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想品德课堂动起来

2015-08-15 00:53陈莦萍
新课程 2015年12期
关键词:品德课活动老师

陈莦萍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祥谦中学)

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老师,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是我们的责任。在平时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我遇到或看到一些问题,有时非常苦恼。(1)课堂上基本以教师“教”为主,学生的“学”较少,教师讲解多,学生参与少,积极思考较少,发言少。(2)有些学习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太远,对于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教师说教的成分较多,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较少。而且其原理晦涩、枯燥、乏味、空洞,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无精打采、厌学的现象。只有“动”起来,才能“活”起来,才能有高涨的学习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达到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的目的。那么,如何才能使思想品德课上学生积极参与,让课堂变得有声有色?如何使德育不是简单地告诉,而是起到润物细无声,学生有感有悟的作用呢?于是,我在提高思想品德课实效性,优化思想品德课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分组竞赛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

讲授新课也好,复习课也罢,可以采用分组竞赛这个形式,通过竞争,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分组竞赛时,要事先分组,可以按现有组别分成四个小组进行竞赛,也可以由学生自愿组成或由分配老师组成若干学习合作小组。每个学习合作小组最好由不同程度的学生组成,小组间总体水平程度,实力相当,这样有利于竞争,这样的竞争才会更激烈。为了便于竞赛的顺利进行,可以事先把课桌椅围成一个圆圈,每个学习小组围在一起坐,以便于学习合作小组间的讨论和交流。在授课过程中,老师提出的问题可以请首先举手的学生回答,倘若同时举手的学生太多,老师要尽量在每个学习小组间平均分配提问的次数,避免因不公平而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或者事先平均分配各个学习小组回答问题的次数,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分组竞争的结果直接用分数显示在黑板上。对于较难的问题可以适当提高得分,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学生踊跃举手尝试。对于积极举手并尝试回答问题的学生要及时给予鼓励,尤其是对学困生。每节课每个学习合作小组的得分由科代表记录下来作为下节课的起始分数,然后节节累加。事先规定一个月或半个学期累计一次,由最高分数的那个小组获胜。老师可以给得胜的小组每个成员一些物质奖励,对于物质奖励老师可以事先承诺,但承诺最后一定要兑现。经过观察,笔者发现现在的大部分学生喜欢吃零食,喜欢买一些小玩意。在同学与老师之间,学生更倾向、更喜欢接受老师的“小恩惠”。这些恩惠在他们看来是一种奖励,更是一种荣耀。学生其实是很容易满足的,不一定非要很贵的东西,他们更需要精神上的胜利。所以,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也喜欢采用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比如平时分加分、奖励笔或本子、奖励一张精美的卡片等等。为了自己也能得到一份奖励,不落后于其他同学,全班学生的竞争意识明显增强,课堂参与意识也增强了。但是,奖励这种方式有利也有弊,一定要慎用,切忌滥用。奖励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养成一种习惯,要对他们的成长有意义。

二、鱼贯参与教学法鼓励学生人人参与

鱼贯参与教学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一个接一个地全体参与认识活动的方法,能够变教师灌输为师生互动,提倡集体协作。有些农村,初中生学习基础差,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不高,本身是边缘学科,再加上是开卷考试,学生并不是特别重视这个学科。有时教师授完课,有些学生还不懂老师关键讲了些什么内容。上课时有趣是有趣,有许多故事和案例听,但听完不知所云,云里雾里的,抓不住关键和中心的东西。面对考试时的案例分析题,也如坠深渊,不知道考得是什么中心思想和关键主题,审题显得十分困难。如果学生记住一些关键词,那么在审题时就会找到这些字眼或类似的字眼,这样就会马上联想到问题的主要意图是什么了,思路一旦是对的,答题就会迎刃而解了。所以教师对关键词的反复强调并要求学生记忆和背诵关键词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授课时要明确提出这节课的关键词是什么,并把它板书在黑板上。关键词既然是词,不能太长,要控制在尽量少的文字范围内。如,人教版九年级第二单元的关键词按最简单地去记,可以只要求记住基本国情、基本国策、战略、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对于程度较高的学生,除了要求他们记简单的关键词外,还要求他们记住每本课本的目录和课本中的黑体字。要求学生去记的东西虽然很简单易记,但教师不能少了这个环节。中考时考得是五本书,虽然是开卷考试,但是学生一旦滚瓜烂熟记住这些关键词,碰到问题时可以迅速找到对应的课本,翻开目录找到对应的章节同时找到对应的页数去回答问题,中考时时间也是分数呀。对于关键词的落实,要贯彻到日常教学中去,每节课要事先提问上节课的关键词语,课后要求学生复诵本节课的关键词语。或者复习时,在黑板上划出四个区域写关键词,要求学生按组别排队一个个上台写出他们能记住的关键词。每组设一个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安排下轮上台的人员。上台默写的学生不要写太多,以免后面的人没有机会写。默写时要做到讲诚信,不偷看。在不重复的情况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哪个小组写得正确的越多,得分就越高,哪个小组就获胜。力求做到学生在课堂上就记住关键词,不占用其他课的时间。这样的鱼贯参与教学法重在参与,人人参与,人人快乐。

