活区和生产区的下风向,粪污处理区应有专用道路和外界相通,利于运输和施用。排水系统实行雨污分流,雨水用明渠排放,污水用暗渠排放。

3.4加大财政扶持的力度

充分利用“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和“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畜牧项目”资金及其他惠农资金,对现有的规模养殖场进行升级改造,重点向畜禽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倾斜。目前,规模养殖场(小区)对环境管理的认识还处于“以发展生产为主,以环境治理为辅”的阶段,缺少对畜牧生产过程全面的环境管理认识,同时缺少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现有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和“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畜牧项目”资金尚不足以让大多数养殖场下决心向环境投资,需要各种形式的政府补贴来支持规模养殖场采取新的牲畜废弃物管理技术和方式,以实现预期的环境改善效果。

3.5推广先进的饲养管理和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推广科学、先进的饲养管理和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淘汰落后的生产管理方式。鼓励畜禽生产企业从源头控制入手,改进饲养管理技术、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推行清洁生产。同时采用“干清粪”生产工艺和干湿分离技术,固体粪便经人工(自然)发酵生产有机肥,废水经沉淀或沼气处理灌溉农田,从而达到节能、减排和粪污的资源化利用。

3.6严格禁养区、限养区的规定

禁养区内不得新建畜禽养殖场,已建立的畜禽养殖场要限期搬迁或关闭,限养区内要严格控制畜禽养殖场的规模和数量,宜养区内新建、扩建和改建的畜禽养殖场,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相关制度,并逐步减少小型畜禽养殖场的数量,对不能达标排放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行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其停产整顿。

3.7大力推广“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分解”的生态农业模式

鼓励建设生态养殖场(小区),把畜禽养殖与发展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结合起来,形成“畜禽养殖—沼气—有机肥生产—特色种植”相结合的循环经济模式,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保证牲畜的健康和食品安全,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3.8探索粪污集中管理模式,建立区域粪污处理中心

以行政区划或自然区划为单元建立粪污处理中心,将辖区内养殖场产生的粪便和污水送到处理中心集中处理,采用固液分离技术,固体部分经发酵腐熟制成有机肥,液体部分经厌氧或好氧发酵后制成液体肥料或作为灌溉用水。处理所需的费用由养殖场、处理中心和地方财政按比例分摊。

3.9提高养殖场设立门槛,建立规模养殖场准入机制

可根据当地畜牧业发展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准予建设的最低规模和养殖畜种,对不符合相关要求的新增养殖场不予审批。实行养殖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坚持环保设施与工程建设“三同时”原则,即环保设施与工程建设必须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

猜你喜欢
养殖业粪污畜牧业
养殖业如何应对饲料成本高企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09-22 05:37:08
映像畜牧业
中国畜牧业(2022年4期)2022-04-02 13:21:22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今日农业(2021年20期)2021-11-26 01:23:56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07-28 07:08:22
常用畜禽粪污清理收集设备简介
未来三年农村养殖业发展方向
今日农业(2020年19期)2020-12-14 14:16:52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9-10 08:01:36
食用菌多糖作为添加剂在养殖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