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金潮
(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培养和习惯养成
雷金潮
(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高职院校应关注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和体育习惯的养成,意识的培养主要在于体育运动动机的激发,从而养成运动爱好和习惯;高职院校应积极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改革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热爱体育活动和欣赏体育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使之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终身体育;体育意识;习惯
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的目标是: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使学生养成体育习惯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全新课题。本文从高职体育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动机、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等方面阐述高职院校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
影响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的因素有两个方面:(1)自身的认识不足;(2)外部因素的影响,即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影响,因此,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能促进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和运动习惯的养成。一方面要发挥校园媒体的作用,如,广播站、学校网页、学校宣传栏等是传递讯息的中间站,利用这些媒体多宣传国内外体育新闻和体育赛事,引导他们关注体育事业的发展,从而培养他们的体育意识,进而激发学生运动的欲望,直至养成习惯。另一方面积极营造体育活动的氛围,积极呼吁学生走下网络,走出教室,走向操场。学生会积极筹建各种体育协会,如,健美操协会、球类协会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健身体育活动或体育比赛,学校的体育部除了举行运动会以外,还要举行其他项目的比赛,以期每个人都有参与运动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养成习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
1.师资队伍的建设
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体育意识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的养成影响重大,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业务素养。作为学校,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体育教师参加教育培训进修,不断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提高学历水平,从而提高体育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同时,学校要组织体育教师团队进行体育科学研究并不断推广优秀教学成果,还要建立健全体育课程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教师培养聘任制度,只有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提升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养成才能有保障。
2.课程的改革及课程资源的开发
多年来,高职体育教育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忽视了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的培养,过分重视体育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存在着教材和内容竞技化和重复化的现象,现有的体育课程结构和内容不能适应职业院校的实际需求。因此,需要根据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职业特点重构高职院校的课程内容,本着终身体育的理念,坚持选择性与实效性、科学性和可接受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的原则,因时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各种适合高职院校自身的体育教育课程资源。同时,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播、电视、网络等)获取信息,不断充实、更新课程内容。更重要的是高职体育教材的更新调整,要遵循终身享用的选编原则,结合高职院校专业繁多,所处地域不同,办学思想、专业设置特点,开发设计多种可供学生选择的体育课程,实现职业与终身体育健身的有机结合。
3.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属于讲授式教学,教师解说,学生主要跟着教师的讲授学习专业知识,总体来说是一种封闭式的教学模式。现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的特点应该是因其专业多而要求教学方法讲究个性化和多样化,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助活动,努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不仅要注重教法的研究,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根据未来要从事的职业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因此,要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提倡学生自我组织的体育理论学习和运动训练,提高其学习和训练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从而将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内化。
4.评价方式的变革
传统的体育教学的评价模式多以终结性评价模式为主,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这种单一的评价模式远不能适应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要求,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等方式进行。评价中应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强化激励、发展功能,把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纳入评价内容,采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多元综合评价的方式进行。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科学评价,重在激励,一句话促成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的形成。
综上所述,体育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的养成重点在于体育教学的改革,高职院校应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结合学校实际开发课程资源、改革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的评价方式,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和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作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
康冬宁,彭曼.浅谈高职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编辑 鲁翠红