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林
(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
动觉智力是一种肢体运作智能,通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的能力。这种智能主要是指人调节身体运动及用巧妙的双手改变物体的技能,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人要通过各种感觉与学习对象相互作用来进行学习。据统计,视觉学习者占29%,听觉学习者占34%,动觉学习占37%,三者各有其特点。可见,动觉智力发展的重要性。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开发多元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发展被忽视的智力,激发沉睡的天资。如何开启和挖掘这个巨大的能量?
一年级的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尚浅,对事物的概念还保留在具体形象上。他们拥有无穷的想象力,对周围的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无法集中注意力。所以,在课堂学习上,教师应释放他们的小手,玩中学、学中玩,这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更能让他们从心里喜欢数学这门功课。
一年级数学“8加几”,要求学生参与动手找一找、摆一摆、指一指、折一折等多种操作活动。部分教师为了节约时间成本,把动手操作的过程直接口语化、书面化,这不仅“束缚”了学生的双手,更束缚了他们活跃的思维。这种双手的活动操作不仅仅是简单的动动手,还要让孩子边动手边说,把外部的物质操作转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通过语言把思维过程清晰明确地表达出来。
“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通过肢体运动,让孩子在课堂上动起来、活起来,以此唤醒孩子内在的智力。
“被动的力,比不上自动的力;头脑的力,比不上手脑并用的力”。因此陶行知主张将双手和头脑的血脉联通起来,“使人人都有脑筋变化过的手”。只有提供给学生真正的数学活动,学生才会学得灵活、学得深刻。
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学生通过直观感觉准确地判断出三角形、梯形、五边形是轴对称图形。而对于平行四边形,班级中出现了争论。
“老师听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生:“对折。”
师:“就用你们的办法试一试,可以动动手,自己去解决。”
学生立刻很有兴趣地开始动手操作起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分工,围绕问题积极地探索着。大家折纸,多角度反复对折,都没有完全重合。甚至,有学生折好之后,再用剪刀剪开,然后很神气地“证明”能完全重合……这个“动”的过程是充分的、有价值的。
实践证明,通过动手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产生更多的新问题、新想法,活跃课堂气氛。
高年级的数学课堂是学习型、研究型的课堂。在研究立体图形的时候,动觉智力的开启是课堂高效的关键。要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做”起来。
俗话说:“听来的忘得快,看来的记得住,动手做的学得快”。在讲解一些难题中,更需要动觉智力的参与。靠外在的“动”来促进内在的“解”。
例如,在一张长4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铁皮上,把它剪裁制成一个高5厘米的无盖长方形容器。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最大是多少立方厘米?
对于一部分孩子而言,可能会存在理解上的障碍,尤其是确定了高之后,长宽中要分别减去2个高,这是一个教学难点。所以,在讲解这道习题前,我事先让每个学生准备2张长方形的纸。学生马上拿出纸画画折折,有的学生确定了高5厘米,长30厘米,宽10厘米,体积则是1500立方厘米。
师:你能通过自己折折剪剪想想,创造出更多的方法吗?
学生:可以这样剪,减去的两个正方形放在长方形宽的另一侧,也能形成一个无盖长方形。长是35厘米,宽是10厘米,高也是5厘米。那么体积就是1750立方厘米。
有学生提出:“最大的体积应该是长宽高越接近,体积越大。”一语激活好多学生的思维,调动了每个学生与生俱来的动觉智力。很快有几个小组剪出长20厘米,宽20厘米,高5厘米,则体积为2000立方厘米。
动觉智力的开展,通过双手的画图、折拼,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而且空间观念和空间思维也得到了培养和发展。数学课堂中动觉智力的开启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荷兰著名学者斯塔尔说:“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
动觉智力不是简单的动手操作,也不是真正的跑步、游泳等运动,它是意义宽泛的“动力”。松开束缚在孩子身上的条条框框,让孩子自由地进行言语交流,善用双手来探索研究。让孩子在有限的环境中尽可能地多“动”起来,以此来激发学生内在的动觉智力,收获更多的知识。
[1]霍德华·加德纳.智能的结构[M].沈致隆,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07.
[2]郭以实.陶行知论解放儿童的创造力[J].人民教育,198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