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更有效

2015-08-15 00:53杨海勇黄伟伟
新课程 2015年8期
关键词:铜片导体电阻

杨海勇 黄伟伟

(乳山一中)

让课堂更有效

杨海勇 黄伟伟

(乳山一中)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通过特定的方法,经历一定过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可以理解为: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高效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已被广大教育同仁所接受,如何有效地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应该认真对待的问题。笔者参加工作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恰好经历了由传统教学模式到现在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通过对自己的反思,获得了颇多体会,希望能得到各位同行的批评指正。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若要探究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课堂,就必须先反思什么样的课堂是“低效课堂”“无效课堂”,“低效”课堂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没有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和合理的导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独霸课堂,一言堂,师生缺乏交流。

3.脱离教学的本质,没联系实际。

4.教师语言平铺直叙,毫无生趣,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没有因材施教,整节课堂“一刀切”,不符合每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二、针对问题进行探索与反思

针对这些问题,我进行了不少的探索和反思,我以高中物理选修3-1第二章第六节《导体的电阻》为例,谈一谈我的设计。

1.如何创设本节课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好地引入新课教学呢?我是这样进行的: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是由导体自身的因素决定的,那么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呢?

同时,设置演示实验引起学生思考:一个插有铜片的导电液体(如盐水)和电流表串联的电路,铜板间的溶液充当导体的角色,铜板浸入水的面积则相当于导体的横截面积,请同学们观察以下实验:

(1)在铜片的正对面积不变时,导电液体中的铜片靠近或远离;

(2)在铜片间的距离不变时,改变铜片浸入液体的面积;

(3)改变导电液体的种类(如将盐水换成硫酸铜溶液)。

请学生观察上述情况中电流表的变化情况,并思考:

问题一: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有哪些?

问题二:猜想电阻与这些因素可能存在什么关系?

问题三:当电阻与这几个物理量都存在关系时,如何找到各自的关系?仿照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之间关系的探究,我们可以进行怎样的实验?引导学生用控制变量法研究。

这样,通过这个演示实验,学生很容易得出,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是:导体长度、横截面积以及导体自身组成材料。

2.引导学生从理论上进行自主探究,为实验探究指引方向,同时让学生体会由理论指导实践,由实践检验理论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1)理论分析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一个导体(长度为L,横截面积为S),可以把它看成是由n段相同长度(L1)和横截面积(S)的导体串联而成的。故在导体材料、横截面积等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关系。(串联电路电压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

(2)理论分析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一个导体(长度为L,横截面积为S),可以把它看成是由n股相同长度(L)和横截面积(S1)的导体并联而成的。故在材料、长度等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与其横截面积成反比关系。(并联电路电阻倒数等于各部分电阻倒数之和)

3.学生推导之后,对影响电阻的几个因素有了基本了解,但是,对于具体的结论,还应有实验的探究。所以,需要进行第三步——学生自主探究实验:

设计一:测量电阻的方案(直接测量或间接测量)

利用欧姆定律,当电流一定的情况下,元件两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可以通过电压来判断电阻的大小。

设计二:测量导体横截面积的方案——千分尺或游标卡尺

学生分组对比实验——学生自主设计实验:

第一组:提供直径分别为0.25 mm和0.50 mm的自动铅笔,(原材料好准备)研究在相同材料和长度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之间的关系;

第二组:提供直径分别约为0.5 mm和0.7 mm的HB自动铅笔芯,研究在相同材料和长度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之间的关系;

第三组:提供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的镍铬丝和康铜丝,研究导体的电阻与材料之间的关系;

第四组:提供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的HB和2H自动铅笔芯,研究导体的电阻与材料之间的关系。

4.试验结束后,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汇总及数据分析得出本节课所学的重点知识——电阻定律。进一步进行学习,可以了解电阻率的知识。设计如下:

(1)提供有关金属电阻率的数据汇总,阅读资料,创设问题,引导学生提出电阻率不仅与材料有关,还与材料的温度有关。

(2)请学生通过各种事例、实验及信息总结导体的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3)指导学生课后自己阅读或上网查询超导现象的相关资料。

通过这样一个设计,整节课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创新精神及创新意识,并且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学习科学家的探索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髓。

屠立军.让内容更有效,让课堂更高效[J].中学语文,2014(04).

·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铜片导体电阻
水工建筑物止水紫铜片施工渗漏防治
电阻大小谁做主
土豆做电池
巧测电阻
电阻焊
应用自适应交叉近似算法快速计算导体RCS
高频传输线路
基于multisim13.0负电阻在电源中作用的仿真
静电现象有什么用?
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演示实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