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明钊
(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县都安高中)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生成性课堂构建途径
韦明钊
(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县都安高中)
新课改要以打造高效学习课堂为目标,在吸收优秀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借鉴国际上优秀的教学方法,重新建立新型的教育模式。而生成性课堂的目标就是通过关注学生的各种具体实际情况,科学地制订教学方案,灵活地处理课堂中的各种复杂问题,从而达到高效教学的效果。生成性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更为人性化、科学化的教学方式,更能符合当代教育培养人才的需要,吸引了社会大众的关注,自然而然它的存在和发展具有时代性和紧迫性。
新课改后,越来越强调学生和老师的互动性,强调学生在课堂上多提问、勤于思考,教师要耐心解答,学生要耐心分析,教学过程不能仅仅由老师唱主角戏,而应该是一种互动的过程,在互动中撞出思维的火花。
同时,高中数学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学生在学习中总会不可避免地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就可能导致学生基础不牢,成为日后学生学习的障碍。因此,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就成了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有这样,教学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生成性课堂能够产生积极的效应。生成性教学在课堂上能够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生成性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构建生成性教学课堂,有助于教育业的长足发展。
1.改变单一教学,加强师生互动
在教师唱“主角戏”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单方面地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导致课堂气氛不佳,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而在生成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唱“独角戏”的角色,为学生搭建表现的舞台,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解放学生的思想,让学生敢于展现自己的才能和不足,而教师只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帮助,如此师生互动,既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又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给学生布置一道由多种方法证明线线平行的几何证明题,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去证明,而后让学生一边解答,一边总结自己证明的线线平行的方法。在解答过程中,学生体验到逻辑分析能力和发散能力以及解答问题的乐趣,都争先恐后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教师要灵活地掌握学生的思考方法,并且加以指导,同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激励机制,促进学生快速融入学习氛围中,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因势利导,由浅及深
在生成性教学中要打破传统教学观念,不必生硬地依照教案教学,进行课堂设计的时候,理应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制订合适高效的教学方案,教学过程理应是一种由浅及深的过程,在设计过程中,不妨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的舞台,让学生思考得更多,想得更为全面。自然而然,基础就更扎实。
比如,在教学“双曲线方程”这一内容时,在定义了双曲线的概念后,教师就可以把双曲线的几何图形展现给学生,然后,提示学生可以参考求椭圆的方法来求双曲线的方程,学生就可以联系到以前学习到的知识,启发思维,通过自身的方法去探求结果,最后教师对学生的方法进行评析,这样的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的教学既可以把握教学的内容,又可以启发学生的智慧,真正符合了新课改的要求。
3.循循善诱,答疑解难
实际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单一地向学生教授知识,而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大不相同,因而不可避免地有不同层次的问题,或简单或复杂,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指导学生去自主解决这些问题,也就是我们经常谈到的探究学习。学生提出质疑,实际已经开始自主思考问题,已经认识到自己知识上的漏洞,再加上教师的引导,这样学生将会获得更多的知识,延伸了课堂的教学内容。这就启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一旦在学习存在问题就要大胆地提出质疑,教师再答疑解难,从而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盲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比如,在研究“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在教学中我们知道,当两圆相交时我们会发现两圆相交于两点,而此刻提出这样的问题:过这两点的直线我们是否可以求出来呢?并提示,学生可以通过大胆观察进行假设。此刻学生就会积极开动大脑思考,善于思考的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直线方程是一次方程,而圆的方程是二次方程,因而可能要用消元法?那如何消元呢?如此一来,学生即使最后没有得出准确的答案,但却思考了很多问题,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4.找出问题,对症下药
学生在日积月累的学习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知识网络,但实际上这个知识网编织得并不是那么的扎实,总会存在一些大大小小的漏洞,这就要求教师在生成性课堂中加以修补。在生成性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是自由、开放的。每当学生暴露出错误时,教师就应该重视起来,从中提炼出普遍具有指导意义的错误,把其作为生成性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在课堂上加以改正,使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简而言之,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教学要突出教学的特点,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其成为一种真正生动、灵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刘术青,田炳娟.浅谈课改下高中数学课的教学策略[J].成才之路,2010(33).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