三、互动游戏舒展学生身体

教无定法,教材是死的,教法是活的。我们要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寻找多种教学手段。许多教师上课采用“一言堂”“满堂灌”的模式。这样做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心理受到压抑。比如说,在上八年级《竞争?合作?》这节课时,设置了两个游戏。实践竞争环节中定的游戏规则是:(1)三人一组排成一排,前面同学把后面同学的左腿抬起来一起往前跳,先到达指定地方的胜出。(2)在此过程中,如果出现双脚着地或前面同学没抓住后面同学的左腿算失败。在实践合作环节中定的小游戏是:一张报纸上能站多少人?规则:男女同学各派出若干名同学站在报纸上,不能借助任何工具,脚也不能踏出报纸外。站上去人数最多的小组就是获胜队。当时,课堂好热闹,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游戏后老师还充当了记者现场采访了参加游戏的学生,让他们谈感想。这时的感想是真实的,让他们真切体会到了竞争和合作的真谛,比老师的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更有效。

四、角色扮演加深学生内心体验

思想品德课中有些理论比较抽象,初中生难以理解,教师需要动脑筋,巧构思,通过角色体验,使学生身临其境,获得真实感受和内心体验,这样能充分释放情感,升华友谊,启迪学生智慧,开拓学生思维。如,在教学八年级思想品德课《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时,我设计了这样的表演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经历编成一个小品再现同学生活中最常见的那种从一个小矛盾,到不断争吵,矛盾逐渐激化这样一个过程的情境。在整个表演过程中,扮演者十分投入,即兴发挥得相当得体;作为“观众”的学生也觉得十分有趣,不时发出阵阵笑声和小声议论。作为初中生在自己的经历中或多或少地遇到过类似的情境,很多学生在小品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从而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最后发挥集体的智慧剖析小品中的每个人,然后分析原因,寻找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创设的课堂活动只有在互动中,其教育作用才能被最大化。教师利用身边的事实材料,把学生引进现实生活,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发现、解决现实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能力,真正体现和落实了思想品德课在塑造学生人格,培养学生优良品质中的作用。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方法有很多,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教学内容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从而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思想品德课,也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但是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课堂纪律难于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课堂纪律无法控制,学生一放开,教师在课堂上感到特别紧张,甚至感到无所适从。所以教师的有智慧指挥和事先确定好规则显得很重要。课堂活动也不能喧宾夺主,不能让教学处于“香花无人摘,好果无人采”的尴尬境地。不能让活动开展的是“貌合神离”“华而不实”。学生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整堂课看似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不少活动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流于形式,为活动而活动。学生在活动中的认识和体会很肤浅,只是停留在道德认识的表层上,没有上升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认识。煞费苦心设计的活动,只能带来学生情感体验上的无效性,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还要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活动内容的选择要以学生为核心,给每个学生以发挥和展示的机会。设计活动时,教师要明确这个活动的有效性和落脚点是什么,要从活动的“质”上去思考,而不是停留在“这堂课有没有开展活动”“开展了几次活动”。开展活动时,教师要重视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感受、感知、感悟,而不是为活动而活动。

[1]刘岚.给政治教师的101条建议[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品德课活动老师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未雨绸缪 静等花开——基于“儿童立场”下的品德课前准备策略例谈
六·一放假么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新媒体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